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數學楊振興老師
-
2 # 大朋友小朋友
這個問題其實不是哪個學校的哪個老師的個例,而是全國普遍性出現的一個情況。就是家長對孩子的無視與麻木,對老師的私聊並沒有表現出積極的一面。致使老師在班級群公佈此事的一個無奈之舉。
公佈之前一定是先私聊過,只是沒有得到老師所期望的迴應。不然老師何必做如此無腦的事情,一則讓家長顏面受損,二則佔用了公共場合和流量。
這個問題的背後其實是一種教育的悲哀。尤其是一些寄宿型的學校。家長迫於自己的無暇管顧把孩子放到寄宿類學校。就是希望自己能夠擺脫孩子的某些無法忍受的情況或者可以稱為家教失敗的一面。可是學校老師自然不會對此放任。於是乎就會上演類似的情節。
說到底還是怪老師,怎麼能這麼有責任心呢,不管又能怎麼樣——這句笑話不好笑。
-
3 # 凌空一顰
理智一點來說,是單獨通知家長;感性一點來說,有時會發在家長群,“殺雞駭猴”,以儆效尤。
你說的這種情況,我也做過,尤其是疫情期間。學生不做作業,電話通知不到本人。有些家長,老師打過很多次電話,反映學生情況,但絲毫不見效果。
為了引起家長重視,為了給其他家長施加壓力,我就要求各科教師,把每天完不成作業的學生名單發到群裡。
我還要求任課教師把優秀的學生背誦影片,優秀的學生作業也發到群裡,這樣便於家長能鼓勵孩子向優秀的學生學習。
這能教育嗎?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哪一場蛻變,能沒有疼痛?
既要老師捧著學生,又要老師改掉他們的毛病,家長們不覺得矛盾嗎?對老師束手束腳,又要老師幹出翻天覆地的成果?對不起,老師不是神,沒有超能力!
-
4 # 4958651639312
學生犯錯誤可以和家長單獨加群溝通交流,發到大群造成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肯定會造成師生關係緊張的,也是十分不妥的。
-
5 # 師風如海
1.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我們都知道,當前有的學生心理比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很差,這樣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陰影,就會對他的童年造成很不利的影響,甚至出現了不願看到的後果,發生了人間悲劇。
如果一個學生的自尊心很強,那麼對他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可能其他人都已經忘記這件事情了,但是這個學生肯定還記得。他覺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不利於其身心健康發展。
2.教師也有不妥的地方。教師不應該把學生的一些隱私傳送到班級群裡面,這樣是對學生的不尊重行為,這樣也不利於學生良好形象的樹立,更不利於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
班級群公開學生的錯誤行為也是對學生不負責任的一種行為,教師應該要改正這種行為,要採取藝術形式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引導學生去改正這樣的錯誤,防止以後再一次發生此類事件。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也需要老師的關心和配合,父母最好和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家校共同努力才能把孩子培養得更好。
3.對家長也是有不利影響的。家長看到在班級群裡公佈自己孩子犯錯誤的圖片,肯定對教師有一定的牴觸心理,從而不能夠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對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教師應該要與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把學生在學校的一些情況告知家長,然後請求家長配合好學校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樣才是形成了真正的師生關係。
無論哪個老師具有多麼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家長要換位思考,體諒老師,畢竟家長面對的是一個孩子,老師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為了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老師也是良苦用心。
結束語:孩子犯錯誤發在家長群這一做法並不妥當;當孩子犯錯誤時,如果有必要和家長溝通,老師應該和家長私聊解決問題,而不是在班級群裡釋出一下簡單了事,這樣容易傷害學生和家長的自尊心和積極性,不利於師生關係的和諧發展!大家對“老師在班級群釋出學生犯錯誤的圖片”有何感想?你們因這事和老師發生過沖突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回覆列表
第一,尊重學生家長是班主任與家長實現有效溝通的關鍵與前提。每個人都是愛面子的,表揚學生的事可以在班群裡說,批評某個學生的事就不能,避免傷害家長的感情。甚至家長到學校來要帶到人少的地方與家長交流。
第二 ,溝通前,一是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成績、性格特點、特長愛好、優缺點等個人情況和家庭狀況等。
第三, 溝通時,一是要誠摯地誇獎學生的優點;二是要注意多傾聽、多觀察、多記錄;三是要表現出教師專業的能力,以爭取家長的認同;四是簡單、扼要提出一至兩項可行的建議,以供家長參考。
第四,溝通後,一是要認真整理訪談紀要;二是要以積極的心態響應並處理好家長的意見;三是要靜心反省與家長溝透過程中的優缺點。
在與家長的溝透過程中,我們會碰到形形色色的家長,面對不同的家長,我們也要有對應的策略:
1.對於有教養的家長,儘可能將學生的表現如實向家長反映,主動請他們提出教育的措施,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充分肯定和採納他們的合理化建議,並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學生家長一起,同心協力,共同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
2.對於溺愛型的家長,交談時,更應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的良好表現予以真摯的讚賞和表揚,然後再適時指出學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使對方在心理上能接納你的意見。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指出溺愛對孩子成長的危害,耐心熱情地幫助和說服家長採取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子女,啟發家長實事求是地反映學生的情況,千萬不要袒護自己的子女,因溺愛而隱瞞子女的過失。有意識地引導,給家長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
總之,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所說,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的發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