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人說,韓信的不幸是他自卑導致,比如他真心對待劉邦,再最有機會的時候也沒背叛。我覺得韓信應該是感激劉邦對他的知遇之恩,說明他懂得感恩。但是很多人缺拿這個說他自卑。
27
回覆列表
  • 1 # 每日衣搭

    感恩是品德,就像善良一樣。韓信有自卑的時候,但不能混為一談,畢竟兵仙,很牛逼的將領。自卑會導致做事不自信,容易優柔寡斷是真的。但如若知道自己的缺點,就要儘量去克服。不要過多憂慮,步子踏出去才知道。

  • 2 # 沈飛57705220

    韓信發跡之前寄人籬下,胯下之辱,以及後來一飯千金的故事,可以看出來他骨子裡應該是有自卑感的。同時他也是知恩圖報的。

    雖然他戰功赫赫,但中國自從有階級以來,窮人是有奴性思想的,何況他對著的是皇帝老兒。

    他沒反,應該也不是因為自卑,那時正是他膨脹的時候。蒯通勸他自立,他卻依然幫了劉邦。也許他骨子裡沒有成為皇帝的那心氣。但他可以幫皇帝左右時局。他的死,應該跟他的膨脹有關,他沒有在眾人面前收斂低調,沒有及時把自己的角色切換過去。

    有人說喜歡擺出來炫耀什麼,就越缺什麼。

  • 3 # 情解123

    自卑是人的共性,每個人都有,有自然原因也有社會原因。韓信是極度信的,但也有一定有自卑。此時非彼時,簡單的拿故事說事是輕率的,不科學。

  • 4 # 大飛熊騎士

    個人認為這和自卑感關係不大,韓信在項羽陣營裡本來不受重用,投奔劉邦後,開始依然不受重用,還差點被殺。但是,當蕭何把韓信推薦給劉邦後,劉邦“解衣衣之,推食食之”,並拜毫無資歷的韓信為大將。人生的命運突然轉變,慾望既然到滿足,才能得到施展,誰又會想到造反而不感恩呢?特別是,韓信拿下齊國後,要求“假齊王”,劉邦本來還挺生氣,我給的還不夠多嗎?不過,在張良和陳平提醒下,依然封韓信為“真齊王”。其實,韓信要求的“假齊王”和“真齊王”無非是代理的名分問題,實際上“假齊王”就是齊王,以退為進而已。韓信的慾望再次得到滿足,於是帶三十萬兵馬和劉邦合圍項羽於垓下。

    (在項羽陣營,韓信只是苦逼的侍衛“郎中”)

    但是,韓信要求“封王”這個動作,不但違反了當時天下一統的大趨勢,而且暴露了政治上的短板。因為,這就等於告訴劉邦,拿齊地作為政治資本,甚至有可能成為一方諸侯,搞不好如戰國或者項羽“霸王分封”一般的格局。所以,劉邦一打敗項羽,到了定陶,就奪了韓信軍隊(劉邦不止一次這麼幹,韓信估計都習以為常了),改封韓信為楚王。韓信在垓下打敗項羽,致使江東子弟並全軍覆沒,楚華人不恨他才怪。即使楚華人不狠他,韓信的根基也沒有在齊國時候穩固了。

    (韓信封齊王時的天下態勢)

    所以,縱觀韓信的個人特點,長於軍事,短於政治。韓信是“兵仙”,軍事上多次打出經典的戰役,這點毫無疑問。但是,韓信的政治根基太淺薄,並不適合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更別提成為奪取天下的君主,雖然他完全有這個能力和本事。只是“德不配位”,韓信或者說漢軍發展得太快,韓信的大腦沒有跟上地位的變化,所以也沒有聽從蒯通的建議,乾脆三分天下。同時,韓信慾望也在增長,結果討了個不上不下的“假齊王”,不但加重了劉邦的猜忌之心,也給自己的命運埋下伏筆。

    (韓信的胯下之辱)

    那麼,在軍事上“英明神武”的韓信,何以在政治上如此“進退失據”呢?除了造物主的“尺有所以短,寸有所長”之外,韓信的個人政治野心並不大。他在早期在諸侯間兜兜轉轉,只不過是為了施展自我的才能。所以,當時的韓信為了這個“抱負”,甘願忍受“胯下之辱”。在漢軍中嶄露頭角,韓信此時還能找準自己的位置。比如,韓信,張耳打下趙地,軍隊中的精銳被劉邦奪走,韓信沒有意見。打下趙地,還請求劉邦封張耳為趙王,鎮撫趙地。但是,當韓信攻下齊國後,功勞越大,心態也就變了。特別是功成名就後,韓信恥於同周勃,灌嬰同列,爵位又一降再降,更不能忍受來自朝廷的猜忌而造反。這和當年的“胯下之辱”的韓信不可同日而語了。當然,這也難怪韓信,人在“屌絲”和富貴的環境中,心態自然不一樣。沒有幾人能像劉邦,小混混進入秦宮玩了三天,還能全身而退,約法三章的。

    關鍵是,韓信在齊國野心大了,卻還不夠大,不能三分天下。既然能力和野心不能成正比,那麼就乾脆把野心和個人才能上的傲氣壓下來,學習張良,擁有一個小縣城養老,還樂的逍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舞蹈快樂的一隻小青蛙串詞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