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55836611030

    隨著中國城市化程序的加快,人們對改善人居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森林作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改善城市生態中作用明顯。對於保障讓城鎮居民喝上乾淨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建設和諧城市,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一)中國城市森林建設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在有關部門和科研人員大力推動下,城市森林建設在各地蓬勃興起。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率先介紹國外城市森林的發展狀況,並於1994年成立了國內第一個專門的城市森林研究機構,中國林學會也成立了城市森林分會。1995年,原國家林業部充分考慮中國陸地生態環境建設的現實基礎,國家林業局提出以城市為“點”,以河流、海岸及交通幹線為“線”,以中國林業區劃的東北區、西北區等八大林區為“面”,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中國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十五”期間,國家科技部、林業局又在國家科技攻關重大專項中設立專門課題,支援中國三林生態網路體系建設的研究,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城市林業建設的發展。2002年,在國務院直接指導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中,中國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建設的林業建設理念被吸納為國家林業戰略的重要內容。2003年,中國林科院創辦了中國城市林業研究的第一份全國性學術性刊物《中國城市林業》,同年召開了全國性的中國城市森林建設經驗交流大會。2004年11月,在蘇州和北京兩地召開了“首屆亞歐城市林業國際研討會”。2006年6月,中國林科院作為主辦單位之一,參加了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第二屆亞歐城市林業國際研討會”。2004年11月,全國政協辦公廳、國家林業局、全國綠化委、經濟日報社等在貴陽市召開了首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為論壇作出重要批示:“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有40多個城市的市長和其他政府官員參加會議。到了2005年8月,在瀋陽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上,參加會議的城市達到了76個,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城市森林建設,越來越多的城市把加強城市綠化和生態建設作為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城市化程序的重要舉措。(二)近年來,中國城鎮化程序明顯加快。目前,東部已經初步形成京津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多個城鎮密集地區,中西部省會的中心城市作用也日益增強。城市森林作為一種與城市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的森林型別,處在人口高度密集、人工景觀高度集中的城市化地帶。中國城市森林分佈不均勻,且呈現這樣幾個特點:第一,許多林地因為城市居民從事體育鍛煉、野餐等活動而受到人為干擾,產生了生活垃圾增多、林地環境汙染等問題。其次,人工雕琢的痕跡多,比如林下草本、灌叢被割除、植物的枯枝落葉被清除等,特別是市區林地,植物組成簡單,純林、純草型別比重大。再次,人工植被比重大,由於城市周圍的土地基本上是農業生產用地,保留的林業用地十分有限,人工造林成為城市森林建設最主要的方式。第四,引進的外來物種比較多,由於城市生態環境和對城市森林功能需求的多樣性,僅靠鄉土樹種難以滿足這些要求,因而城市森林的許多樹種必須滿足景觀效果、淨化汙染等特殊需求。城市森林的內涵豐富。從國內外對城市森林概念的界定來看,它已不僅僅指一般意義上的樹林。狹義上講,城市地域內以林木為主的各種片林、林帶、散生樹木等綠地構成了城市森林主體;而廣義上看,城市森林作為一種生態系統,是以各種林地為主體,同時也包括城市水域、果園、草地、苗圃等多種成分,與城市景觀建設、公園管理、城市規劃息息相關。因此,城市森林的建設既要重視傳統意義上的具有一定面積的樹木群體的森林涵義,又不能忽視單株樹木的作用。(三)中國城市林業的發展在借鑑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十分注重與中國國情、城市市情和歷史文化相結合,突出了中國特色。在發展思路上,針對中國城市土地資源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林網化—水網化”的中國城市森林建設的總體理念。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森林與水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同時在改善城市生態方面發揮著主要的作用。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森林是“城市之肺”,而河流、湖泊等各種溼地則是“城市之腎”。因此,林水結合有利於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迴圈,透過實施“林網化—水網化”工程,最終實現“林陰氣爽,鳥語花香,清水長流,魚躍草茂”的美好環境。有關專家指出,中國的城市綠化建設應抓好3個轉變:從注重視覺效果向視覺與生態功能兼顧的轉變;從注重綠化建設用地面積的增加向提高土地空間利用效率的轉變;從集中在建成區的內部綠化美化向建立城鄉一體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的轉變。(四)城市規模擴大、城市人口增加、生態壓力加大,是世界城市發展面臨的共同現實。建設結構合理、功能高效的城市生態系統,推動生態化城市建設,已成為世界城市發展的新潮流。基於注重生態建設、生態安全、生態文明的林業建設思想和城市林業本身的特點,有關部門已提出中國城市林業發展總體規劃的結構佈局:————建立以山地森林、平原防護林、城區大型林地為主,片、帶、網相連線的生態保障林體系,為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提供長期穩定的保障,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和改善人居環境的需要;———形成以森林旅遊、特色林果、花卉等優勢產業為主,林農、林禽、林藥等多種模式相配套的產業發展林體系,拓寬林業富民渠道,穩固生態保障林體系,促進城市包括林業在內的綠色產業發展;———建設以森林公園、名勝古蹟、古樹名木、城市園林、各類紀念林等為主,人文與森林景觀相結合的文化傳承林體系,增強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傳承城市歷史文化,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在空間佈局上,則強化森林生態網路體系點、線、面一體建設的理念,把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應用到城市森林規劃的具體實踐當中,圍繞林和水兩條主線,以城區為核心,以建設生態公益林為重點,結合溼地系統的保護與恢復,全面整合山地、丘陵、平原森林,道路、水系、沿海各類防護林、花卉果木基地、城區綠地、城鎮村莊綠化等,建立山地丘陵森林為主,各類防護林相輔,生態廊道相連,城鎮村莊綠化鑲嵌,全市一體的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實現森林資源空間佈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加快城市森林建設步伐,走生態化城市的發展道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發展城市森林、建設城市森林還需付出更大艱辛。我們相信,經過全華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城市定會天更藍、水更綠、樹常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史之亂時的軍事行動是怎樣的?為何說它終結了唐的盛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