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秦野雁

    臥龍和鳳雛透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流傳很廣,臥龍基本上成了諸葛亮的標籤和代名詞。一說臥龍,就知道是諸葛亮了。尤其是那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更是把諸葛亮推向無形的高度。

    諸葛亮自小父母雙亡,他是跟隨叔父諸葛玄長大的。諸葛玄本是豫章太守,由於被排擠掉,帶著諸葛亮投奔自己的好友劉表。諸葛亮17歲時,叔父病亡。他便在隆中過著看似隱居的耕讀生活。他和荊州劉表、蔡瑁都是親戚關係。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知人論世無所不通。他與龐德公、徐庶、石韜、孟建、崔州平等人關係較為密切。司馬徽視龐德公為兄長,被龐德公稱為“水鏡先生”。

    東漢末年,士人都選擇明主,追功逐利,而諸葛亮卻隱居隆中,沒有輕易投靠他人。而且他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其實,當時除了崔州平、徐庶等好友,幾乎沒有人認為他能和管仲樂毅相比。管仲和樂毅,一個是名相,一個是名將,這樣相比可以看出諸葛亮的志向,是輔佐賢明,問鼎天下。

    他的學識和志向受到司馬徽的賞識,司馬徽對諸葛亮的評價很高,遂稱諸葛亮為“臥龍”,龐德公也給諸葛亮以肯定。這樣,“臥龍”才傳遍天下,才有了後來名揚天下的“三顧茅廬”和千古名篇《隆中對》。

  • 2 # 潯陽鹹魚

    《三國志·諸葛亮傳》:時先主(劉備)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

    再到東晉史學家習鑿齒著《襄陽耆舊記》時,又借司馬徽之口,將諸葛亮,龐統並稱為:伏龍、鳳雛。

    《襄陽耆舊記》: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儁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司馬德操=司馬徽,諸葛孔明=諸葛亮,龐士元=龐統。

    裴松之在《三國志·龐統傳》中做注時,則提到: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語也。

    龐德公是襄陽的隱士,也是龐統的從父,加上司馬徽、諸葛亮,此四人都不願意為劉表效力。

    於此可見:

    第一,《襄陽耆舊記》中的“伏龍”可能是“臥龍”的轉寫;

    第二,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

    諸葛亮和龐統被稱之為“臥龍、鳳雛”,一個“臥”,一個“雛”,都有“未出世的隱士”含義,司馬徽向劉備推薦這兩位人才時,意思是:這兩位都是尚未出仕的人中龍鳳,不同於那些凡夫俗子。

    士人被稱作“龍”是一種雅號

    至於為何諸葛亮會得到“臥龍”的稱號,這跟當時士人圈的風氣是相關的。

    例如在東漢桓靈時期,潁川荀淑因為“蒞事明理”,被人稱呼為“神君”,他的八個兒子,因為才俊過人,被時人稱呼為“荀氏八龍”。

    再有汝南平輿縣的許虔、許劭兄弟二人在當地也頗有名望,本地人都說“平輿淵有二龍”,由此可見,在當時的社會風俗中,對名士的讚美會使用“龍”字。

    在漢代,雖然皇家禮儀中會使用“龍”、“萬歲”這些字詞,但其專用性並沒有浸透到社會中下層去,民間人士還是可以使用的,並不會成為“逾制越禮”的違法行為。

    所以荀氏八子、許虔、許劭、諸葛亮等人被稱之為“龍”,並沒有“真龍天子”的意味,僅僅是單純的讚美而已。

    後話

    到了唐、宋之後,“龍”開始成為皇帝御用用字。

    據說宋代某人寫詩時,以龍自比,結果被人告了,說寫的這是反詩。後來皇帝親自召見此人,詢問緣由,他解釋說:“古有荀氏八龍,他們都不是天子啊!”皇帝聽了也是笑笑,這才沒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排在北侖集訓,不見老將曾春蕾,你覺得她會不會參加亞運會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