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情,都無掛礙。
這是蘇曼殊留給有情世界的最後一句話,歿年35歲。這位一生半僧半俗的民國才子,日語極佳卻不願意說日語的革命僧,目中有妓心中無妓的浪子,最肆無忌憚的自殺性暴飲暴食的“糖僧”吃貨,詩書畫堪稱“三絕”的藝壇怪咖,著譯並佳的文壇翹楚。
生命於他而言,就是一場盛大而浮華的煙花表演,又恰似一場絢爛而寂寞的流星雨。
蘇曼殊(1884-1918)出生於東瀛橫濱,父親蘇傑生是在日本經商的廣東茶商,生母是其父在日本的小妾河合仙氏的妹妹河合葉子,出生3個月後生母棄他而去,後由養母河合仙氏撫養,5歲時蘇曼殊才被蘇家接納並將他接回香山祖居。他的出生經歷註定了他童年的孤獨和悲涼,甚至因病差點早夭,這在他沒敢而脆弱的幼小心靈中隱隱約約產生了厭世的思想傾向,最終在因為初戀不順等諸多不順的打擊下心灰意冷於16歲時遁入空門,正如他1909年寫給陳獨秀的詩中所說的那樣: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
這樣一個半僧半俗的奇人,發生在他身上坊間流傳的真真假假亦正亦邪的奇聞軼事當然少不了。
他的才華毋庸置疑,是十足的天才派,能詩擅畫,通曉漢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早年的他參加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動,1902年就參加了以反清為宗旨的留日學生的第一個革命團體青年會。1903年又參加了拒俄義勇隊。1904年春甚至暗下決心暗殺保皇派頭目康有為等等,他的這些行動為他贏得了革命僧的稱號。
有一則關於他的故事很有趣,說他由於平生憎恨日本人若仇人,故僑居日本數年都不肯開口說日語,寧可不厭其煩找翻譯。一次生病,友人去看望他為何不去醫院,他說找翻譯麻煩,於是友人代他向醫生說明病情,不過不久,蘇曼殊就偷跑回來了。友人回來一問,他竟然說:“你把我的病情說錯了,生病怎麼可以亂用藥呢?”朋友不解:“那你怎麼不自己說明清楚了”。他理直氣壯地說:“你忘了我不說日語麼?”
這是他管住口的一面,但他更被人說道的是管不住口的另一面,那就是吃。簡言之,他
絕對的只要吃不死就往死裡吃的自殺性暴飲暴食者,性喜甜食,自號“糖僧”。35歲病逝原因就是應為腸胃病。住院期間,幾天下來,他受不了醫生對他飲食的嚴格控制,偷逃出醫院去街上大吃八寶飯、年糕、栗子和冰淇淋,結果導致腸胃病加劇。死後在枕旁還找出不少糖果紙。關於吃,他的故事有很多,比如敲掉金牙換糖吃的軼事,還如一口氣吃下了柳亞子送給他20個芋頭餅而肚子痛脹的起不了床,如有一次與友人打賭吃60個包子等。
這樣的故事於他而言是家常便飯,他自己也不諱言,在吃的方面的拼命三郎的精神在他的筆端時有記載。比如他曾寫道:“午後試新衣,並赴源順食生薑炒雞三大碟,蝦仁面一小碗,蘋果五個。明日肚子洞洩否,一任天命耳。”他曾給柳亞子寫過一封信的落款是“寫於紅燒牛肉雞片黃魚之畔”;還有一封信這樣寫道:“病骨支離,異域飄寄,舊遊如夢,能不悲哉!瑛(即蘇曼殊)前日略清爽,因背醫生大吃年糕,故連日病勢,又屬不佳。”還曾自記在杭州“日食酥糖三十包”。等等。
蘇曼殊的一生,是矛盾而糾結的。他是佛性的,同時也是魔性的;他是深情的,同時也是薄情的;他是入世的,同時也是出世的。死後友人出資將他葬於杭州西湖孤山,離他的墳墓不遠處,長眠著一代名妓蘇小小。
法門萬千。也許,暴食而亡對他而言也是修行的一種法門吧,這種大朵快頤是他苦中作樂病最終離苦得樂的一種自渡舟筏吧。
