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東(今山西),曾為沙縣縣丞,在州郡頗有威信。父親柳宜,出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南唐滅亡後,柳宜供職北宋,任雷澤縣令,不久,改為費縣縣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於其父任所(984年,費縣)。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東京上書,授全州通判,柳永隨父赴任。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贊善大夫調往揚州,柳永隨往,習作《勸學文》。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屢遷至國子博士,命其弟攜畫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隨叔歸鄉。
鹹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鄉,遊覽名勝中峰寺,作詩《題中峰寺》。 柳永讀到《眉峰碧》,甚愛此詞,將它題寫在牆壁上,反覆琢磨。 鹹平四年(1001年),柳永嘗試為詞,作《巫山一段雲·六六真遊洞》,歌頌家鄉風景武夷山,有“飄飄凌雲之意”。
流寓江淮
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計劃進京參加禮部考試,由錢塘入杭州,因迷戀湖山美好、都市繁華,遂滯留杭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鹹平六年(1003年),孫何知杭州,門禁甚嚴,柳永作《望海潮·東南形勝》,前往拜謁。 此詞一出,即廣為傳誦,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時。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孫何還京太常禮院,柳永做《玉蝴蝶·漸覺芳郊明媚》,追憶陪孫何遊樂情事。
景德年間(1004—1007年),柳永離開杭州,沿汴河到蘇州,作《雙聲子·晚天蕭索》;不久入揚州,作《臨江仙·鳴珂碎撼都門曉》,追憶舊遊 ,度過了青年時期的一段放浪生活。
科舉之路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入京師汴京(今開封)。時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華極盛:元宵,皇帝與民同樂 ;清明,郊外踏青 ;端午,龍舟競渡 ;汴京風情,紙迷金醉。 柳永凌雲辭賦,將帝都的“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在即,柳永躊躇滿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 及試,真宗有詔,“屬辭浮糜”皆受到嚴厲譴責,柳永初試落第。 憤慨之下作《鶴沖天·黃金榜上》,發洩對科舉的牢騷和不滿,但對中舉出仕並未完全絕望。 不久之後,柳永作詞《如魚水·帝裡疏散》,對此次應試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懷,對試舉仍抱希望。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參加禮部考試,再度落第。同時,與相好歌女蟲娘關係出現裂痕,柳永作詞《徵部樂·雅歡幽會》,抒發失意兼失戀的苦悶情緒。
天禧二年(1018年),長兄柳三複進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浪跡天涯
天聖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憤而離開京師,與情人(或為蟲娘)離別,作著名的《雨霖鈴·寒蟬悽切》,由水路南下,填詞為生,詞名日隆。 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憊,柳永作《輪臺子·一枕清宵好夢》,追憶“卻返瑤京,重買千金笑”,感嘆“芳年壯歲,離多歡少”。
雨霖鈴中的曉風殘月
天聖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師,汴京繁華依舊,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觸目傷懷 ,柳永又離開京都,前往西北。
明道年間(1032—1033年),柳永漫遊渭南,作《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不久,至成都,時田況知益州,錦裡風流、蠶市繁華,柳永作詞以贈。 出成都後,柳永又沿長江向東,過湖南、抵鄂州。
釋褐為官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親政,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 ,柳永聞訊,即由鄂州趕赴京師。是年春闈,柳永與其兄柳三接同登進士榜 ,授睦州團練推官 ,暮年及第,柳永喜悅不已。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經蘇州,時范仲淹知蘇州 ,柳永遂前往拜謁,並作詞進獻。 九月,睦州知州呂蔚愛慕柳永才華,向朝廷舉薦,因“未有善狀”受阻。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調任餘杭縣令,撫民清淨,深得百姓愛戴。 寶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曉峰鹽監,作《煮海歌》,對鹽工的艱苦勞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為政有聲,被稱為“名宦”。
轉官辭世
慶曆三年(1043年),調任泗州判官。時柳永已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績,按宋制理應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選調”,遂有“遊宦成羈旅”之嘆。 秋,柳永進獻新詞《醉蓬萊·漸亭皋葉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語 ,不合聖意,改官投訴無果而終。 八月,范仲淹拜參知政事,頒行慶曆新政,重訂官員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訴,改為著作佐郎,授西京靈臺山令。
慶曆六年(1046年),轉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遊蘇州,作詞贈蘇州知州滕宗諒。
皇祐元年(1049年),轉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員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潤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與世長辭。
