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一生的人生體驗可謂是極差的。
他從小接受所謂的正規的帝王教育,無非些徒有其表的四書五經道德文章,於真正人性的把未為有裨益,全是些屠龍之術。
慈禧太后肯定沒有看那麼多書,袁世凱更不用說了。只有特別特別厲害的人譬如康熙皇帝才有足夠的大腦讀書而不侷限於書。我以為此也為清朝的一大敗筆,就是能讓這些讀死書而固執嗜名者位居國家行政系統。比如帝師翁同龢,光緒皇帝唯一的親信,只知舞文弄墨,沽名釣譽,於真正的國事如洋務維新確一概不知。如此也罷,其與人勾心鬥角,結黨營私排擠李鴻章足見此人心胸狹窄,其畢生所讀聖賢之書也都讀到狗肚子裡了。
我認為讀書少的人反而更能從赤裸裸的現實中思考,建立相應的概念,更能精準的把握現實。我等也是從高考體制中走出,當權者給我們的教育也是經過設計好有其愚民目的的,尤其是歷史教科書。日本篡改教科書而舉國譁然,而中學歷史課本中目不忍視者比比皆是,華人而又作何言哉?沉默的大多數而已。
雖光緒帝相較於同齡人已經算很不錯的了,可是其在慈禧,榮祿,李鴻章等的政治面前其還是顯得道行不夠。《清史稿》:德宗親政之時,春秋方富,抱大有為之志,欲張撻伐,以前國恥。年輕人,火力足,又從小接受道德治國教育,典型的古典理想主義,身為愛新覺羅的後裔,一定想效仿康乾成為一代聖君,人嘛。所以在他十八歲結婚親政以來,到戊戌年被囚禁,一共九年時間,他都扮演者傳統帝王所理想的形象,代表著天下之至公,鮮有私。可是政治講究的是先站隊,後辦事。其對這一點肯定沒有理解通透,或者說做的沒有到位。可以說光緒皇帝是沒有私人勢力的。一開始還有他的老師翁同龢,可是後面他有維新之意,嫌他的老師太愛名而無實際本領,將他踢出政治中心。再加上他老爹死後他真的成為孤家寡人了,為他站隊的只有維新派的一群草根在他後面,可悲。先不管過程,從結果上來看,他這獨立當皇帝的這九年他沒有找到人為他辦事。僅僅靠大德去號令去管理。當然這麼說有些絕對,可大致如此。相反,慈禧老太婆一輩子沒有認真讀過四書五經,也沒有道德上的成為聖人理想人格的追求,從小在宮廷的爾虞我詐中刀口舔血過來的,她對人的理解肯定是按照最壞的來的。她對整個國家的控制就是透過千絲萬縷的“私”線來進行。光緒皇帝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太后的人。且不說光緒皇帝的皇后是慈禧的侄女,我想就連身邊的太監也肯定每天屁顛屁顛的要去向太后報告,不是說慈禧要他們這樣做,而是這樣做老佛爺有賞。再說朝中大臣,李鴻章算是清廷內唯一的人才,可是他與翁同龢極為不和(一個務實辦洋務,一個舞文弄墨貪圖虛名,怎麼能和),皇帝在前期又每天聽的是老師的話,我想我作為李鴻章也肯定去頤和園找太后去了。再加上皇帝親政時只有十八歲,能懂什麼。所以李鴻章一直說太后是懂我的。太后確實懂李鴻章,所以給他也一直委以重任。而不是像光緒皇帝在維新派的一群宵小鼓動下還要殺李鴻章。所以李鴻章從始至終一直沒有為皇帝站過隊。再說榮祿更是太后的私人。有德者尚且如此,像袁世凱,慶王爺等就更不必說了。
再說康梁,中學課本里面對康有為等稱為維新志士,大加讚賞。而我認為要不是康有為中國也許能像日本一樣在一戰二戰中能成為欺負別人的國家,而不是被肆意蹂躪的國家。
先說康有為,這個人科舉考不中,應該和太平天國的洪秀全一樣屬於那種道德文章做的不好而又想另闢蹊徑的人。另外從他個人而言,人品道德上也出現諸多瑕疵,讓人不敢恭維。他用募捐的錢肆意揮霍,自己提倡一夫一妻卻妻妾成雲等等。
世人說康黨裡面有人才,那也應該是梁啟超,譚嗣同。梁啟超梁家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啟超本人就是智商情商極高之人。譚嗣同湖南瀏陽人,大俠是也,不屬於康有為的弟子,人品比康有為不知高几百倍,像玉一樣,易碎不可曲,命也。即使有這兩個,也改變不了康黨被冠以“宵小”的名稱,主要是團隊的整體素質太低,完全不能承擔改舊換新的歷史重任。
