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狄飛驚
-
2 # 木易楊0613
楊家將是我的驕傲,因為我正是楊家將的後人。
小時候,要是與老爸坐在電視機前看關於楊家將的傳奇影視劇時,他便會一臉洋洋得意地對你說:“看,這就是我老楊家的楊家將,是多麼的大好男兒。”
在我的老家,我從小生活的鄉村裡;楊家,是分為了三個大房,每一個大房大致有幾十戶楊家。要屬二房最為優秀,因為二房出了好多個大學生,用我們鄉下俗氣點的話來坦白的話,就是“會掙錢”,所以二房是大房與三房都稱讚的物件。
我們那三房楊家,各自輩的人,都是從小玩到大的小夥伴,那是顯得格外的親近。大年十五去墳上亮燈,三房是分開的,大房的走一起、二房的走一起、三房的走一起,亮燈的祖墳也不同,大房有大房的,二房有二房的,三房有三房的。
到了,清明掛紙這天,三房才是一起合起夥來共同祭拜祖墳,每一年是輪流一戶楊家舉辦酒席,大夥出錢,然後共同祭拜三大房的老祖,到這天都會由老輩的人帶著我們年輕人去三大房的共同老祖那裡祭拜,因為這裡平時不會有三房楊家的人過來,只有每年的這天才會過來,一輩帶一輩的人過來認識老祖宗的墳地位置。
楊家將的後代有很多,至於問在那裡,現在是怎麼樣?我就簡單說說自己家吧!(在遠的時期我也並不是很清楚,只能說說近的幾代,我所知道的。)老爺年輕時,是大隊裡的一會計,懂點文化,“算盤”打得好。我還記得小時候在老房子裡還見過他年輕時用過的“算盤”。一個長方形,裡面堆了好多木珠子,那時都是把它放在地上當成了玩具小車劃。
老爸就是一普普通通的人。
老祖公,我沒見過,也沒怎麼聽老爺談起過關於他的多少事,就聽老爺說:“那時老祖公們的生活過得苦,餓肚子是常有的事”。老祖太我小時候到是見過,至今還是有點映像的,不過那時老祖太已經不會說話了,我也就是給她端飯,扶她去睡覺,做過一些小事。
至於老楊家的我嘛!我也就不談了(哈哈)
我記得,小時候看關於楊家將的電視劇裡,劇裡的楊家將讓我很是驕傲,尤其映像深刻的就是角色“楊宗保”。後面還偷偷跑去老爺的房間翻開家譜找這個名字,翻完了也沒找到,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個角色是小說裡的虛構人物,不存在的。
楊家將的事蹟在正史中可能鮮有提及,但在晉北地區楊家將的各種傳說至今在流傳。1,五爺廟在山西省五臺山是香火盛旺的一個廟宇,裡面供奉的神像是楊家將楊五郎。
2,晉劇中有關楊家將的劇目,是晉北地區百姓最喜愛的。直到現在。
3,地名上除了知名的金沙灘(今懷仁縣金沙灘鄉),還有渾源縣的敗楊峪和落子窪(相傳穆桂英在這裡生過孩子)。
5,代縣楊家家譜裡可以找到楊業和楊文廣的名字,但沒有楊宗保。
-
3 # 帝國曆史觀察者
所謂楊家將的血統是很可疑的,按照當時的記載推測,他應該有很重的沙陀血統或者說他們家族本來就是沙陀人,那麼他們家到底是不是真的姓楊,那就不好說了。我們就假定他們真的姓楊吧,按照宋史裡面記載,楊家真正維持武將的身份也就是兩三代,楊業戰死以後,他的兒子繼續當將軍,而且戰績很不錯,雖然說他們家族的舊部跟隨楊業戰死了很多,但剩下的也有一些,足以支援楊業兒子的征戰,但是到了楊業孫子一輩兒就不行了,可能還有將軍出身的人,但戰績不怎麼樣,再往後他們家族就是出文官了,沒有再出什麼武將,估計他們家族在歷史上很難逃過宋末金初時代的人口大流亡,逃過去了,到了元代可能也不行了。所以我不太相信還有正宗的楊業後人存在,現在一些號稱自己是楊業後代的人,假冒的機率很高!
