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EmTech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宜信公司首席戰略官陳歡發表以《當我們在談AI 金融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為主題的演講,並在隨後接受了採訪。
區塊鏈的資料共享/資料私人化,會挑戰金融平臺風控的基礎嗎?對宜信這樣的公司,區塊鏈是好是壞?它會最先應用在什麼方面?宜信怎麼看待近年科技/金融公司的分分合合?“資料驅動金融”有什麼弱點?
對此,陳歡都做了精彩分享。
他認為,區塊鏈本身追求的“去中心化”,與商業必然誕生的“中心化”是矛盾的,怎麼調和會成為創業公司的挑戰。
比起ICO,它真正有趣的應用是“將個人貨幣化”,為將來“利用他人的資料提供服務”開拓了可能,但必須在監管之下。
區塊鏈在應對高頻、小額交易方面有天然缺陷,但結合智慧合約將複雜交易自動化和簡化,卻極有優勢。許多保險公司已經在理賠環節引入區塊鏈,大大提高了效率。
但要強調的是,正確的做法並不是“拿著高大上的技術去找行業應用”,而是反過來,根據行業需求尋找合適的技術。兩者找到契合點,再創業才是穩妥的做法。
任何科技公司貿然涉足金融,或反過來金融公司過於迷信科技,都需要小心。金融的本質是風控,我們需要敬畏風險,正確認識金融。而科技創業者聲稱的某些金融產品,也常常背離了金融的規律。宜信強調自己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會根據行業需求尋找合適的技術。
最後,陳歡對一些冒進的金融創業者提出了建議:金融本質上是信任服務,它更像一場馬拉松,不是比誰前面跑得快,而是誰跑得穩、跑得長。
1、最近許多創業公司稱,要用區塊鏈實現金融資料的“機構共享+個人擁有”。而宜信依賴資料進行風控,會受怎樣的影響呢?
陳歡:實際上,要讓機構願意共享資料,實現“個人所有資料”,在商業環境中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你要把服務放到生態中去看,它是不是真的能替代現有的服務,並且做得更好?
我覺得區塊鏈比較有意思的應用是透過數字資產的確權在做著社群貨幣化和人的貨幣化的事。
另外,區塊鏈本身追求“去中心化”,而商業又往往是中心化的。這兩者的矛盾會怎麼調和,我也在思考。
2、宜信在區塊鏈方面有怎樣的佈局?您認為區塊鏈會最先應用在什麼方面?
陳歡:區塊鏈比較好的應用,會出現在驗證相對繁瑣耗費人力的交易上。保險公司的理賠就有不少例子,用智慧合約來實現資料驗證的自動化。至少在現在,很多這類交易還是很繁瑣的。區塊鏈能讓理賠更透明,交易成本大大變低。
宜信目前將區塊鏈應用在供應鏈系統上。比如客戶將區塊鏈整合進供應鏈系統,我們就能根據資料更好地放貸。宜農貸的投資人的愛心出借記錄也用到了區塊鏈永久儲存。
3、對金融科技平臺,區塊鏈會有怎樣的影響?是傷害還是有益?
陳歡:我覺得,商業世界是很難去中心化的。總有一些企業處於交易的中心節點上,會逐漸獲得商業價值和權力,變成巨頭。區塊鏈是在改變一些機構組織的運作方式。要問能不能替代,得先問“你有什麼新的競爭優勢”?
從長遠來看,區塊鏈的先進之處在於,它給“個人貨幣化”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未來我們可能會利用他人的資料積累,開發出一些新的服務(而非靠現在各家的資料隔離+壟斷)。很多分銷的服務,現在都依賴機構去做,未來也可能向個人轉變。
但就金融這個領域,壁壘其實還來自“金融服務的品牌+使用者體驗”。它考驗的是一個綜合競爭力。金融本質上是一個“信任服務”,可能很多家做的業務都差不多,但你只會選比較大的一家。
4、區塊鏈會很快在金融領域落地嗎?
陳歡:區塊鏈有一些先天不足,不太能支撐小額高頻交易。宜信本身從2014年就開始研究區塊鏈的金融應用了。
但我們本質上是從“金融行業的需求”去尋找合適的技術,而非拿著一個高大上的新技術,去找哪裡能應用。很大程度上,行業應用與技術優勢的契合點是不一樣的。我覺得看一個技術,還是要看它目前有沒有商業價值。
5、您怎麼看待ICO?
