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鹹魚閒說

    1、張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夏村),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裡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天文科學家,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小學課本里和歷史課文裡出現的地動儀!還有課文裡有關張衡數星星的故事,好奇的我,曾經無數次的在黑夜裡,抬頭望著滿天星空,一顆、二顆、三顆,,,,,,的數星星,最後到自己眼花為止。

    中山古鎮文華公園:張衡銅像

    廣東佛上順德均安生態谷地動儀青銅像

    福建泉州博物館渾天儀

    2、祖沖之(429年-500年),字文遠,范陽郡遒縣(今河北省淶水縣)人,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一生鑽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由他撰寫的《大明曆》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後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綴術》在唐代被收入《算經十書》,成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當時學習《綴術》需要四年的時間,可見《綴術》的艱深。

    南京六朝博物館內祖沖之像

    3、酈道元(446 或472 -527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字善長。范陽(今河北涿縣)人。他參閱了437 種書籍,透過自己的實際考察,終於完成《水經注》這一地理鉅著。本書共四十卷,記述了1252條河流的發源地點、流經地區、支渠分佈、古河道變遷等情況,同時還記載了大量農田水利建設工程資料,以及城郭、風俗、土產、人物等。最令我佩服的是,在古代那個交通不發達的年代,他的足跡遍及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安徽、江蘇、內蒙古等地。真的是用自己的雙腳,來丈量華夏的山河大地。最後著作出的《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理鉅著,而且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遊記。

    河北涿州酈道元像

    《水經注四十卷》宋刻本

    4、張仲景(公元150 —219 )名機,東漢南陽郡涅陽人(今河南省鄧縣穰東鎮)張仲景博覽群書,廣採眾方,系統地總結了漢代以前的醫學精華,根據自己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著《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後世醫學者稱張仲景為" 醫聖" ,奉" 傷寒" 、" 金匱" 為醫經,。中醫" 四大經典" ,張仲景一人就完成了兩部。他所確立的" 辨證論治"原 則,是祖國醫學偉大寶庫中的燦爛明珠,從而使中華民族的醫學獨具特色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北京西苑中醫院張仲景雕塑

    “坐堂”

    張仲景在任長沙太守期間,正值疫癘流行,許多貧苦百姓慕名前來求醫。他一反封建官吏的官老爺作風,對前來求醫者總是熱情接待,細心診治,從不拒絕。開始他是在處理完公務之後,在後堂或自己家中給人治病;後來由於前來治病者越來越多,使他應接不暇,於是他乾脆把診所搬到了長沙大堂,公開坐堂應診,首創了名醫坐大堂的先例,他的這一舉動,被傳為千古佳話。後來,人民為了紀念張仲景,便把坐在藥店內治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醫"。這些醫生也把自己開設的藥店取名為"××堂藥店",這就是中醫藥店稱"堂"的來歷。

    餃子

    而我們現在吃的餃子,也是張仲景為了自療,那些在嚴寒天氣裡,被凍爛了耳朵的清苦人,研發的食療藥方,原名為“驅寒嬌耳湯”,但是在我勞動人民的智慧開發下,成為了一種風靡華夏大地的美食。

    中華美食餃子

    5、徐光啟(1562-1633年)字子先,號玄扈諡文定。上海徐家彙(今屬上海市)人,明末著名的科學家,第一個把歐洲先進的科學知識,特別是天文學知識介紹到中國,終生從事研究天文、曆法、水利、測量、數學、農學,較早接觸並容納西方文化,有《農政全書》《崇禎曆書》和《幾何原本》等著譯,可謂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者。而《幾何原本》則是與最早進入中國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共同翻譯完成,而徐光啟在利瑪竇的影響下,更是中國早一批的天主教教徒。

    北京古觀象臺徐光啟像

    北京聖約瑟夫大教堂利瑪竇像

  • 2 # 和俊哥一起聊歷史

    祖沖之

    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一生潛心專研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製造。在歷史上,首次把圓周率,準確推算到小數點後六位,比歐洲早一千多年。其主要成就有:《大明曆》、圓周率、指南車、千里船、水碓磨、定時器等等。

    賈思勰

    北魏時期的賈思勰,十分注重農業的發展,對農業研究很深。他編撰的《齊民要術》,總結了秦漢以來的農業科學技術,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業百科全書,為當時乃至後世的農業,都提供了參考。

    一行

    唐朝的一行禪師,俗名張遂,精通曆象和陰陽五行之學。在歷史上,首次發現了恆星位置變動的現象,編撰了《大衍曆》;在天文、天象方面,做出極大貢獻。

    蘇頌

    北宋時期的蘇頌,對於演算法、地誌、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經史九流、百家學說無所不通。他主持製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了近代鐘錶擒縱器的先河。

    朱世傑

    元朝的朱世傑,在天元術的基礎上,發展出“四元術”,也就是列出四元高次多項式方程,以及消元求解的方法。不僅如此,他還創造出“垛積法”,即高階等差數列的求和方法;與“招差術”,即高次內插法。編寫了《算學啟蒙》、《四元玉鑑》等書。

    宋應星

    明朝的宋應星,一生致力於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學考察和研究。他的著作和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不同學科。其中,最著名、影響最大的作品《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全書收錄了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各方面的生產技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桑葉泡茶吃有什麼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