-
4 # 右手yang
楊家將的故事是從楊業開始的。宋史記載為“楊業,幷州太原人。父信,為漢麟州刺史”。他有七個兒子,分別是楊延朗,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環,楊延貴,楊延彬,楊延玉。我們常見的楊家將演義中最為著名的楊六郎延昭,並不楊業的第六子,而是長子楊延朗,後改名為楊延昭。楊文廣確有其人,是楊業的孫子,楊延昭的兒子。其後,正史已無楊業後嗣的記載。楊業的妻子並非演義中的佘氏,正史記載為折氏。
總的來說就是:楊業確為宋代名將,但我們耳熟能詳的楊家將故事,是民間傳奇演義而成的。後世諸多自稱的楊氏後人,恐怕大多是穿鑿附會,恐非歷史真相——當然,常理來講,楊業是有後人的,但已經默默無名,無其祖先的赫赫功績了。
楊姓源自姬姓,為西周皇室後裔。出自弘農華陰,以封地為姓。所以楊姓都自稱為弘農楊氏。漢人是一個祖先崇拜的民族,又重視歷史傳統,幾乎每個姓氏都有族譜,而這些族譜上,都會上溯歷史源流,基本上都會寫到其姓氏是怎樣得來的。這為姓氏研究留下了可信的資料,但其中有些並無足夠的歷史資料支撐,恐不可全信。我們現在見到的楊氏族譜中的一些關於自稱是楊家將後人的記載,亦屬此類。
作為楊姓後裔,我們族譜中對家族遷徙史是這樣記載的:弘農楊氏,祖居隴右(今甘肅省),後移江西吉安泰和縣清湖村,再遷四川。在族譜中,家族的名人中就有楊業,尊為先祖。但這不足以為信,我仔細看了全文,其中並無清晰的脈絡,從楊業記起,其後的子、孫、重孫、曾孫……,直至能查到的近代祖先。
國人素有攀附之風,歷史上的名人,只要同姓,都會認為是自己同宗,以光耀門楣。這在各姓氏族譜中並不少見。演義怎麼講都可以,畢竟是藝術創作;但如果作為真實的歷史,恐怕還得有可以考證的真實材料支撐,才足以可信。
因此,楊家將的後代在哪裡,現在怎麼樣,恐怕已無可考了。
-
5 # 史之策
最後,楊家將還有部分位於鎮守邊關的治所——河北保州(今河北清苑縣)。
楊家將分佈紛繁複雜,那麼他們的後人們在哪裡,生活得怎麼樣?
自古以來,模仿名人之後的就有不少,何況楊家將的分佈之廣泛,這也導致了冒充楊家將後人的泛濫。這其中有一些被福斯廣為接受。
首先是南宋時期的楊存中,他生在戰火喧囂的南宋時期,雖然作戰水平一般,卻善於逢迎,因此地位較高。
而楊存中的祖先楊信,根據“以儒學稱於鄉,值五季亂,晦跡不仕”一句可以推斷出,他是一個儒生。所以,這巨大的差異顯然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關於楊存中到底是不是楊家將的後代,現在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分歧。
其次是明代播州楊氏土司。這祖上世世代代做著西南土司生意,又為何會與楊家將扯上關係?原來,他們給出的所謂的史料證據,都是曾任翰林學士的楊大年所書的“制誥二通”。
一通是追贈楊業中書令的詔書,另一通則是封楊延昭為莫州刺史的詔書。即這樣一封家寶,實際上是一個12歲的孩子起草的追封楊業的詔書。所以,明代楊氏土司這一支,是楊家將後人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而現今被旅遊局大肆宣揚的上坪古村,據說裡面住著的幾乎都是楊家將的後人。在族譜記載中,開村鼻祖即為楊宗保穆桂英的嫡親。
據歷史考證,北宋末年,開封淪陷,天波府眾人分四路逃亡。分別為
湖南、廣西、貴州、四川、福建、廣東、菲律賓、泰國、越南、新加坡、南韓、美國,路經之地,皆可能有後人。其中又有四處著重細說:
其一:渾源縣的敗楊峪和落子窪,相傳穆桂英在這裡生過孩子。
其二:代縣,在這裡的楊家家譜裡可以找到楊業和楊文廣的名字,但也有疑惑,族譜中沒有楊宗保,仍有待考證。
其三:晉北地區,晉北地區的百姓尤其喜歡有關楊家將的晉劇。
《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青面獸楊志,光明正大,為人正直。《射鵰英雄傳》中的楊鐵心楊康兩父子,使得一手好槍法,自稱是楊家後人。
金庸小說《神鵰俠侶》中的楊過,想必也是家喻戶曉,楊過相傳也是楊家之後。不求楊家將後人為國爭光,只希望他們好好生活,平平安安。
所以無論故事本身的真實與假,我們都必須要讚頌楊家將滿門英烈為國捐軀的高尚情操。在現在,我們在關注楊家將後人的同時,也不能忘了楊家將這輩人帶給我們的影響。
-
6 # 歷史知事
因為我祖爺爺持續不斷的努力,到我爺爺這一輩,終於成了一文不名、一字不識的無產階級了。不過,我的祖爺爺並非沒有一無是處,在解放戰爭時,全民當兵,我爺爺14歲也要上前線,祖爺爺害怕他戰死沙場,來了一個替子從軍,給解放軍當了炊事員。
我是一個80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在山西某縣城當教師。我現在所處的縣城,有楊家將操練水軍的楊家港,還有楊繼業和佘賽花定情的七星廟,更巧的是,我的老婆姓佘,來自於河南新鄉佘家村。
中國,歷來就是一個文化上的民族,不是血統上的民族。所以,認為自己有責任繼承楊家將精神、有義務弘揚楊家將精神的楊家人,都應該算是楊家將後人。
楊家將精神有哪些?作為後人我這麼看:
1,忠君愛國。現在我們提倡理性愛國,好好做好自己的一份事業,就是為國家增光添彩。
2,保家衛國。如果國家有難,一定挺身而出,保家衛國,不怕犧牲。
3,遵紀守法。《轅門斬子》的故事,告訴我們要遵紀守法,絕不做違法的事,要維護法律的權威。
不只是姓楊的人,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繼承發揚楊家將的愛國主義精神,為我們的中國夢共同奮鬥!
