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demy Award “奧斯卡金像獎”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它不令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程序和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1927年5月,美國電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萊塢發起組織一個“非贏利組織”,定名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縮寫為A.M.P.A.S.)它的宗旨是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的進步。學院決定對優秀電影工作者的突出成就給予表彰,創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1931年後“學院獎”逐漸被其通俗叫法“奧斯卡金像獎”所代替,現在其正式名稱已鮮為人知。 “奧斯卡”這個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較為可信的是,1931年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圖書館的女管理員瑪格麗特·赫裡奇在仔細端詳了金像獎之後,驚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隔壁的新聞記者聽後寫道:“藝術與科學院的工作人員深情地稱呼他們的金塑像為“奧斯卡。”從此,這一別名不脛而走。 還有,著名演員蓓蒂·臺維絲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奧斯卡的。她說自己首次領金像獎時,無意中叫了聲丈夫海蒙·奧斯卡·奈爾遜的名字“奧斯卡” ,被現場採訪的記者聽到,於是一下子傳開來了。 此外,另有一種說法是:好萊塢專欄作家史柯爾斯基在第六屆頒獎儀式結束的當晚用打字機寫一篇報導時,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過去看過的某歌舞劇裡的一場戲。那是一群喜劇演員走到樂池跟前,打趣地對指揮說:“奧斯卡,要香菸麼?”指揮伸出手欲取,哪知這些喜劇演員不給香菸而躲開了。這引起了鬨堂大笑。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獎座象徵著慾望,應該具有喜劇性色彩。於是他在報導中寫道 :“ 凱瑟琳·赫本以《驚才絕豔》裡艾娃一角贏得了奧斯卡。” 據各方面的分析來看,上述第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因為蓓蒂·臺維絲首次獲最佳女主角獎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時奧斯卡這一別名早已家喻戶曉了。到於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座應具有喜劇性色彩,這樣的看法未必為廣大電影界人士所接受。 奧斯卡獎盃的主體為一座13.5英寸重3.9千克的鍍金男像,由美國著名的雕塑家喬治·斯坦利設計。按照奧斯卡獎有關的評選規則,一項獎的獲得者只能領取一個金像獎座,如果一項獎有兩個人共獲,則應分別授予他們每人一個金像獎座。 金像獎的樣子是裸體男子,雙手交叉於胸前,握著一把長劍,站在一個五環片盤上,每一個環代表影藝學院的一項重要工作部門:製片、導演、編劇、演員、技術人員。最初的獎座由梅耶撥出五百美金交給喬治·史丹利製作,獎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內裡是合金,外表銀上一層金色薄片,看起來閃閃發光,所以稱為金像獎。金像獎圖樣的設計是出自賽贅克·吉朋斯,當時在米高梅公司擔任美術師,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擔任這項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傑出的美術設計之一,他不僅設計了金像獎,日後更得到了金像獎,從第二屆開始到第廿九屆為止,28年間級共獲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個人獨得了十一次金像獎,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優秀影片,吉朋斯幾乎都參加美術設計工作。 結構:早期為錫銅合金(錫佔92.5%,銅佔7.5%),外敷金箔;現在為錫、銨合金,磨光後敷10K金箔,然後精磨,外面再敷24K金箔,最外層塗發光漆。 價格:早期每個獎座價值30美元,現在價值350美元。 一九四一年九月二日,頒佈了奧斯卡獎的所有權法,規定金像獎座不得買賣或抵押,如有發生,學院本部將向出售者索回相當於獎座價格的賠金。還有,如果一項獎有數人獲得,那麼一個以外的獎座均按原價收錢。 自一九四三年開始,由於錫、銅等金屬系重要的戰略物資,奧斯卡獎的塑像在連續四年內均由石膏製成,外而塗金。到戰後,這些石膏塑像都用金屬塑像換回。 凡獲獎者,均可得到一條金像項鍊,送給自己的親人。這項鍊上面鐫刻著該親人的名字,項鍊懸著一枚有3.5公分長的奧斯卡金像。