一切有情,都無掛礙。
這是蘇曼殊留給有情世界的最後一句話,歿年35歲。這位一生半僧半俗的民國才子,日語極佳卻不願意說日語的革命僧,目中有妓心中無妓的浪子,最肆無忌憚的自殺性暴飲暴食的“糖僧”吃貨,詩書畫堪稱“三絕”的藝壇怪咖,著譯並佳的文壇翹楚。
生命於他而言,就是一場盛大而浮華的煙花表演,又恰似一場絢爛而寂寞的流星雨。
蘇曼殊(1884-1918)出生於東瀛橫濱,父親蘇傑生是在日本經商的廣東茶商,生母是其父在日本的小妾河合仙氏的妹妹河合葉子,出生3個月後生母棄他而去,後由養母河合仙氏撫養,5歲時蘇曼殊才被蘇家接納並將他接回香山祖居。他的出生經歷註定了他童年的孤獨和悲涼,甚至因病差點早夭,這在他沒敢而脆弱的幼小心靈中隱隱約約產生了厭世的思想傾向,最終在因為初戀不順等諸多不順的打擊下心灰意冷於16歲時遁入空門,正如他1909年寫給陳獨秀的詩中所說的那樣: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
這樣一個半僧半俗的奇人,發生在他身上坊間流傳的真真假假亦正亦邪的奇聞軼事當然少不了。
他的才華毋庸置疑,是十足的天才派,能詩擅畫,通曉漢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早年的他參加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動,1902年就參加了以反清為宗旨的留日學生的第一個革命團體青年會。1903年又參加了拒俄義勇隊。1904年春甚至暗下決心暗殺保皇派頭目康有為等等,他的這些行動為他贏得了革命僧的稱號。
有一則關於他的故事很有趣,說他由於平生憎恨日本人若仇人,故僑居日本數年都不肯開口說日語,寧可不厭其煩找翻譯。一次生病,友人去看望他為何不去醫院,他說找翻譯麻煩,於是友人代他向醫生說明病情,不過不久,蘇曼殊就偷跑回來了。友人回來一問,他竟然說:“你把我的病情說錯了,生病怎麼可以亂用藥呢?”朋友不解:“那你怎麼不自己說明清楚了”。他理直氣壯地說:“你忘了我不說日語麼?”
這是他管住口的一面,但他更被人說道的是管不住口的另一面,那就是吃。簡言之,他
絕對的只要吃不死就往死裡吃的自殺性暴飲暴食者,性喜甜食,自號“糖僧”。35歲病逝原因就是應為腸胃病。住院期間,幾天下來,他受不了醫生對他飲食的嚴格控制,偷逃出醫院去街上大吃八寶飯、年糕、栗子和冰淇淋,結果導致腸胃病加劇。死後在枕旁還找出不少糖果紙。關於吃,他的故事有很多,比如敲掉金牙換糖吃的軼事,還如一口氣吃下了柳亞子送給他20個芋頭餅而肚子痛脹的起不了床,如有一次與友人打賭吃60個包子等。
這樣的故事於他而言是家常便飯,他自己也不諱言,在吃的方面的拼命三郎的精神在他的筆端時有記載。比如他曾寫道:“午後試新衣,並赴源順食生薑炒雞三大碟,蝦仁面一小碗,蘋果五個。明日肚子洞洩否,一任天命耳。”他曾給柳亞子寫過一封信的落款是“寫於紅燒牛肉雞片黃魚之畔”;還有一封信這樣寫道:“病骨支離,異域飄寄,舊遊如夢,能不悲哉!瑛(即蘇曼殊)前日略清爽,因背醫生大吃年糕,故連日病勢,又屬不佳。”還曾自記在杭州“日食酥糖三十包”。等等。
蘇曼殊的一生,是矛盾而糾結的。他是佛性的,同時也是魔性的;他是深情的,同時也是薄情的;他是入世的,同時也是出世的。死後友人出資將他葬於杭州西湖孤山,離他的墳墓不遠處,長眠著一代名妓蘇小小。
法門萬千。也許,暴食而亡對他而言也是修行的一種法門吧,這種大朵快頤是他苦中作樂病最終離苦得樂的一種自渡舟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