-
7 # 丫丫說史
楊家將可謂一口金刀八杆槍,一門八忠烈外加女帥穆桂英都是令遼兵聞風喪膽的勇將,對宋朝可謂居功至偉。然而最後造潘仁美陷害,可謂是最大的悲劇。那麼楊家將的後人之後又在哪裡?現在怎麼樣了呢?
熟知北宋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楊家將之所以最後結局慘烈,就是因為潘仁美從中作梗。楊業的七個兒子有的死於戰場之上,有的不知所蹤。那麼他們的後代在哪裡,現在怎麼樣呢?
相傳在雁門關小山村鹿蹄澗中還存在五百餘楊氏後人。
這個村子的名字跟楊家將也是很有關係的,據村子裡面的老人說,楊業第14代孫楊友,鎮守雁門關。一次外出射獵,射到了一隻鹿,但是這隻鹿化身石頭,而且石頭上還有鹿蹄印子。楊友認為是先祖顯靈,於是將石頭帶回,所以村子名字也就成了鹿蹄澗。
鹿蹄澗現有500多人,全是楊家將後代,其中還有一個專屬於楊家的祠堂和一本楊家族譜。裡面的村民生活安逸,喜歡打拳健身,楊家槍法也有傳人。在村子裡面有一個1000多年曆史的祠堂,是在元代時期修建的,為了紀念先祖楊業,楊業死後諡號“忠武”,因此也叫作忠武祠。這個祠堂歷經千年風雨滄桑,現在依舊儲存完好,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
8 # 不才講史
說到楊家將,大家打心裡都是敬佩他們的。畢竟,他們曾經為國為民而戰過,是那個時代最耀眼的一支軍隊。我們都知道楊家將是生活在北宋時期。
可是,到了北宋末年尤其是北宋滅亡的時候,我們再也沒有聽說過楊家將的事蹟了。那麼,當時的楊家將到底去哪裡了呢?還有楊家將的後代又到了哪裡?
想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下,北宋時期楊家將都經歷了什麼。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只有經歷了三代人,他們主要生活在北宋的中前期。關於影視劇裡的七郎八虎,也都是杜撰出來的,還有穆桂英,楊宗保他們都是小說家或者戲曲家虛構出來的歷史人物。
在真正的歷史上,楊家將只有楊業,楊延昭和楊文廣這三代人而已。
楊業就是楊家將的創始人,楊家將的名聲,就是他帶領著楊家軍一手打造出來的。本來楊業是北漢的高階將領,一開始他還是大宋的敵人。
趙匡胤建立了北宋之後,為了統一全國,他就開始對其它政權進行一一的征戰了,在他統一南方之後,就開始對北方的北漢開戰了。
可是,北漢的太原城太過於堅固,在加上楊業帶領的楊家將驍勇善戰,還有契丹人和北漢一起聯合起來,對付大宋的趙匡胤。
正是這些因素,綜合在了一起,導致了趙匡胤兩次出征,都沒有把北漢給滅掉。
後來,趙匡胤就神祕的死亡了,他去世之後,他的弟弟趙光義開始登基,趙匡胤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宋太宗。
宋太宗借鑑了之前趙匡胤攻打北漢的經驗,開始重新對北漢開戰,最終,北漢國主沒有抵抗住宋太宗的打擊。他就主動的投降了宋太宗,因此,楊業帶領的楊家將,他們也成為了北宋的臣子。
楊業帶領的楊家將,主要是活動在西北的雁門關一代,正是在這裡,楊業帶領的楊家將僅僅用了八千人馬,就重創了契丹十萬大軍。
從此,楊家將的名聲不脛而走。契丹再也不敢輕易冒犯楊業守護的地盤了。但是,這時候的北宋和契丹的戰爭,並沒有結束。
因為宋太宗一直想要拿下契丹人佔領的燕雲十六州,畢竟這裡是守護北方中原的門戶,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
所以,宋太宗趙光義就多次帶領士兵,攻打燕雲十六州這一軍事重地。每一次出征,楊業和他的楊家將,也都有陪伴在宋太宗趙光義的左右。在這期間,楊業還救過宋太宗趙光義的命。