早年經歷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東(今山西),曾為沙縣縣丞,在州郡頗有威信。父親柳宜,出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南唐滅亡後,柳宜供職北宋,任雷澤縣令,不久,改為費縣縣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於其父任所(984年,費縣)。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東京上書,授全州通判,柳永隨父赴任。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贊善大夫調往揚州,柳永隨往,習作《勸學文》。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屢遷至國子博士,命其弟攜畫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隨叔歸鄉。
鹹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鄉,遊覽名勝中峰寺,作詩《題中峰寺》。 柳永讀到《眉峰碧》,甚愛此詞,將它題寫在牆壁上,反覆琢磨。 鹹平四年(1001年),柳永嘗試為詞,作《巫山一段雲·六六真遊洞》,歌頌家鄉風景武夷山,有“飄飄凌雲之意”。
流寓江淮
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計劃進京參加禮部考試,由錢塘入杭州,因迷戀湖山美好、都市繁華,遂滯留杭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鹹平六年(1003年),孫何知杭州,門禁甚嚴,柳永作《望海潮·東南形勝》,前往拜謁。 此詞一出,即廣為傳誦,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時。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孫何還京太常禮院,柳永做《玉蝴蝶·漸覺芳郊明媚》,追憶陪孫何遊樂情事。
景德年間(1004—1007年),柳永離開杭州,沿汴河到蘇州,作《雙聲子·晚天蕭索》;不久入揚州,作《臨江仙·鳴珂碎撼都門曉》,追憶舊遊 ,度過了青年時期的一段放浪生活。
科舉之路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入京師汴京(今開封)。時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華極盛:元宵,皇帝與民同樂 ;清明,郊外踏青 ;端午,龍舟競渡 ;汴京風情,紙迷金醉。 柳永凌雲辭賦,將帝都的“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在即,柳永躊躇滿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 及試,真宗有詔,“屬辭浮糜”皆受到嚴厲譴責,柳永初試落第。 憤慨之下作《鶴沖天·黃金榜上》,發洩對科舉的牢騷和不滿,但對中舉出仕並未完全絕望。 不久之後,柳永作詞《如魚水·帝裡疏散》,對此次應試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懷,對試舉仍抱希望。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參加禮部考試,再度落第。同時,與相好歌女蟲娘關係出現裂痕,柳永作詞《徵部樂·雅歡幽會》,抒發失意兼失戀的苦悶情緒。
天禧二年(1018年),長兄柳三複進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浪跡天涯
天聖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憤而離開京師,與情人(或為蟲娘)離別,作著名的《雨霖鈴·寒蟬悽切》,由水路南下,填詞為生,詞名日隆。 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憊,柳永作《輪臺子·一枕清宵好夢》,追憶“卻返瑤京,重買千金笑”,感嘆“芳年壯歲,離多歡少”。
雨霖鈴中的曉風殘月
天聖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師,汴京繁華依舊,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觸目傷懷 ,柳永又離開京都,前往西北。
明道年間(1032—1033年),柳永漫遊渭南,作《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不久,至成都,時田況知益州,錦裡風流、蠶市繁華,柳永作詞以贈。 出成都後,柳永又沿長江向東,過湖南、抵鄂州。
釋褐為官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親政,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 ,柳永聞訊,即由鄂州趕赴京師。是年春闈,柳永與其兄柳三接同登進士榜 ,授睦州團練推官 ,暮年及第,柳永喜悅不已。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經蘇州,時范仲淹知蘇州 ,柳永遂前往拜謁,並作詞進獻。 九月,睦州知州呂蔚愛慕柳永才華,向朝廷舉薦,因“未有善狀”受阻。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調任餘杭縣令,撫民清淨,深得百姓愛戴。 寶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曉峰鹽監,作《煮海歌》,對鹽工的艱苦勞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為政有聲,被稱為“名宦”。
轉官辭世
慶曆三年(1043年),調任泗州判官。時柳永已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績,按宋制理應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選調”,遂有“遊宦成羈旅”之嘆。 秋,柳永進獻新詞《醉蓬萊·漸亭皋葉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語 ,不合聖意,改官投訴無果而終。 八月,范仲淹拜參知政事,頒行慶曆新政,重訂官員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訴,改為著作佐郎,授西京靈臺山令。
慶曆六年(1046年),轉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遊蘇州,作詞贈蘇州知州滕宗諒。
皇祐元年(1049年),轉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員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潤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