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色的音樂

    你所說的財富不變並不是說資金不變,而是實物不變,資金會由於供求的原因升值貶值,比如一國大量印刷貨幣導致貶值,其實是百姓的相對購買力降低,而國家由於無償“生”出錢來增加了購買力,所以實質是國民的財富轉移到國家。其他的都差不多,實質是貨幣的貶值方的財富轉移到了貨幣的升值方(國際金融危機下)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散戶嫩韭菜

    世界上的財富快速流動著,交易著,隨時更換著新的主人。

    物理學裡有一個能量守恆定律,是說能量可以轉換但不會消失的規律。我琢磨這財富的運動中是否也有個財富守恆定律呢?

    這樣的思維源於一次錢的丟失,那是乘坐地鐵時我丟失了500元。不過,不能這樣白白丟了,我要好好反思一下這裡的邏輯。我丟失了500元,就是說我的財富少了500元,而撿到錢的人卻增加了500元的財富。對整個社會而言,總財富量並未增加或減少。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思維,我試著將這樣的思維推廣一下。比如說,常聽說有人不用上班也能拿工資,按丟錢的思維,那麼一定有人上班也拿不到工資,或者幾個人拿不到應該拿的工資。如果這個說法成立,其前提必然是社會總財富是個常數。再形象些的說法是,如果一個人多拿一元錢,那麼一定有人少拿一元錢。再比如,如果有人中了鉅額彩票,那是說明買彩票的人多或者下的賭注多。同一只股票,有人在買,就是有人在賣。在這些行為中,個人財富的多少發生著變化,而社會財富總量並沒有變動。

    財富守恆思維的延伸思考越來越有意思,我進一步考慮財富的範圍。我所說的財富侷限於對個人有意義的財富,它有實物形態,也有貨幣形態。或者直觀些說,財富就是絕大多數人拼命追求的那些東西,而只有個別人追求的東西不在考慮範圍內。

    有一點要強調的是,新的財富是需要時間生產出來的東西,如一天、一個星期或一年,新增財富的多少是某個時期資料。而對某人來說擁有財富的多少,那是某個時點的認知。比如結婚前的財產公證,就是結婚前那一刻有多少財產。

    我感興趣的社會財富守恆問題,是指某個時點的認知。

    還有,理論上的時點是沒有時間長度的,這裡我要把這個概念模糊一下。我所說的時點,是指一個"極短"的時間,在這個極短的時間內,財富既沒有時間增加,也沒有時間減少。這個"極短"也可以很長,比如經濟零增長時期。

    還有這個"社會"的含義,它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地區,甚至可以是家庭。而個人就沒有這樣的含義了,個人如同把錢從左手放到右手。

    說到這裡,在我給出"極短"的時間範圍後,社會財富的總量自然是相對穩定的,那麼社會財富守恆的思維也是成立的。但這並不影響財富的流動,人類每天的行為,大部分與這樣的財富流動有關。

    財富的流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雙向流動,一種是單向流動。

    所謂雙向流動,是指你放棄一種財富,換取另外一種財富。這是人們之間的交換行為,所有的商業活動都是財富的雙向流動,也包括那些禮尚往來的活動。

    財富的單向流動是指財富只向一個方向流動,如財富的丟失、贈與或捐獻、盜竊或搶劫、稅收、社會福利等,這些都是財富的單向流動。稅收和福利本來是一種對應關係,但卻以單向流動的形式表現。因對個人而言,所交的稅收和獲取的社會福利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

    社會財富守恆定律的意義是,當社會財富總量是固定的時候,透過雙向和單向的流動形式,財富在社會範圍內流動。如果某個個體得到較多的財富,那麼必然有另外的個體得到等量減少的財富。

    雙向流動通常以人的主動性實現,而單向流動通常以人的被動性實現。

    財富的雙向流動,其中以商業活動為主體,其流動性的充分性和自由性是健康流動的基礎,是避免不合理交換的必要條件。用較熟悉的詞是自由經濟的充分性。那種大量財富的聚集或者相反都與這種自由性大小有關。

    其實,社會財富守恆定律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在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只是改變一下發展引數,就是將0%增長改為X%增長,用數學幾何圖形表示就是將0%發展的平行線改為一個略微有角度的直線而已,其本質是一樣的。而且,因為引入了發展引數,延伸的財富守恆定律的內容更加豐富。

    之前說過,財富的增加是需要時間的。如果用人們習慣的"年"為單位,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年增長率。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年增長10%或者百分之6%, 這都是了不起的增長速度,但如果用數學的圖形表達,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向上斜線。

    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假設一個國家目前的增長是10%, 那麼是不是每個居民每人財富增加10%的總和?當然這樣的思維是理論上的,僅用於思考問題。

    由於新增財富需要時間的積累才能完成,那麼一夜暴富的事,或者說一夜聚集大量財富的事本來是不可以發生的,但又為什麼發生?

    所謂的一夜暴富,可以用例項說明。如一個是街邊小吃,假如他們的生意特別好,好到一夜賺取很多很多錢,好到被人認為一夜暴富的程度,但本質是並不是。因為這還是他們的勞動所得,而且是應得的回報,或者說還是靠自己的能力創造的價值。而典型的暴富類似股票的發行,中大獎等。

    由於創造財富的緩慢性和一夜暴富的突發性,如何解釋這矛盾的現象?那麼這就要用到修正後的社會財富守恆定律的思維了:一定是有一定數量的人放棄他們的部分財富,才能實現有人一夜聚集大量的財富,俗稱一夜暴富。

    進一步是,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增長平均是10%,而同時又出現眾多超級富豪和新增眾多超級富豪,除了羨慕這些富豪外,由於平均的增長是10%的事實,那麼,要使這個平均等式成立,必須有大量低於10%的個體存在,而且,這個"低於"不以0%為底線。由於富豪的財富驚人以及這樣群體的增加,這些低增長的人群也必須龐大,龐大到足以把富豪們的增長稀釋到10%的水平。

    財富守恆定律,不論整體社會財富增長速度的大小,其理論上的曲線是一定是平滑的線條,而個體財富的聚集在多大程度上偏離這個線條,取決於自由經濟的自由程度。自由度越大,偏離越小,反之相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警摔擒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