有一次楊業帶領的楊家將,跟隨潘美出征的時候,他們遇到了契丹的大部隊。楊業和潘美商議,兩個人把契丹的大軍,引誘到陳家谷這個地方,對他們實施殲滅行動。
他們商議的結果是,楊業帶領著楊家將去引誘契丹大軍到達陳家谷,潘美帶著大宋的軍隊,在陳家谷埋伏好。
可是,當楊業帶領的楊家將出師不利的時候,這一情況被潘美知道了。潘美帶上大宋的軍隊,就逃了回去。
等楊業帶的楊家將,所剩無幾又把契丹大軍引誘到陳家谷的時候,陳家谷這個地方,一個宋軍都沒有。
楊業也就戰死在了這裡,楊家將幾乎在這一次戰爭中消亡殆盡了。
楊業戰死之後,宋太宗又命令楊業的兒子楊延昭重建楊家將,和契丹大軍對抗。但是,楊延昭和契丹之間的戰爭,沒有那麼頻繁,規模也沒有那麼大。
到了宋真宗的時期,索性宋朝和契丹簽訂了《澶淵之盟》,兩國開始停戰交好。直到北宋滅亡,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宋和契丹都沒有打過仗的。
楊延昭之後的楊家將的領導人就是楊文廣,楊文廣主要是跟著狄青平叛西夏,他也是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楊文廣之後,楊家將的事蹟就再也沒有聽說過了。
那時候楊家將的後人,也都是生活在山西這一代。但是,到了北宋末年,女真人大舉南下的時候,楊家將的後人也開始大舉南遷。
所以,就這樣楊家將的後人,也就遷到了祖國的每一個省份。可以說現在每一個省份,都有楊家將的後代。
但是,楊家將的輝煌早在北宋中期,在楊文廣之後,就不復存在了。
回覆列表
正史上的楊業確實有7個兒子,但只有楊延昭成名,其他6個終生只是低微武職,而在楊文廣之後,楊家將在整個北宋再也沒出現過知名人物,到北宋滅亡後,楊家將後人更是不知所蹤。
楊家將後人的蹤跡在一些演義小說和民間故事中,《水滸傳》裡的“青面首”楊志、“岳家軍”中嶽飛帳下大將楊再興都是楊家將後裔,但楊志是虛構人物,楊再興倒是真實人物,史料中卻並未說他是楊家將後人,至於《射鵰英雄傳》中的楊鐵心、楊康、楊過,更是小說虛構了。
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北宋初年,大將守邊征戰,家屬大多留在京城開封,一來家眷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讓大將免除後顧之憂,二來是一種變相約束,讓邊將不敢叛變投敵。
楊業作為北漢降宋的將領,既得到宋太宗器重,又被宋太宗提防,趙光義不可能讓楊業的兒子兒媳們跟他一起在代縣生活,而根據明朝史料記載,演義中的天波楊府雖然誇張,但楊業的府邸卻真實存在,而且就在開封城內,因此他的家眷都生活在開封。
古代受經濟、交通條件限制,人口流動緩慢,而整個北宋期間內亂較少,環境比較穩定,歷史上的楊家將後人也並未遭到迫害,應該不會遷徙到外地。
按照這個判斷,楊業的後人在整個北宋期間應該都生活在開封。
不過北宋末年發生靖康之變,開封被金人攻滅,南宋初年,宋金戰爭頻仍,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大批百姓南遷,楊家將後人離開開封遷徙也在情理之中。
我並不否認全國各地楊氏族譜的真實性,但目前楊氏族譜能追溯到北宋楊業這一代的恐怕還沒有,所謂楊家將後人的說法更多是祖上流傳,是各地楊氏出於對楊家將的敬仰而附會的,很難靠史料考證,正如岳飛後人一樣。各位楊姓的朋友們,你們是不是楊家將後人呢?或者說你們認識或聽說哪裡有楊家將後人呢?歡迎在此留言討論,說不定五百年前真的是一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