清廷的維新是很多人都意識到了,可是新舊之間的轉換總有一個過渡的狀態,常言道,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體制之弊又何嘗不是病呢?可康有為鼓動光緒帝在百天之內發了一百一十多道詔諭,就好比對中國這個病人下了一百多副藥,怎麼能不激起身體原有部件的反抗。吾等作為事情的非親歷者,瞭解到的資訊或有偏差,也許光緒皇帝有自己的難言之隱,但是不論怎麼說他確實急切了。他甚至可以不搞新政,等慈禧老的不行了,再放開手腳去做也行啊。事實證明清朝的生命力是很頑強的,完全有時間去等慈禧老死。
問題是光緒皇帝他自己決策嚴重失誤。
首先當他有搞掉慈禧之意之後,才發現自己手底下沒人,尤其是沒有兵權。光緒在七天內三次召見袁世凱,已經太晚了。榮祿已經在直隸掌握軍權,即使袁世凱有小站的兵又能如何?所以精明的袁世凱當然選擇了太后這一隊。
其實在這一個對局中光緒皇帝的牌很好打的,他有他的王牌,他年輕,國家雖然現在不是他的,等慈禧老死後肯定是他的,就憑這一點,肯定會讓很多人站到他這邊來,可是他處事如此操切,用的人又是一些宵小,讓大家覺得光緒皇帝這夥子人不行,成不了事,想過來站隊都不行。再者再看康黨提出的“圍園劫後”這一方案,個人以為還不如直接將太后推入水池來的靠譜一點。光緒皇帝的世祖康熙帝就用了幾個少年將鰲拜擒拿,瓦解了鰲拜集團。當然這是千古一帝的手段,光緒皇帝較之確實不能比。
這是一個為國者輸給了為權者的一場戲。我愈來愈覺得慈禧太后心是壞的。也覺得有點低估光緒皇帝的面臨事情的難度了。慈禧肯定是一個沒有文化的黑心老太婆。不會像影視劇《走向共和》裡面演的那樣開明。光緒皇帝死後的屍體和頭髮上面都檢測出了砷,那也就是說光緒帝死於砒霜。這件事十有八九是老太婆做的,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慈禧和光緒帝之間的關係有多差。以影視劇裡面慈禧的形象又怎麼會做出這種事。慈禧對待光緒又怎麼會像她自己說的親兒子一樣。哪有母親毒死兒子的!再看慈禧歷史留下來的照片,一看就不是善良之輩,難怪同治帝死之前對慈禧不放心。她這種人和武則天是屬於一類人,屬於女性裡面喜歡喜歡權利的一類。但是她又沒有武則天的治國見識,我們國家連一個日本都打不過竟然同時和十三國家宣戰,令人扼腕。所以說她是一個只懂權術的老太婆一點都不為過。
光緒皇帝一生的人生體驗可謂是極差的。
他從小接受所謂的正規的帝王教育,無非些徒有其表的四書五經道德文章,於真正人性的把未為有裨益,全是些屠龍之術。
慈禧太后肯定沒有看那麼多書,袁世凱更不用說了。只有特別特別厲害的人譬如康熙皇帝才有足夠的大腦讀書而不侷限於書。我以為此也為清朝的一大敗筆,就是能讓這些讀死書而固執嗜名者位居國家行政系統。比如帝師翁同龢,光緒皇帝唯一的親信,只知舞文弄墨,沽名釣譽,於真正的國事如洋務維新確一概不知。如此也罷,其與人勾心鬥角,結黨營私排擠李鴻章足見此人心胸狹窄,其畢生所讀聖賢之書也都讀到狗肚子裡了。
我認為讀書少的人反而更能從赤裸裸的現實中思考,建立相應的概念,更能精準的把握現實。我等也是從高考體制中走出,當權者給我們的教育也是經過設計好有其愚民目的的,尤其是歷史教科書。日本篡改教科書而舉國譁然,而中學歷史課本中目不忍視者比比皆是,華人而又作何言哉?沉默的大多數而已。
雖光緒帝相較於同齡人已經算很不錯的了,可是其在慈禧,榮祿,李鴻章等的政治面前其還是顯得道行不夠。《清史稿》:德宗親政之時,春秋方富,抱大有為之志,欲張撻伐,以前國恥。年輕人,火力足,又從小接受道德治國教育,典型的古典理想主義,身為愛新覺羅的後裔,一定想效仿康乾成為一代聖君,人嘛。所以在他十八歲結婚親政以來,到戊戌年被囚禁,一共九年時間,他都扮演者傳統帝王所理想的形象,代表著天下之至公,鮮有私。可是政治講究的是先站隊,後辦事。其對這一點肯定沒有理解通透,或者說做的沒有到位。可以說光緒皇帝是沒有私人勢力的。一開始還有他的老師翁同龢,可是後面他有維新之意,嫌他的老師太愛名而無實際本領,將他踢出政治中心。再加上他老爹死後他真的成為孤家寡人了,為他站隊的只有維新派的一群草根在他後面,可悲。先不管過程,從結果上來看,他這獨立當皇帝的這九年他沒有找到人為他辦事。僅僅靠大德去號令去管理。當然這麼說有些絕對,可大致如此。相反,慈禧老太婆一輩子沒有認真讀過四書五經,也沒有道德上的成為聖人理想人格的追求,從小在宮廷的爾虞我詐中刀口舔血過來的,她對人的理解肯定是按照最壞的來的。她對整個國家的控制就是透過千絲萬縷的“私”線來進行。