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寫棄婦詩是杜甫被迫辭掉華州司功參軍職務,為生計所迫,攜帶妻子,翻山來到邊遠的秦州。杜甫對大唐朝廷,竭忠盡力,丹心耿耿,最後卻落得棄官漂泊的窘境。即便是在關山難越、飢寒交迫的情況下,仍始終不忘國家民族的命運。這樣的不平際遇,這樣的高風亮節,和詩中女主人公是很相像的。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澆胸中塊壘,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五年,這一年三月圍鄴城的李光弼、王思禮等大軍九節度使潰散,時局依然動盪,襄州和西南的叛變,更顯示了唐王朝的危機四伏。因關中饑饉,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由左拾遺降為華州司功參軍。第二年七月,他毅然棄官,攜家眷前往秦州。在那裡負薪採橡慄,自給度日,《佳人》就寫於這一年的秋季。
杜甫這一時期融寫實與寓意為一體的名篇《佳人》。詩人用優美凝練的語言,以佳人自述遭遇的方法和形象的比喻,描述了一位身經戰亂又被丈夫無情拋棄的貴族女子的不幸;詩人著意在幽居空谷的境遇中突出了佳人高潔的貞心,從而使這一身世飄零的佳人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而獨特。
杜甫《佳人》: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杜甫寫棄婦詩是杜甫被迫辭掉華州司功參軍職務,為生計所迫,攜帶妻子,翻山來到邊遠的秦州。杜甫對大唐朝廷,竭忠盡力,丹心耿耿,最後卻落得棄官漂泊的窘境。即便是在關山難越、飢寒交迫的情況下,仍始終不忘國家民族的命運。這樣的不平際遇,這樣的高風亮節,和詩中女主人公是很相像的。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澆胸中塊壘,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五年,這一年三月圍鄴城的李光弼、王思禮等大軍九節度使潰散,時局依然動盪,襄州和西南的叛變,更顯示了唐王朝的危機四伏。因關中饑饉,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由左拾遺降為華州司功參軍。第二年七月,他毅然棄官,攜家眷前往秦州。在那裡負薪採橡慄,自給度日,《佳人》就寫於這一年的秋季。
杜甫這一時期融寫實與寓意為一體的名篇《佳人》。詩人用優美凝練的語言,以佳人自述遭遇的方法和形象的比喻,描述了一位身經戰亂又被丈夫無情拋棄的貴族女子的不幸;詩人著意在幽居空谷的境遇中突出了佳人高潔的貞心,從而使這一身世飄零的佳人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而獨特。
杜甫《佳人》: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