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emegg11453

      透過對火山的觀察、岩漿岩的研究和地球物理資料的分析認為,在地殼深部或上地幔的區域性地段中存在一種熾熱的、粘度較大並且富含揮發分的矽酸鹽熔融物質。這種處在1 000度左右高溫下的物質在常壓下將呈液態,但在幾千兆帕斯卡的壓力下很可能處於潛柔狀態,具有極大的潛在膨脹力。一旦構造運動破壞了地下平衡使區域性壓力降低時,熾熱物質立刻轉變為液態,同時體積膨脹形成岩漿。可見,岩漿(magma)是在地殼深處或上地幔形成的、以矽酸鹽為主要成分的、熾熱、粘稠並富翁揮發分的熔融體。  岩漿形成後,沿著構造軟弱帶上升到地殼上部或噴溢位地表.在上升、運移過程中。由於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岩漿的成分又不斷髮生變化,最後冷凝成為岩石,這一複雜過程稱為岩漿作用(magmatism),所形成的岩石稱為岩漿岩(magmanc rock)。根據岩漿是侵入地殼之中或是噴出地表,岩漿作用可分為侵入作用和噴出作用;相應地,所形成的岩石分別稱為侵入岩和噴出巖(或火山岩)。  根據SiO2含量,岩漿可分為四種基本型別,即酸性岩漿(SiO2>65%)、中性岩漿(52%~65%)、基性岩漿(45%~52%)和超基性岩漿(3km)和淺成侵入作用(

  • 2 # 使用者4779816573800

    岩漿岩又稱火成岩,是由岩漿噴出地表或侵入地殼冷卻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顯的礦物晶體顆粒或氣孔,約佔地殼總體積的65%,總質量的95%。岩漿是在地殼深處或上地幔產生的高溫熾熱、粘稠、含有揮發分的矽酸鹽熔融體,是形成各種岩漿岩和岩漿礦床的母體。岩漿的發生、運移、聚集、變化及冷凝成巖的全部過程,稱為岩漿作用。

    黏度也是岩漿很重要的性質之一,它代表著岩漿流動的狀態和程度。岩漿中二氧化矽的含量對黏度影響最大,其次是氧化鋁,三氧化二鉻,它們的含量增高,岩漿黏度會明顯增大。酸性巖中二氧化矽,氧化鋁的含量很高,因此,黏度也最大;溶解在岩漿中的揮發份可以降低岩漿的黏度、降低礦物的熔點,使岩漿容易流動,結晶時間延長;此外,岩漿的溫度高,黏度相應變小;岩漿承受的壓力加大,岩漿的黏度也增大。

    岩漿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結構和構造特徵,比如噴出巖是在溫度、壓力驟然降低的條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漿中的揮發份以氣體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氣孔狀構造。當氣孔十分繁多時,岩石會變得很輕,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巖。如果這些氣孔形成的空洞被後來的物質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狀構造。岩漿噴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動的過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動的痕跡,有時好像幾股繩子擰在一起,岩石學家稱之為流紋構造、繩狀構造。如果岩漿在水下噴發,熔岩在水的作用下會形成很多橢球體,稱之為枕狀構造。可見,這些特殊的構造只存在於岩漿岩中。

    岩漿岩不論侵入到地下,還是噴出到地表,它們和周圍的岩石之間都有明顯的界限。如果岩漿沿著層理或片理等空隙侵入,常形成類似巖盆、岩床、巖蓋等形狀的侵入體,它們和圍巖的接觸面基本上和層理、片理平行,在地質學上稱為整合侵入;如果岩漿不是沿著層理或片理侵入,而是穿過圍巖層理或片理的斷裂、裂隙貫入,這種情況形成的侵入體被稱為不整合侵入體。人們通常所說的巖牆,就是穿過岩層近乎直立的板狀侵入體,厚度一般為幾十釐米到幾十米,長度可以從幾十米到數十公里,甚至數百公里。

    由於岩漿岩和圍巖有很密切的接觸關係,因此,圍巖的碎塊常被帶到岩漿中,成為岩漿的捕虜體。但是生物化石和生物活動遺蹟在岩漿岩中是不存在的。

    在岩漿從上地幔或地殼深處沿著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殼形成侵入岩或噴出到地表形成噴出巖的過程中,由於溫度、壓力等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岩漿的性質、化學成分、礦物成分也隨之不斷地變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漿岩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如基性巖、中性巖、酸性巖,還有鹼性岩、碳酸鹽巖等巖類,也充分說明了岩漿成分的複雜多樣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林裕介的聲優之路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