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網路作文評論家

    孩子透過親身經歷才能理解安全的邊界,這句話怎麼理解,以此作為提問者他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家長透過告知有用嗎?這句怎麼理解?

    首先從孩子的成長規律來說,孩子剛開始認知是從現象界的周圍環境開始的,孩子透過看、觸、聽等感官以此建立起來孩子的感性認知,他們感興趣的是東西和實物。從安全形度來說,孩子周圍的東西都可以成為危險因素。在孩子自己沒有建立起疼痛感之前,他不可能自己建立起防範意識。

    所以當孩子第一次去碰燙的東西,使得自己建立起了疼痛感之後形成了危險意識,從小孩子的發展規律來說,這時候孩子還沒有建立起來語言的概念,即使他會說話了,但是他說的話只是模仿大人的語句而已,他不知道語言所表達的具體概念內容是什麼。所以更多時候說教是起不到多大作用,他聽不懂。

    所以為了孩子的安全意識的建立。在大人對孩子周圍事物可控的前提下,要讓孩子親自去建立疼痛感,建立最基本的避害概念。那麼他就可以知道身邊那些東西是安全的,那些東西會給他傷害。

  • 2 # 雲西一葉舟

    要想讓孩子知道安全的邊界在哪裡,父母的阻止告知是有用的!

    因為有些安全邊界如果要孩子去經歷,也許孩子就有危險了,父母的預先阻止告知很有效!例如:如果孩子走丟了,千萬不要和陌生人走,要站在原地打電話求助!如一幼兒中班小朋友,被奶奶帶著去外省做客,夜晚,在大街上愛拉家常的奶奶遇到了談得投機的人,就忘了小孫子的存在!在人流中,對什麼都充滿好奇的小孫子一會兒就消失在奶奶的視線內,跟著一位貌似奶奶的人走著!累了想讓奶奶抱抱時,卻發現身邊早已沒有奶奶的影子,就開始大哭!陌生奶奶瞭解情況後欲帶他去找奶奶,幼兒拒絕了說:“媽媽告訴我,走丟了,不能亂跑,要在原地等待幫助!我有媽媽電話!請你幫我打!”夜深了,接到外省的電話聽到兒子走丟的哭聲,此時也打不通孩子奶奶的電話,焦急的母親選擇報警!孩子有驚無險!如果不是媽媽提前的告知,幼兒還會這麼幸運嗎?

    像父母可提前阻止告知的孩子安全須知:

    一、室內安全:

    1、遇到火災,要用溼毛巾捂住鼻口逃生;

    2、在家玩時不要觸碰電線插頭。

    3、在室內玩耍時不要把別針、大頭針花生米、黃豆粒放入口、耳、鼻中;不要拿塑膠袋捂住腦袋。

    4、不要翻窗臺!

    5、不要擰開液化氣蓋!

    6、一人在家,不要給陌生人開門!

    7、不要鑽進洗衣機滾筒玩!

    二、室外安全:

    1、不要下河下塘去嬉水!看到小朋友落水別施救,要呼救!

    2、注意交通安全:要走人行道,要按照交通指示燈的提示走,不要橫穿馬路,不要在馬路上打鬧玩耍。

    3、坐車時,不要把手和頭伸向窗外!

    4、不要在陰暗潮溼的洞內玩耍!不要在人煙稀少的地方玩!

    5、不要隨意採摘花果,不要捉蟲子,更不能入口!

    如今家長們過於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讓孩子學唱歌、跳舞,關注的背多少唐詩,會多少英文,卻極少身體力行的教孩子懂得如何避免意外傷害。忽視安全教育,直接導致兒童的安全意識薄弱,也因此會產生各種悲劇.

    據統計,在中國,這一現實情況更是讓人揪心,因受意外傷害而死亡的兒童佔死亡兒童總數的26.1%,且該數字還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加。其中水的傷害、道路交通傷害、危險行為傷害是造成兒童死亡人數最多的3類傷害,死亡人數佔該類傷害受害人數比例分別達到75.8%、57.8%、55.8%。面對著這一觸目驚心的資料,家長們又該怎麼做呢?

  • 3 # 菈媽親子

    記得很早之前看過一個節目,是一個關於孩子任性的話題。有一位小觀眾站起來說:孩子的心理通常都是你越不讓做的事情,我們越是想要去挑戰。所以,不要想著阻止我們,直接讓我們體驗一下危險就可以。事實上,2歲以上的孩子就已經開始有了自我意識的萌發。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我來”、“我要”!人還沒有掃帚高,就想要掃地;杯子都還端不穩呢,就想要幫你倒水……

    這哪裡是幫忙,分明就是添亂,外加危險係數升級。

    可是,你如果阻止他們,他們還會非常不高興。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諸如此類的事情,簡直不要太多。那麼,面對孩子固執和任性,父母到底該不該阻止呢?

    1、在安全範圍內學會放手

    有位媽媽曾經分享過一件事情,她兩歲的女兒趴到桌子上去端水喝,結果不小心把杯子打破了。她生氣地朝孩子吼了一句,結果發現孩子明顯打了一個激靈,雖然沒有哭,但是眼神裡滿是畏懼。

    那一刻,她突然覺得很心疼,自責自己為什麼要對孩子這麼兇。不過就是一個杯子而已,哪裡會比女兒更重要呢。

    大多數時候,我們不允許孩子做這做那,是因為我們不希望孩子弄亂這一切。為了圖省事,我們就將孩子禁錮得牢牢的,不讓他們有闖禍的機會。

    但是,和孩子的好奇心和自理能力想比,打破一個杯子、把屋子弄亂又算得了什麼呢?

    2、讓孩子自己評判風險

    在小孩子的世界裡,安全和危險,都是模糊的詞語。他們並不清楚危險到底是什麼,會造成什麼樣嚴重的後果。

    這個時候,不妨讓他們和危險來次“親密接觸”,讓他們對危險有更進一步的認知。《讓孩子做50件危險的事》中就提到,應該讓孩子嘗試玩火、刀和針線等,在成人眼中是禁品的東西。

    讓孩子玩火,能讓他們感受熱和燙;讓孩子玩刀和針線,即使受傷也只不過是小傷口……

    因為,被保護得太好,對孩子來說,實際上是剝奪了他們評判風險的權利。他們不清楚危險程度,那麼該獨自面對的時候,自然就沒法好好保護自己。

    3、孩子犯錯,不要急於指責,而是教他們補救的方法

    不懂得危險的孩子,父母一旦放手,他們犯錯就是必然的。但是,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指責:“我怎麼跟你說的”、“早就告訴過你……”這些埋怨和抱怨的話,除了讓孩子的心情更糟糕,於事無補。

    父母不妨換一個角度,把孩子犯錯當成是一個引導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好機會。

    杯子打破了,一地玻璃渣,沒關係,教孩子打掃乾淨就可以;玩針不小心扎到手指頭,沒什麼大不了的,教孩子消毒、貼創口貼……

    有人說:人的一生中可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經常擔心犯錯誤。

    犯錯,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沒什麼大不了的。關鍵是我們能否引導孩子從錯誤中汲取教訓,能否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小號和別人用情頭,我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