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88615484

    說起鄭成功,我們都知道是我們的民族英雄。收復了臺灣,打敗了荷蘭的殖民者。但是鄭成功當年不但收復了臺灣,還差點收復了現在的菲律賓。要不是他去世比較早的話菲律賓絕對就會被他收復了。

    1662年,鄭成功開始攻打臺灣。在經過激烈的戰鬥之後最終打敗了荷蘭殖民者,最終收復了臺灣。之後鄭氏家族開始在臺灣不斷的經營。當時的鄭成功家族不僅僅是統治臺灣這點地方。鄭家最厲害的是他們的海軍,因為他們是海盜出身,所以說海軍還是比較厲害的。當時的鄭家絕對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盜,或者說最大的海上力量。整個東南亞都是鄭家的地盤,所有船隻都必須掛鄭家的旗子才能暢通無阻。也就是憑藉他們強大的海上實力,所以打敗當時的荷蘭也就是小菜一碟。

    在鄭成功收復了臺灣之後,有一些來自呂宋島的華人來找鄭成功了,也就是現在的菲律賓。當時西班牙殖民者統治下的菲律賓群島。菲律賓群島上的華僑在西班牙殖民者的統治下,經常被菲律賓土著和西班牙殖民者無辜殺戮。在公元1603年和1639年,西班牙殖民者勾結土著二次屠殺在菲律賓的華僑華商,死亡人數達五萬餘眾。所以這些人非常的痛恨西班牙人。

    當時看到鄭成功打敗荷蘭人之後,突然也就找到救星了。於是就聯絡鄭成功,準備裡應外合。

    當時的鄭成功也有這些想法,一方面是保護華人不受外人欺負,另一方面臺灣畢竟太小了,需要更大的土地。而且他們佔領呂宋島之後可以以此為跳板進而佔領整個東南亞。不過在準備計劃進攻的時候,當時鄭成功由於身體原因還有其他的家族內部爭鬥的原因,不幸早逝,年僅39歲。假如當年鄭成功沒有去世,可以說憑藉葡萄牙的實力是完全打不過鄭成功的。這樣現在的菲律賓也就會稱為中國的領土。

  • 2 # 14885143955

    鄭成功驅趕走了荷蘭,收復了臺灣後,由於臺灣自然環境在當時惡劣,各種發展較落後,難養大量軍重隊,雖要尋找新的根據地,所以他支援反清復明得到明皇帝的支援,準備一舉攻下菲律賓,訊息傳入菲律賓,人人都感到自危,西斑牙也準備逃走了,正準備動手之際,永曆皇在緬甸被清軍抓獲,被昆明的吳三桂勒殺。失去了支撐的皇帝,內心悲傷,身染重病,出師未捷身先死,年僅39歲。死後兒子鄭經即位,與菲交涉,因多種原因沒實統一菲律賓。

  • 3 # 野史官人

    明朝末年面對清軍的咄咄逼人,鄭氏父子為了籌備糧餉,也大力發展海外貿易,當時荷蘭西班牙人卻經常打劫商人的商船,(聽起來就來氣,畢竟鄭氏才是附近的海域的主導者,)鄭氏父子也多次派兵驅趕西班牙艦隊,1662年,西班牙殖民者屠殺在菲律賓的華僑華商,死傷人數達五萬餘眾。

    而當時菲律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當得知菲律賓華僑被鎮壓的訊息後,1662年4月鄭成功派遣天主教神父向菲律賓遞交了國書,指責其搶劫掠奪華僑的罪行,讓其俯首納貢,西班牙人卻不以為然,依舊我行我素,根本不當回事,反而又屠殺了華人華僑。 鄭成功聽到後大怒,(這不是明擺著挑釁嗎?)決定立即討伐西班牙人,為華僑報仇。

    他一邊組織調動軍隊,一邊加強訓練水師,就在準備揮師討伐的時候,鄭成功得知兒子在廈門跟奶媽通姦的訊息,鄭成功勃然大怒,認為壞了規矩,命部將鄭泰殺掉鄭經,鄭泰不忍心而抗命。 鄭成功也被衝昏了頭氣急之下,又感染疾病(一說是痢疾)不久病逝。

    1662年6月23日鄭成功死後,兒子鄭經繼續經營臺灣,1672年,經過幾年休養生息,鄭氏這時已經具備攻佔呂宋的軍事實力,準備南下征討西班牙人,統領顏望忠等力主攻佔呂宋島。

    鄭經率軍西渡福建。並收漳州、潮州與泉州三府,進而攻下廣東惠州。後來耿精忠和鄭經發生猜忌,兩軍便交惡,不再合作援助,清軍於是各個擊破,平定了三藩之亂,鄭經勢力敗退到廈門,1680年鄭經水師副總督率艦300艘,將士2萬餘人降清,南下征討菲律賓的計劃也成為了歷史!

  • 4 # 燕趙節度使

    沒有多次,只有一次。

    為了拓展抗清基地,1661年鄭成功率2.5萬人進攻被荷蘭人佔據的臺灣。

    同年三月十四日(西曆4月12日)和二十四日(西曆4月22日),鄭成功兩次寫信給揆一,令其投降。使者說:“此地非爾所有,乃前太師練兵之所。今藩主前來,是復其故土。”

    經過激戰,1662年2月9日荷蘭大員當局終於向國姓爺屈服,退出臺灣。鄭成功收復了整個臺灣。

    鄭成功於攻下臺灣不久後,聽聞在被西班牙人在菲律賓有殺戮與掠奪華僑的罪行,勃然大怒。

    當時菲律賓已經是西班牙人的殖民地了。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西班牙開始殖民統治菲律賓群島;

    當時已經有許多華人華僑移居菲律賓,而且憑藉自己的勤勞,成為當地的富人。

    對於西班牙人的殘暴統治,華人也多次反抗,結果遭到了了西班牙人的血腥鎮壓。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和崇禎十二年(1639年),西班牙殖民當局兩次屠殺在最大島呂宋的華僑華商,死亡人數高達五萬餘人。

    在得知菲律賓華僑的處境後,永曆十一年(1657年),鄭成功曾經致函給爪哇島巴達維亞的一位華僑甲必丹,要求他停止與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進行貿易往來。鄭成功曾多次對菲律賓華僑表示關切,並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賓,以懲罰西班牙人。

    永曆十六年(1662年)四月,透過義大利籍神父李科羅向菲律賓的西班牙總督遞交國書,譴責其殺戮掠奪華僑的罪行,令其“改邪歸正,俯首納貢”,但西班牙人反因此在馬尼拉進行了第三次對華僑的屠殺。

    鄭成功聞訊大怒,決定揮師征討,為華僑報仇。

    他一面撫卹安置從菲律賓逃到臺灣的華僑,一方面組織籌備軍隊,派人暗中與在菲律賓的華僑聯絡,以便到時可裡應外合,但尚未出兵即過世。

    很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其實除了鄭成功,鄭家還有一次出征菲律賓未遂的事件。

    1683年,清鄭雙方爆發澎湖海戰,鄭軍大敗。戰敗後,明鄭開始商討對策,主要分為“再戰派”與“主和派”。

    再戰派有中書舍人鄭得瀟、建威鎮黃良驥、水師鎮蕭武、中提督中鎮洪拱柱等人,向克塽以及馮錫範力主征伐呂宋、永保明鄭國祚;

    “主和派”馮錫範卻聽信劉國軒的主和言論,最終選擇投降滿清,而年幼無權的克塽亦從之。

    所以,鄭家兩次企圖征伐菲律賓,都未能成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命如此複雜,真是偶然誕生的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