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泯然眾人焉

    電視劇裡,古代人吃完酒菜,放下碎銀就走。慢,打住!真的普通老百姓有“碎銀”嗎?

    先來給您略為敘述一下古代貨幣史。

    古代人首先的貨幣是貝殼、珍稀動物的羽毛、龜殼、布帛、寶石、珍珠為貨物交易的指定錢幣,這大概是原始社會後期至奴隸時代。

    在奴隸時期的後期,隨著青銅器大方司毋鼎的鑄造,銅錢開始大量進入使用階段。同時,鐵、錫、鉛也相繼開始進入冶煉階段。於是,銅錢、鐵幣、錫錢、鉛幣相繼進入春秋戰國時代的各國的交易貨幣進入了貨物市場。

    待到秦始皇一統天下,也統一了度量衡。於是,銅錢正式確定成為古代的正式交易貨幣,並一直沿用到明代滅亡。

    那麼古代吃飯喝酒丟下“碎銀”就走到底又是發生在哪個具體的時代呢?

    告訴你:不是大唐盛世!!大唐盛世還沒有用“碎銀”作為貨幣來進行市場交易們的條件。為什麼呢?

    儘管大唐盛世當時雄霸天下,但是,大唐的貿易的觸角也只是到了中亞各國,也就是現在的伊拉克、阿富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東石油各國、越南等等,還沒有和歐洲人進行貿易。而同這些國家進行貿易後,唐朝換回來的還是商品,如上等香料,是沒有交換回來銀子的。

    在唐朝,銀子的開採技術落後。當時,唐朝的黃金總量不過5千兩,白花花的銀子的開採量全國也才十萬兩,且這些都是皇宮裡進貢才能用得到。

    所以,如果您在電視劇中看到唐朝的皇宮是到處是金璧輝煌光彩奪目,那是編導編劇還有導演在蒙您,這只是為了電視畫面更華麗上眼而己。因為沒有那麼多黃金可用,也沒有那麼多銀子可用啊!

    也就是說:唐朝人是沒有用“碎銀”來結帳付酒錢的!!!

    (史料記載:唐朝都城很多房子是沒有蓋瓦的,都是現在的湖南湖北進貢到陝西長安(西安)去的茅草去代替的。衣服是粗布,沒有顏色。酒館也很少的。)

    進入宋朝後,商業達到了空前的繁榮,比唐朝厲害!並且進入宋朝後,採礦冶煉技術已經大幅度提升,黃金的全國開採量己經達到一萬五千兩,白銀三十萬兩左右。這個時候,如果出現大宗買賣,就以銀子來結算。

    這也就是說,“碎銀”開始作為貨幣結算單位,是從宋朝開始的。

    宋朝茶樓酒肆店鋪林立,商賈四處經商,攜帶銅錢已經不方便,因為商人需要大額交易,銀子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那麼客人吃完飯喝完酒丟下“碎銀"就走,而店家也不去看“碎銀”的份量夠不夠呢?

    原來,古代人的金錢觀並不是十分的在意,一般在酒樓裡吃飯喝酒以後都喜歡充大頭,往往會多給店家的錢,也就是“碎銀”啦!

    另外,在宋朝,有的紋銀上面是有錢的數量的。這有點像現在的人民幣上的錢數一樣,如100、50、20…。在小碎銀上面,有的“碎銀”上面標有500字樣的數字,表示這塊小碎銀是值500個銅錢,例此類推。

    那有的朋友還有疑惑未解,為什麼古代人隨便一摸出銀子給店家就夠了呢?其實,古代的“碎銀”也是可以在一大塊銀錠下用剪子剪下來的,剪多少就買回來多少東西。準不準,肯定是不準啦,註定要自已吃虧而商家佔便宜啦!

    並且,在宋朝,酒家老闆更喜歡“碎銀”,因為這是硬通貨,且也好收藏保管。再者,碎銀用剪子剪下來,無論怎麼估算,酒家都不會上當,因為碎銀看起來不顯眼,但實際上比銅錢划算得多得多。

    在《水滸傳》中,魯智深把碎銀亂花之後,有一次還在酒家賒酒後,這就是沒有金錢觀念的表現。事實上,每次魯智深都會把手中的碎銀多給了酒家。

    如此說來,店家還說什麼呢?

    在明代清朝年間,由於絲綢和景德鎮的瓷器出口到歐洲,那真真真是換回了大量的白花花的銀子,至少都有上億兩!!但是,英國的鴉片進入中國後……。

    店小二,打四角酒來,切二斤牛肉,少不得給你碎銀!磨磨蹭蹭的幹什麼?快點兒……。

  • 2 # 小龍教育平面設計交流

    現在的人們都是用現金去購買自己需要的商品,但是目前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的生活也與網路聯絡密切。當今的年輕人出門購物就是動動手指,點一下網路就好了。但是影視片上的古人甚至比現代人更瀟灑。古人吃完酒菜,扔下一錠碎銀子就走,為啥店家從來不數?真是羨慕嫉妒恨哪!自己什麼時候也能瀟灑一把啊!小編查閱了古代的計量單位和金銀的互換比例,總算搞明白了這個問題。下面小編就一一地給大家來聊一聊。

    古時候,社會上流通的不是今天的紙幣,而是黃金、白銀和銅錢三種貨幣。當然了,各個不同時期、各個朝代之間,黃金、白銀和銅錢之間的兌換比例是不一樣的,他們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即便是在同一朝代,不同時期兌換的比例也是不一樣的,就像現在的人民幣與美元、英鎊之間的兌換一樣,他們之間價值的變化會隨市場、新聞、時局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會在某個區域間上下浮動。

    想問一問大家,你們知道古代製作白銀的工具嗎?筆者也是今天才知道的。銀子的價值,並不是像電視上演的那樣,用牙齒咬咬‘用手掂一掂來決定的。古時候人們用來稱量銀子的工具叫 “秤”。它實際上是一種小型的稱重工具。它由木質或金屬製秤桿、鐵秤砣、鐵秤盤和金屬提手構成。秤桿上有精細的刻度,可以精確到一兩。專門用來稱金、銀、藥品等分量小的東西。既然要用專門的秤去秤,其價值就十分了得。

    在《明史》上查到:明朝戶部定: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明朝中前期年間,黃金白銀兌換的比例是一兩黃金可以換大約四兩或五兩白銀,而到了十七世紀五十年代之前,由於國外白銀大量非法流入中國市場,造成白銀貶值,那時1兩黃金大約可兌換8兩白銀。這就是說當時一兩白銀大概等於一千銅錢。而對當時的百姓而言,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都是銅錢,當時的人們在外吃一頓飯最多不會超過100個銅錢,而銅錢有比較重,試想一下,誰會每天出門揹著大量的銅錢在大街上跑來跑去嗎?

    這也就是說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根本就用不到白銀,他們只有在家庭裡有重大的開支的時候才能用到白銀啊。因此,筆者可以告訴大家,凡是用碎銀去結賬的,那麼付的錢只會多而不會少,店家高興還來不及又怎麼會去計較呢?筆者想問一問大家,你會把到手的小費扔掉嗎?今天的話題就聊到此,不知大家聽明白沒?現在大家終於明白古人吃完酒菜,扔下一錠“碎銀”就走,為啥店家從來不數的原因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九陰真經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