陳歡:ICO發行的token,我覺得可以類比一家機構發行自己的股票。它未來可能有一些很有趣的應用,但前提是要處於政策監管下,而目前的監管是缺失的。
如果能有有效的監管,並且能夠普及,我覺得這種形式會產生一些新的機會。
6、您怎麼看監管最近提出的“警惕資料驅動”這一說法?
陳歡:資料驅動本身是有弱點的。比如你收集的原始資料摻了雜質,或者資料的含義已經變了,但你不知道,最後資料解讀出來可能就南轅北轍。
宜信在這方面有過很多探索,現在即使是可以採用全自動風控的產品,我們也會加入一定比例的人工抽查。往往能發現一些沒想到的變化。很多欺詐都是我們的金融專家發現,再用資料去分析漏洞出在哪裡。
7、您之前說過,有些科技企業並不具有金融基因,強行做金融可能會出問題。反過來金融企業結合科技,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陳歡:宜信有很深厚的金融底子,很早就意識到,有哪些金融的本質是科技改變不了的。比如你說,你能為客戶提供“流動性好收益高而且無風險”的產品,這就不靠譜。這種產品在金融上是不太可能存在的,它違背金融的規律。
8、AI技術在這兩年如何影響了宜信?
陳歡:比如在貸款業務的獲客上,宜信就會蒐集客戶的基本資訊+多方資料來源,用AI去分析應該去獲取哪些客戶。因為使用者的風險和響應率,本身就是一個有矛盾的指標:最急需借錢的人肯定響應率高,但也更可能還不上款,所以就要用智慧化技術來平衡這個矛盾,找到最合適的客群。
另外在催收方面,我們也有一些AI的應用。宜信會記錄語音電話,用AI判斷催收員的做法是否合規。
9、宜信在今年有什麼新動向?
陳歡:2018和2019年,宜信還是繼續我們在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事業上的深化拓展,延展我們的服務邊界,繼續提升科技能力、資料能力、投資能力和國際化能力。
我覺得,金融服務本質上是一場馬拉松,誰贏,不在於前面跑得有多快,而是比誰跑得更穩、更久。
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EmTech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宜信公司首席戰略官陳歡發表以《當我們在談AI 金融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為主題的演講,並在隨後接受了採訪。
區塊鏈的資料共享/資料私人化,會挑戰金融平臺風控的基礎嗎?對宜信這樣的公司,區塊鏈是好是壞?它會最先應用在什麼方面?宜信怎麼看待近年科技/金融公司的分分合合?“資料驅動金融”有什麼弱點?
對此,陳歡都做了精彩分享。
他認為,區塊鏈本身追求的“去中心化”,與商業必然誕生的“中心化”是矛盾的,怎麼調和會成為創業公司的挑戰。
比起ICO,它真正有趣的應用是“將個人貨幣化”,為將來“利用他人的資料提供服務”開拓了可能,但必須在監管之下。
區塊鏈在應對高頻、小額交易方面有天然缺陷,但結合智慧合約將複雜交易自動化和簡化,卻極有優勢。許多保險公司已經在理賠環節引入區塊鏈,大大提高了效率。
但要強調的是,正確的做法並不是“拿著高大上的技術去找行業應用”,而是反過來,根據行業需求尋找合適的技術。兩者找到契合點,再創業才是穩妥的做法。
任何科技公司貿然涉足金融,或反過來金融公司過於迷信科技,都需要小心。金融的本質是風控,我們需要敬畏風險,正確認識金融。而科技創業者聲稱的某些金融產品,也常常背離了金融的規律。宜信強調自己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會根據行業需求尋找合適的技術。
最後,陳歡對一些冒進的金融創業者提出了建議:金融本質上是信任服務,它更像一場馬拉松,不是比誰前面跑得快,而是誰跑得穩、跑得長。
1、最近許多創業公司稱,要用區塊鏈實現金融資料的“機構共享+個人擁有”。而宜信依賴資料進行風控,會受怎樣的影響呢?
陳歡:實際上,要讓機構願意共享資料,實現“個人所有資料”,在商業環境中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你要把服務放到生態中去看,它是不是真的能替代現有的服務,並且做得更好?
