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暮色語嫣
-
2 # 369djm
節約用紙保護環境1·4曾凌即紙的發明是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目前中國生產的紙約有500種。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現代化步伐的加速,人們經濟文化水平的提高,對紙張的需求猛增。中國人均每年耗紙量約10公斤。造紙的原材料主要是樹皮等植物的纖維。森林是大自然的清潔工,在保護環境方面,森林的生態效應大大高於直接經濟效益,例如:森林是製造氧氣的“工廠“,森林能夠吸收有害物質,森林能夠保持水土,森林能夠涵養水源,樹冠像一把張開的傘,可以截留10~20%雨量。5萬畝森林貯水量相當於100萬立方米的小型水庫。節約紙張,回收廢紙可以大大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廢紙張是生活垃圾的一部分,在中國的垃圾構成中,紙類佔17·99%。據有關資料統計:少浪費1500張紙,就可以保留一棵樹,少浪費一百萬張紙,意味著節約680棵樹;一個辦公室節約6噸紙垃圾,相當於拯救120棵樹。國外有一個頗為流行的抵禦垃圾侵害的四“R“措施,是提供保護環境,抵禦垃圾侵害的新哲學的一個口號。實際上,它的意思是:減少(REDUCTION),再迴圈(RECOEY),回收(RECYCLE)。隨著垃圾日益增多,全世界都面臨著垃圾包圍的危險。比如,70年代以來,北京市共做了三次航空遙感觀測,發現沿三環、四環50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竟有7000多個。您如何看待垃圾,又如何看待垃圾的處理問題?其實,我們對垃圾,包括紙張、廢塑膠等等,更習慣於把它們看成是一類“放錯位置的資源“我們之所以習慣於這樣說,是因為,某些人對垃圾的認識是錯誤的。有相當一部分的垃圾有著一定的重複使用價值,而由於科學的侷限,人認識的侷限,我們並沒有達到所謂的“物盡其用“。至於垃圾處理。目前我們中國只有2%的垃圾被回收。如果我們不想讓自己生活在垃圾中,我們就必須放棄“使用--丟棄“的模式,而採取“使用--回收“的模式,如果我們不約束自己,大自然就會懲罰我們。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節約每一張紙做起,珍惜和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
-
3 # 星座度
1、 將舊練習本中未用完的紙張裝訂起來,做草稿本, 2、 收集用過的草稿紙和舊作業本及試卷,找到合適的途徑,送到造紙廠重新加工成可以使用的紙張。 3、 節約用紙,把草稿紙寫滿,不要只寫幾個數字就扔掉。 4、 儘量節約用紙,無論是手紙還是餐巾紙,能用手帕代替的就用手帕代替。 5、 在廢報紙上練習寫毛筆字和畫國畫。 6、 有些包裝紙,可以做成手工藝品,美化生活。 7、正反兩面用,
-
4 # 洛陽大白
節約使用練習本,不要隨便扔掉白紙,充分利用紙的空白處。
課本書籍的可迴圈利用;課本迴圈使用有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也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愛書習慣。
不要過分包裝、裝飾的物品 。不用或少用貼膜紙張、一次性水杯、飲料紙包裝等不可再利用的紙製品。購買紙張時儘量選擇再生紙把廢書報 、廢紙等集中回收再利用 。
用過的紙另一面可以寫草稿、便條或自制成筆記本使用;過期的掛曆紙可以用來包書皮
減卡救樹,儘量以打電話 、發E- mail、電子賀卡或手機簡訊息等方式代替紙質卡 。
回覆列表
節約,從一塊橡皮說起 金壇市水北小學 王霞 李翀強這個話題的提起,緣於一位家長在家校聯絡本中的留言,他的留言是這樣寫的:“老師,你能否幫我教育一下徐慧潔,讓她珍惜學習用品,因為這個星期我已經幫她買了3塊橡皮了,而且她還天天回家要鉛筆,拜託了,謝謝!”從留言中途改我感受到了家長的無奈,我更不敢相信這是事實。為了確認事情的真實性,我把孩子找來,問她是不是如此,她猶豫了一下,說是的。我此時切實體會到了父母的擔憂,我便問她橡皮和鉛筆的去處,她說:“橡皮老是用不完,感覺不太好,我就用刀切小了用,後來就越切越小,就沒有了。”我說:“那鉛筆呢?”那說:“鉛筆老是掉在地上,被別人撿了送到你那去了。”我問:“我不是每次都問是誰的鉛筆嗎?”好說:“我不高興拿,因為我家裡多的。”從她“自豪”的表情中我讀出了她的漠然,我讓她回到了座位上,沒有再和她交流下去。上晨會課前,我在孩子們中間隨便問了一下一個星期的橡皮消耗量:有的是一個星期一塊橡皮,有的是一個星期兩塊,還有兩個星期一塊的等等不一。我問他們橡皮的去處,他們說看到好看的橡皮就想買,買了新的舊的就沒用了,就會切著玩。看著這群天真的孩子,我真的有些痛心,他們是一點也不曾感受到為了生活而奔波勞累之苦。晨會課上,我便以“愛惜學習用品”為題展開了教育。說了一通金錢來之不易,應該學會節約之類的話後,看著孩子們那一臉茫然的表情,我知道我的說詞收效甚微。此時,我腦中浮現了我在五年級時開的一次體驗活動:用雙手掙自己的零花錢,那是一次很成功的活動,孩子們在寒風中硬是挺了2個多小時,為的是把自己做的手工作品賣出去。不過從那以後,我就發覺孩子們長大了許多,不知可否將上次成功的經驗用到這群二年級的孩子身上呢?唉,死馬當活馬醫吧!我便在晨會課結束之前佈置了一項任務:憑自己的勞動,掙一元錢。聽完我的話,孩子們便在下面討論開了。我扔下了這顆“炸彈”後,便懷著忐忑的心情離開了教室。第二天晨會課,我便問:“掙到一無錢的小朋友舉手。”只有一位小朋友舉手,我問:“你是怎樣掙到這一元錢的?”他說:“我幫爺爺幫了一杯水,就向他要了一元錢。”我反問他:“你覺得你這次的勞動夠付一元錢的工資嗎?”他低下了頭。我對孩子們說:“回家對爸爸媽媽說明情況,讓他們給機會你掙這一元錢。” 第二天,我一早就來到班上,從絕大多數孩子興奮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已完成了這次“作業”。在我的詢問下,我瞭解到孩子們有的回家把地拖了一遍,有的是刷了全家的碗筷,有的是為父母做了一次按摩……我問他們:“你們覺得掙這一元錢的感受如何?”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累!”這時,只聽一個聲音說:“王老師,卞妮娜沒有掙到錢。”我問卞妮娜是真的嗎?她點了點頭,便哭了起來!我問她為什麼?她抽噎著說:“奶奶說我還小,掙什麼錢,她給一元錢我,讓我交給老師就好了。”我問:“你拿了嗎?”她點了點頭,從書包裡掏出一元錢來,我看著這個帶著淚眼的孩子,不知該怎樣去安慰她,我知道這次孩子們很努力,可家長們為何不能配合一下,不能相信孩子一次呢?難道他們會永遠在你的羽翼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