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野

    國內的築巢老人及兒童留守是非常普遍現象,相信對於任何一個外出務工的當家人來說,這都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大多數人相信這是生活所迫的。把自己的孩子留守在老家,為的是能掙更多的錢來支援家庭開銷和未來發展,但由此也因此更多問題,比如父母與孩子間的代溝越來越大,比如孩子的教育問題,比如日常生活等。

    通常來說,一個人的交際與個人性格有很大的相關,性格則大多是隨所處的環境慢慢形成的,而留守兒童最終的性格養成很多人正如前面所說的兩個極端,要麼懂的理解他人、善於包容,另一種則比較內向少言甚至自卑抑鬱等。

    這是環境的影響造成的,留守已然是事實,一部分兒童父母不在身邊,可能是吃百家飯長大,或是在成為留守兒童之前對於父母的依賴沒那麼強,獨立比較早,當終於還是早早要一個人生活或跟爺爺奶奶生活,那都不是問題。那麼這種小孩成長之後,他的交際我認為是沒有問題的,有可能比非留守兒童還要強。

    另外一種,當父母突然離開身邊,性格開始慢慢轉變,孤獨感越來越強,或者是旁人鄰居經常拿這事開玩笑,這時候可能會是變得沉默孤僻起來,特別是獨生子女尤為強烈,再慢慢地影響到生活和學習。我們試想一個時常感到孤獨、性格內向孤僻的人怎麼會很好的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

    以上土雞瓦狗,順耳就給個贊,無理就當是扯淡。

    記得第一學期有一次上學的路上讓同學給欺負了,把我的腳踏車推到插著秧苗的田地裡,而我就被推到在地團團圍住,各種嬉笑,當時我第一次埋怨起父母,為什麼把我扔到老家。

    第二學期我真的一個人生活了,上學回來順路買點菜,回家做飯,一個人,一個碗,一雙筷子,我試過想到叔伯家都是好幾個家人圍一桌吃飯,而我孤零零,吃著吃著就流出了眼淚。

    但是好在當時的農村人情味還比較重,村裡的叔伯嬸嬸們對我也好,時常跟我講爸媽在外頭是怎麼為了我去打拼,平常種到玉米芋頭番薯什麼的都會煮熟給一點我,逢年過節對我也好,而且村裡的夥伴也能和我一起玩耍。

    現在我做的是白酒業務,日常接觸形形色色的人,有自己的交際圈,也有了自己的小孩並且跟他們生活在一塊,我深知以及理解父母當初的背井離鄉。

    最後,良心建議父母們,有能力的儘量和你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給他們一個完整的童年。哪怕少爭取一些其他的東西,能夠與自己的孩子共成長,相信你的小孩會感激你的。

  • 2 # 布彌鹿先森

    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除了成長環境因素以外,很多因為父母沒辦法帶著孩子一起外出工作而缺乏父母關愛,導致一部分留守兒童長大後自卑,沉默寡言,但我個人認為很多性格是後天透過和社會接觸及朋友圈影響都會慢慢產生變化,慢慢理解並不是父母心狠,而是父母最無奈之舉,所以我覺得人際交往中,很多取決於後天圈子的影響,而不是因為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成長環境不一樣,人際關係交往會產生巨大差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親物件她邀請我去她家過年去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