我覺得區塊鏈比較有意思的應用是透過數字資產的確權在做著社群貨幣化和人的貨幣化的事。
另外,區塊鏈本身追求“去中心化”,而商業又往往是中心化的。這兩者的矛盾會怎麼調和,我也在思考。
2、宜信在區塊鏈方面有怎樣的佈局?您認為區塊鏈會最先應用在什麼方面?
陳歡:區塊鏈比較好的應用,會出現在驗證相對繁瑣耗費人力的交易上。保險公司的理賠就有不少例子,用智慧合約來實現資料驗證的自動化。至少在現在,很多這類交易還是很繁瑣的。區塊鏈能讓理賠更透明,交易成本大大變低。
宜信目前將區塊鏈應用在供應鏈系統上。比如客戶將區塊鏈整合進供應鏈系統,我們就能根據資料更好地放貸。宜農貸的投資人的愛心出借記錄也用到了區塊鏈永久儲存。
3、對金融科技平臺,區塊鏈會有怎樣的影響?是傷害還是有益?
陳歡:我覺得,商業世界是很難去中心化的。總有一些企業處於交易的中心節點上,會逐漸獲得商業價值和權力,變成巨頭。區塊鏈是在改變一些機構組織的運作方式。要問能不能替代,得先問“你有什麼新的競爭優勢”?
從長遠來看,區塊鏈的先進之處在於,它給“個人貨幣化”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未來我們可能會利用他人的資料積累,開發出一些新的服務(而非靠現在各家的資料隔離+壟斷)。很多分銷的服務,現在都依賴機構去做,未來也可能向個人轉變。
但就金融這個領域,壁壘其實還來自“金融服務的品牌+使用者體驗”。它考驗的是一個綜合競爭力。金融本質上是一個“信任服務”,可能很多家做的業務都差不多,但你只會選比較大的一家。
4、區塊鏈會很快在金融領域落地嗎?
陳歡:區塊鏈有一些先天不足,不太能支撐小額高頻交易。宜信本身從2014年就開始研究區塊鏈的金融應用了。
但我們本質上是從“金融行業的需求”去尋找合適的技術,而非拿著一個高大上的新技術,去找哪裡能應用。很大程度上,行業應用與技術優勢的契合點是不一樣的。我覺得看一個技術,還是要看它目前有沒有商業價值。
5、您怎麼看待ICO?
陳歡:ICO發行的token,我覺得可以類比一家機構發行自己的股票。它未來可能有一些很有趣的應用,但前提是要處於政策監管下,而目前的監管是缺失的。
如果能有有效的監管,並且能夠普及,我覺得這種形式會產生一些新的機會。
6、您怎麼看監管最近提出的“警惕資料驅動”這一說法?
陳歡:資料驅動本身是有弱點的。比如你收集的原始資料摻了雜質,或者資料的含義已經變了,但你不知道,最後資料解讀出來可能就南轅北轍。
宜信在這方面有過很多探索,現在即使是可以採用全自動風控的產品,我們也會加入一定比例的人工抽查。往往能發現一些沒想到的變化。很多欺詐都是我們的金融專家發現,再用資料去分析漏洞出在哪裡。
7、您之前說過,有些科技企業並不具有金融基因,強行做金融可能會出問題。反過來金融企業結合科技,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陳歡:宜信有很深厚的金融底子,很早就意識到,有哪些金融的本質是科技改變不了的。比如你說,你能為客戶提供“流動性好收益高而且無風險”的產品,這就不靠譜。這種產品在金融上是不太可能存在的,它違背金融的規律。
8、AI技術在這兩年如何影響了宜信?
陳歡:比如在貸款業務的獲客上,宜信就會蒐集客戶的基本資訊+多方資料來源,用AI去分析應該去獲取哪些客戶。因為使用者的風險和響應率,本身就是一個有矛盾的指標:最急需借錢的人肯定響應率高,但也更可能還不上款,所以就要用智慧化技術來平衡這個矛盾,找到最合適的客群。
另外在催收方面,我們也有一些AI的應用。宜信會記錄語音電話,用AI判斷催收員的做法是否合規。
9、宜信在今年有什麼新動向?
陳歡:2018和2019年,宜信還是繼續我們在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事業上的深化拓展,延展我們的服務邊界,繼續提升科技能力、資料能力、投資能力和國際化能力。
我覺得,金融服務本質上是一場馬拉松,誰贏,不在於前面跑得有多快,而是比誰跑得更穩、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