Academy Award “奧斯卡金像獎”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它不令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程序和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1927年5月,美國電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萊塢發起組織一個“非贏利組織”,定名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縮寫為A.M.P.A.S.)它的宗旨是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的進步。學院決定對優秀電影工作者的突出成就給予表彰,創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1931年後“學院獎”逐漸被其通俗叫法“奧斯卡金像獎”所代替,現在其正式名稱已鮮為人知。 “奧斯卡”這個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較為可信的是,1931年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圖書館的女管理員瑪格麗特·赫裡奇在仔細端詳了金像獎之後,驚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隔壁的新聞記者聽後寫道:“藝術與科學院的工作人員深情地稱呼他們的金塑像為“奧斯卡。”從此,這一別名不脛而走。 還有,著名演員蓓蒂·臺維絲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奧斯卡的。她說自己首次領金像獎時,無意中叫了聲丈夫海蒙·奧斯卡·奈爾遜的名字“奧斯卡” ,被現場採訪的記者聽到,於是一下子傳開來了。 此外,另有一種說法是:好萊塢專欄作家史柯爾斯基在第六屆頒獎儀式結束的當晚用打字機寫一篇報導時,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過去看過的某歌舞劇裡的一場戲。那是一群喜劇演員走到樂池跟前,打趣地對指揮說:“奧斯卡,要香菸麼?”指揮伸出手欲取,哪知這些喜劇演員不給香菸而躲開了。這引起了鬨堂大笑。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獎座象徵著慾望,應該具有喜劇性色彩。於是他在報導中寫道 :“ 凱瑟琳·赫本以《驚才絕豔》裡艾娃一角贏得了奧斯卡。” 據各方面的分析來看,上述第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因為蓓蒂·臺維絲首次獲最佳女主角獎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時奧斯卡這一別名早已家喻戶曉了。到於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座應具有喜劇性色彩,這樣的看法未必為廣大電影界人士所接受。 奧斯卡獎盃的主體為一座13.5英寸重3.9千克的鍍金男像,由美國著名的雕塑家喬治·斯坦利設計。按照奧斯卡獎有關的評選規則,一項獎的獲得者只能領取一個金像獎座,如果一項獎有兩個人共獲,則應分別授予他們每人一個金像獎座。 金像獎的樣子是裸體男子,雙手交叉於胸前,握著一把長劍,站在一個五環片盤上,每一個環代表影藝學院的一項重要工作部門:製片、導演、編劇、演員、技術人員。最初的獎座由梅耶撥出五百美金交給喬治·史丹利製作,獎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內裡是合金,外表銀上一層金色薄片,看起來閃閃發光,所以稱為金像獎。金像獎圖樣的設計是出自賽贅克·吉朋斯,當時在米高梅公司擔任美術師,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擔任這項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傑出的美術設計之一,他不僅設計了金像獎,日後更得到了金像獎,從第二屆開始到第廿九屆為止,28年間級共獲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個人獨得了十一次金像獎,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優秀影片,吉朋斯幾乎都參加美術設計工作。 結構:早期為錫銅合金(錫佔92.5%,銅佔7.5%),外敷金箔;現在為錫、銨合金,磨光後敷10K金箔,然後精磨,外面再敷24K金箔,最外層塗發光漆。 價格:早期每個獎座價值30美元,現在價值350美元。 一九四一年九月二日,頒佈了奧斯卡獎的所有權法,規定金像獎座不得買賣或抵押,如有發生,學院本部將向出售者索回相當於獎座價格的賠金。還有,如果一項獎有數人獲得,那麼一個以外的獎座均按原價收錢。 自一九四三年開始,由於錫、銅等金屬系重要的戰略物資,奧斯卡獎的塑像在連續四年內均由石膏製成,外而塗金。到戰後,這些石膏塑像都用金屬塑像換回。 凡獲獎者,均可得到一條金像項鍊,送給自己的親人。這項鍊上面鐫刻著該親人的名字,項鍊懸著一枚有3.5公分長的奧斯卡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