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矽釋出

    新能源是大勢所需,而太陽能其實是最便宜的新能源。

    國際能源署表示:“開發價格合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技術將帶來巨大的長期效益,能增加國家的能源安全,增強可持續性,減少汙染,降低緩解氣候變化的成本,並保持化石燃料價格低於其他方式,這些優勢是全球性的,因此提前部署的太陽能是明智之舉“。現有超過100個國家使用太陽能光伏。

    光伏(PV)是一種透過使用表現出光伏效應的半導體將太陽輻射轉換成直流電力來產生電力的方法。光伏發電採用的太陽能電池板的若干組成太陽能電池包含光伏材料。目前用於光伏的材料包括單晶矽,多晶矽,非晶矽,碲化鎘和硒化銅銦鎵 /硫化物。由於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太陽能電池和光伏陣列的製造近年來已大幅提升。

    太陽能光伏是一種可持續的能源。太陽能光伏現在是繼水力和風力發電後,在全球範圍內安裝的容量第三的可再生能源後。2016年,太陽能發電量佔全球發電量的1.3%。

    在技術進步和製造規模和複雜程度提高的推動下,自首批太陽能電池製造以來,光伏成本穩步下降,光伏發電的平穩化成本(LCOE)與傳統電源相比更具有競爭力。此外,由於太陽能電池效率和更經濟的製造工藝等多項改進,近年來投資回收期縮短。光伏技術平均能夠在0.7至2年內收回製造它們所需的能源。光伏設施可以安裝在地面上(有時與農業和放牧相結合),也可以嵌入建築物的屋頂或牆壁(建築一體化光伏發電或簡單的屋頂)。

  • 2 # 泰恆力家用太陽能發電

    投資太陽能發電站就是在投資未來能源,太陽能在目前來說還是屬於可再生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太陽能發電投資每年都在迅猛的增長,特別是在中國。所以,軟銀投資太陽能發電站就很好理解了。簡單地說就是資本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投資太陽能發電可以帶來正的合理的回報。

  • 3 # 前瞻經濟學人

    太陽能發電站行業發展現狀

    太陽能發電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太陽能轉換為熱能,然後按常規方式發電,稱為太陽能熱發電;另一種是透過光電器件利用光生伏打原理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稱為太陽能光伏發電。

    “十二五”時期,國務院釋出了《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光伏產業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光伏技術取得顯著進步,市場規模快速擴大。同時,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和裝備實現突破,首座商業化運營的電站投入執行,產業鏈初步建立。太陽能熱利用持續穩定發展,並向供暖、製冷及工農業供熱等領域擴充套件。

    具體資料來看,截至2017年底,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了130.25GW,而此前太陽能“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僅105GW,已經提前並超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

    圖表1:2013-2017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單位:GW)

    新增裝機規模方面,2017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為53.06GW,同比增加18.52GW,增速高達53.62%,再次刷新歷史高位。從新增裝機佈局看,由西北地區向中東部地區轉移的趨勢明顯。華東地區新增裝機1467萬千瓦,同比增加1.7倍,佔全國的27.7%。華中地區新增裝機為1064萬千瓦,同比增長70%,佔全國的20%。西北地區新增裝機622萬千瓦,同比下降36%。

    圖表2:2013-2017年太陽能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量(單位:GW)

    在裝機格局上,受補貼拖欠、土地資源和指標規模有限、分散式光伏的爆發式增長等多重因素制約,光伏電站增速開始呈現放緩跡象。2017年,中國光伏電站新增裝機33.62GW,同比增加3.31GW,增幅僅有11%,而此前2016年的增幅卻高達121%,2015年增幅也超過了60%。

    圖表3:2013-2017年光伏電站累計及新增裝機量(單位:GW)

    相比之下,分散式光伏裝機則出現爆發式增長。2017年,中國分散式光伏新增裝機19.44GW,同比增加15.21GW,增幅高達3.7倍,佔總新增裝機的比重為36.64%,較2016年提升24.39個百分點,並重新整理創歷史新高。

    圖表4:2013-2017年光伏電站累計及新增裝機量(單位:GW)

    太陽能發電站行業未來趨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2018-2023年中國太陽能發電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對太陽能發電站未來趨勢作出以下判斷:

    首先,行業規模持續增長。根據《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以上,在“十二五”基礎上每年保持穩定的發展規模;太陽能熱發電裝機達到50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集熱面積達到8億平方米。到2020年,太陽能年利用量達到1.4億噸標準煤以上。

    圖表5:“十三五”太陽能利用指標

    其次,整體成本不斷降低。一方面,隨著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光伏產品的單位成本已明顯的降低,這加速了光伏產品的普及。另一方面,未來太陽能電站的日常運營維護將由以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為特徵的智慧化監控替代傳統的人工巡線檢測, 進而實現提升運維效率, 進一步降低運維成本。

    第三,綜合利用方案受青睞。供給側改革帶來的產業升級的正面效應,未來光伏產業將從當前產品生產、電站開發建設等相對分割的市場業態,逐漸過渡到業務的複合化,即對包括原料初加工、元器件生產、電站開發與併網方案設計、場地資源儲備與整合、後期運營維護管理等在內的產業要素進行資源整合,並最終向用戶或開發業主交付太陽能綜合利用解決方案。

    最後,分散式光伏加速普及。布式光伏電站採用“自發自用、餘電上網”的模式,棄光率低,大部分電量可實現就地消納。該種模式能夠對區域性區域用電壓力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經有效排程調劑,能夠降低區域電網的執行壓力。隨著太陽能消費佔比的逐步提升,結合分散式光伏電站在開發建設上的優越性,未來分散式電站專案將加速鋪開建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款提車的話,需要準備哪些證件?需要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