光緒皇帝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太后的人。且不說光緒皇帝的皇后是慈禧的侄女,我想就連身邊的太監也肯定每天屁顛屁顛的要去向太后報告,不是說慈禧要他們這樣做,而是這樣做老佛爺有賞。再說朝中大臣,李鴻章算是清廷內唯一的人才,可是他與翁同龢極為不和(一個務實辦洋務,一個舞文弄墨貪圖虛名,怎麼能和),皇帝在前期又每天聽的是老師的話,我想我作為李鴻章也肯定去頤和園找太后去了。再加上皇帝親政時只有十八歲,能懂什麼。所以李鴻章一直說太后是懂我的。太后確實懂李鴻章,所以給他也一直委以重任。而不是像光緒皇帝在維新派的一群宵小鼓動下還要殺李鴻章。所以李鴻章從始至終一直沒有為皇帝站過隊。再說榮祿更是太后的私人。有德者尚且如此,像袁世凱,慶王爺等就更不必說了。
再說康梁,中學課本里面對康有為等稱為維新志士,大加讚賞。而我認為要不是康有為中國也許能像日本一樣在一戰二戰中能成為欺負別人的國家,而不是被肆意蹂躪的國家。
先說康有為,這個人科舉考不中,應該和太平天國的洪秀全一樣屬於那種道德文章做的不好而又想另闢蹊徑的人。另外從他個人而言,人品道德上也出現諸多瑕疵,讓人不敢恭維。他用募捐的錢肆意揮霍,自己提倡一夫一妻卻妻妾成雲等等。
世人說康黨裡面有人才,那也應該是梁啟超,譚嗣同。梁啟超梁家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啟超本人就是智商情商極高之人。譚嗣同湖南瀏陽人,大俠是也,不屬於康有為的弟子,人品比康有為不知高几百倍,像玉一樣,易碎不可曲,命也。即使有這兩個,也改變不了康黨被冠以“宵小”的名稱,主要是團隊的整體素質太低,完全不能承擔改舊換新的歷史重任。
清廷的維新是很多人都意識到了,可是新舊之間的轉換總有一個過渡的狀態,常言道,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體制之弊又何嘗不是病呢?可康有為鼓動光緒帝在百天之內發了一百一十多道詔諭,就好比對中國這個病人下了一百多副藥,怎麼能不激起身體原有部件的反抗。吾等作為事情的非親歷者,瞭解到的資訊或有偏差,也許光緒皇帝有自己的難言之隱,但是不論怎麼說他確實急切了。他甚至可以不搞新政,等慈禧老的不行了,再放開手腳去做也行啊。事實證明清朝的生命力是很頑強的,完全有時間去等慈禧老死。
問題是光緒皇帝他自己決策嚴重失誤。
首先當他有搞掉慈禧之意之後,才發現自己手底下沒人,尤其是沒有兵權。光緒在七天內三次召見袁世凱,已經太晚了。榮祿已經在直隸掌握軍權,即使袁世凱有小站的兵又能如何?所以精明的袁世凱當然選擇了太后這一隊。
其實在這一個對局中光緒皇帝的牌很好打的,他有他的王牌,他年輕,國家雖然現在不是他的,等慈禧老死後肯定是他的,就憑這一點,肯定會讓很多人站到他這邊來,可是他處事如此操切,用的人又是一些宵小,讓大家覺得光緒皇帝這夥子人不行,成不了事,想過來站隊都不行。再者再看康黨提出的“圍園劫後”這一方案,個人以為還不如直接將太后推入水池來的靠譜一點。光緒皇帝的世祖康熙帝就用了幾個少年將鰲拜擒拿,瓦解了鰲拜集團。當然這是千古一帝的手段,光緒皇帝較之確實不能比。
這是一個為國者輸給了為權者的一場戲。我愈來愈覺得慈禧太后心是壞的。也覺得有點低估光緒皇帝的面臨事情的難度了。慈禧肯定是一個沒有文化的黑心老太婆。不會像影視劇《走向共和》裡面演的那樣開明。光緒皇帝死後的屍體和頭髮上面都檢測出了砷,那也就是說光緒帝死於砒霜。這件事十有八九是老太婆做的,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慈禧和光緒帝之間的關係有多差。以影視劇裡面慈禧的形象又怎麼會做出這種事。慈禧對待光緒又怎麼會像她自己說的親兒子一樣。哪有母親毒死兒子的!再看慈禧歷史留下來的照片,一看就不是善良之輩,難怪同治帝死之前對慈禧不放心。她這種人和武則天是屬於一類人,屬於女性裡面喜歡喜歡權利的一類。但是她又沒有武則天的治國見識,我們國家連一個日本都打不過竟然同時和十三國家宣戰,令人扼腕。所以說她是一個只懂權術的老太婆一點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