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護膚的大雪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取義於樹木的乾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子、醜、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組合成如下六十個計時序號,作為紀年、月、日、時的名稱,叫“干支紀年法”。

    六十甲子順序  1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紀年,六十年一個輪迴。干支紀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開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後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應是戊子年。公元紀年的一年以立春為界前後分屬不同的干支紀年,這一點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錯,應特別注意。 與公元紀年的換算   第一種演算法:

      如何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干支紀年:

      不同資料演算法有所差異,有的給出公式,但本質上是一回事。這裡介紹一種簡易直觀的演算法。 首先給每個天干、地支一個編號,從頭以4開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後接1,。地支12後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醜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干中找出對應該尾數的天干,再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除不盡的餘數在地支中查出對應該餘數的地支,這樣就得到了公元紀年的干支紀年。如2003年,其尾數為3,對應的天干為“癸”;以12除2003得166,餘數為11,對應的地支為未。於是2003年的干支紀年為“癸未”年。注意這是指2003年立春之後,立春之前應是“壬午”年。趙達先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時間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之後的第四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所以趙先生說歲在癸未,而非壬午。

       第二種演算法:

      1. 天干演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0(不管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天干所對應的位數;

      2. 地支演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2(不管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地支所對應的位數;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例1. 我們以2010年為例;

      天干演算法: 2010-3=2007, 2007/10=200餘7, 7對應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為庚;

      地支演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餘3, 3對應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為寅;

      綜上公元2010是用天干地支紀年為庚寅年。為使各位信任此演算法,本人再舉一例來說明:

      例2. 我們再以1987年為例;

      天干演算法: 1987-3=1984, 1984/10=198餘4, 4對應天干第4位是丁,即天干為丁;

      地支演算法: 1987-3=1984, 1984/12=165餘4, 4對應地支第4位是卯,即地支為卯;

      綜上公元1987是用天干地支紀年為丁卯年。

       第三種演算法:

      首先,將天干、地支編號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如要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干支紀年,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干中找出相對應。然後,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餘數在地支中找出所對應的地支。這樣,公元紀年就換算成了干支紀年。

      如:公元1995年

      用該年尾數5找出對應的天干為“乙”;然後,用1995除以12得餘數為3,用餘數3找出相對應的地支為“亥”。 那麼,公元1995年則為農曆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

      用尾數1查天干為“辛”,用1861除以12得餘數為1,再用餘數1查詢地支為“酉”。那麼,公元1861年則為農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數為0或者用該年除以12的餘數為0,則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

      尾數0則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餘數為0,則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那麼,公元120年則為庚申年。

       如果公元紀年是單個數字,就用該數字在天干、地支中查詢即可。如:公元6年,則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對應的“丙”和“寅”,那麼該年則為丙寅年。公元8年則為戊辰年。

      

      公元11年,則取尾數1對應的天干中的“辛”和11對應的地支中的“未”。那麼,該年則為辛未年。

      公元12年則為壬申年。

       公元前紀年與干支紀年的換算

      將天干、地支編號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7 6 5 4 3 2 1 10 9 8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

      具體換算方法同一

      如:公元前155年

      用尾數5取天干中的“丙”; 155除以12得餘數11,對應地支中的“戌”。那麼,該年則為丙戌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後的晚餐中那個持刀的右手是誰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