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熒熒之光通天之亮
-
2 # 三秋樹老
讀書時,學習的古詩詞很多,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健忘了。只記得如下的幾首,以答題主和平臺。
夜雨寄北,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面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以此詩寫當時之景。
無由寄相思,設想話當時。
秋池隔斷苦, 真情總不遲!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以此詩寫當時之景。
詩詞 酬唱友情真,
一點帆影送客行。
情牽江流孤帆去,
天際流水影白雲。
謝網和讀者。圖片來自全網,侵刪。
-
3 # 一蓑煙雨任平生文中子
歸園田居·其五
陶淵明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這首詩是陶淵明組詩《歸園田居》五首的最後一首。《歸園田居·其五》以傍晚直至天明的一段時間裡的活動為描寫內容,顯示了詩人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的志趣,表現了詩人辭官歸隱初的生活狀態以及心路歷程。
記憶最深古詩詞莫過於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
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詩寫於公元1082年,當時蘇軾受“烏臺詩案”影響,被貶到黃州。某一個春天之日,蘇軾和朋友一起出去春遊,忽然遇到了風雨,同遊的朋友覺得很是狼狽,而蘇軾卻不這麼認為,表現的非常瀟灑自如。充分展現了蘇軾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
我最佩服的就是蘇軾在極其鬱悶的時候,表現出的曠達超逸胸襟、清曠豪放之氣。我是學不來的,所以我記得最深。
特別是裡面的“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太牛了,太讓人感動、感觸了。
人活一世,都有很多的坎坷。或大或小,格局、心態、境界最重要。
自2006年參加工作以來,我就一直不大順利。既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總之,跌跌撞撞,到現在也是普普通通。經常捫心自問,“我這一輩子就這樣了嗎?”仔細想了想,你可能真就這樣了。
人到四十,竟然開始篤信“冥冥之中自有定數”這句話了,不信不行,不服不行,你奈何不了命運的安排。
遇見坎坷以後,經常用酒精麻醉自己,做一個可憐的小人物,誰又能去同情你、關心你?只不過是徒增煩惱、於事無補而已。眼神迷離之際,總是吟唱蘇軾的這首詞,一念到“一蓑煙雨任平生”這句,就有點淚眼婆娑。哎,真是對這詞愛不釋手。
真正的強者、真正良好心態的人,都是像蘇軾這樣的。跟蘇軾相比,自己的人生坎坷又算的了什麼?蘇拭步入仕途不久,就捲入了激烈的政治鬥爭漩渦,他一生的道路坎坷不平,兩次入職,兩次被排擠,還有兩次遭受嚴酷的政治迫害而被貶斥,被貶居黃州、惠州、儋州,這種大起大落、升沉不定的生活經歷,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大部分人都擁有一顆不甘平庸的心,悲催的是隻能面對眼前無能為力的現實。
因此我非常佩服蘇軾,我們至少生活中沒有經歷如此的苦難,可蘇軾呢?乃是真正的大智慧、大胸懷、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