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親愛小美美
-
2 # 中考數學小學奧數凱哥
初中剛剛處於青春叛逆期,這是好多家長煩惱的時候,也剛剛處於中考時期,兩個加在一起,使得孩子的心理壓力很大,如遇一點挫折,就不想學習,這是正常現象,從一下幾個方面值得注意:
1.家長和孩子及時溝通,儘量以鼓勵的方式教導孩子,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提出來一起解決,畢竟父母是過來人,經驗比較足。
2.老師和孩子的直接溝通,他們是學習上最直接的對話,如果因成績不好造成不願學習,可以和老師一起分析,到底哪裡出現問題了,可以一起解決,積壓終究不是方法。
3.家長和老師的溝通,孩子在學校和家裡的反應,家長和老師保持交流,給孩子提供比較輕鬆的環境,哪些是老師讓家長配合的,都積極配合,哪些需要老師幫忙的,家長也都可以提出來。
所以這三方面很重要,能快速幫助孩子走出來,快速走上學習的道路
這時需要家長們細心,慢慢的開導。孩子不想讀書應該是有原因的,家長們應該找到原因,對症下藥。假如是孩子覺得學習沒意思,但是又沒有出去混。又不喜歡上網,又沒有早戀等問題。那就說明孩子確實不想學習。這樣就可以告訴他,好歹讀個技校,或者學門手藝,也可以根據他自己的喜好選擇一樣。但是也要把以後的辛苦告訴他,畢竟自己選的路,怎麼都要走完。畢竟現在很多學校都注重的是學習成績,而不重視素質教育。 也有可能是因為學校的教育制度,教育習慣使孩子沒有學習的興趣了。下面有個案例可以看看 人們在電視上看武俠、修仙類的電視劇,總會發現裡面一直有一句話流傳至今:一通百通、萬變不離其中。就是說人們練武功懂道理,明白了一樣之後,其他得明白起來都差不多。 而在現今社會其實這個道理也是一樣的,就如現在去駕校培訓的人越來越多。學生在駕校裡,總是能以高度的學習熱情去完成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反觀學校教育,為什麼學生會開小差、厭學,很多孩子只有在逼迫中才能學習?為什麼這些現象在駕校中都很罕見?我們來聽聽一位學車老師的體悟。 一直都在做教師這行,卻很少從根兒上想過為什麼人要接受教育這件事。近段時間參加駕校培訓,工作以來第一次體會做學生的滋味,也給了我一個難得的視角,徹底反思我們的學校教育。 在培訓過程中,我基本上是精神高度集中的,非常認真,沒有出現過厭學情緒,珍惜培訓的每一分鐘。而我所見到的其他學員也基本與我差不多,認真專注,不會時馬上就問,生怕哪些東西會漏掉。 事後,回憶自己的學習態度,再聯想到自己的課堂,同樣是教育,為什麼我的學生中總有一些不專注、開小差的?為什麼會有厭學現象?為什麼我們總是努力備課,還有很多課程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為什麼有很多孩子的學習行為都必須在逼迫中才能完成?除去成年人自控能力強等一些因素外,我發現駕校的培訓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基礎教育學習的地方。 把“大理想”變成“小目標”,課堂學習要聯絡生活 學校有專門的教師針對特定的學生進行教學,有固定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而駕校的學員大都根據自己的時間來確定培訓時間,再約相關教練,臨時組成師徒結對學習。即使沒有人督促,即使常常換老師,但學員們仍然會很專心、很自覺。我想,這是因為學員們的學習目標很明確,來這裡就是要學會開車技能的,而培訓課程的每個環節都是照著這個大目標而設計。 而在學校中,很多學生的學習目的都非常不明確,我為什麼要學?為了老師學,為了家長學,不學他們就會批評我,這是大多數孩子的心態。學習對我自己有什麼影響,我想透過學習達到什麼,我敢說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沒有思考過。不要以為這件事無關緊要,這個大問題如果不想清楚,孩子們的學習就很難專心。或許很多孩子有一些遠大的理想,比如做飛行員、做科學家,但這個理想和今天的學習有什麼關係,如果我們不做引導,他們也很少去想。 因此,在具體的教學行為之上,我們要更多地讓孩子們思考,我要成為一個什麼人,我將來想做什麼,今天的學習對他們的未來、對他們的理想有什麼意義。如果這件事孩子們想通了,堅定了,在具體的學習上他們就會很自覺。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駕校的學習目標制定得依然比我們好。駕校的學習目標往往都很具體,大目標就是在短期內學會開車,大目標下又有很多小目標,比如這幾個小時要練起步,而這是學會開車的第一環,大小目標邏輯關係明確,讓學員知道這一刻就是為大目標而努力。 再想想我們的語文課,有位老教師就說過:“語文課多上一節少上一節沒什麼影響。”就是因為語文課的每段學習都沒有明確的目標造成的。我想,我們是不是可以創造出一些具體的小目標,讓孩子們在不斷達成中找到大的方向。 什麼是有效的目標呢?我想到了自己的學車動力:學會開車我就能開車去辦事了,這多好多方便!除了開車自身的快感外,能有用,能跟自己的生活發生聯絡才是學習的動力之源。因此,一個知識點出來,除了知識本身有趣外,能引導學生就所學的知識進行運用,或者將這些知識跟學生的生活發生聯絡,就是一種有效目標! 比如,課文對人物外貌描寫的方法非常突出,我就讓學生運用人物外貌描寫的方法去描寫班上同學,學以致用,再讓學生把自己的描寫轉給同學看或發到班級論壇上,讓其他同學去猜自己寫的是班上的誰。 能與學生的生活發生聯絡,學習就由一種不知所終的盲目行為,變成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嘗試著給每堂課以更多的目標和意義感,就能讓孩子們有更強烈的學習動機。 把“方向盤”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 駕考培訓課上,駕駛人多數時間是學員,教練則處在副駕駛的座位上。全程幾乎都由學員操作車輛,教練只是在必要的時候予以引導。 而步入我們學校的課堂,靜待幾分鐘就可以看到誰在握著課堂的方向盤,控制著速度——多數時候是老師。教師問題的巧妙設計,著實讓學生有話可說,但學生的思路始終是在老師的掌控之中的。 這也難怪,我們的課堂很大,有很多學生,不像駕校那樣一對一;我們的教學任務都很重,而且都有進度要求,一堂課上跑題了,下堂課就跟不上了。好像我們能放手的都已經放手了。 但駕校學習還是給了我很多的啟發,我能不能再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和空間,把車鑰匙給了學生,再把方向盤和油門、剎車也全給學生呢?這是一個大膽的設想,學生如果有了一種學習的責任感,知道學習的重要,我們再教給他們運用時間的技巧、學習的方法,幫助他們掃除一些重點、難點,他們是不是也能夠自行把握教學的進度,自己管理課堂了呢?由(康易達心理教育學校整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