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雲智時代

    華為雲是華為的雲計算業務部門,2018年成立了獨立的CLOUD BU。具體就是提供公有云服務。業務屬性上,跟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谷歌的雲平臺,阿里雲服務相同。

    目前在全球公有云服務是最為主流的IT基礎設施服務。以前企業需要透過購買IT基礎設施的相關軟硬體來支撐企業自身的業務發展,比如硬體有伺服器、儲存、路由器、交換機,防火牆等等,軟體要使用作業系統(Windows、開源linux)、資料庫、ERP、CRM等。將這些軟硬體一股腦的放進自建的資料中心,或者租用IDC運營商的資料中心,然後在上面把自己的業務跑起來,比如電子商務、網站、社交等等。

    而自從有了公有云之後,企業將不再需要獨自購買軟硬體設施,只要租用公有云提供商的雲服務即可。按需付費,需要多少買多少。這樣能夠為企業節省大量的購買成本和維護成本;更重要的是,企業有了業務要開展,隨時租用基礎設施即可,這樣能把精力集中在業務需求上,來保證應用的更快上線,從而給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帶來競爭力。

    作為公有云服務提供商,華為是後來者,但華為的雲業務開展的比較早,在2011年就涉足雲計算了,主要為企業自建私有云或公有云提供商建資料中心,提供所需的軟硬體平臺。

    華為之所以沒有很早的進入公有云領域,可能有如下幾點原因。1.在2006年,亞馬遜AWS首先開始提供公有云服務;阿里雲成立雲2009年;而在2011年,華為的企業業務BG才成立。那麼,華為首先要做的是,首先儘快完善企業業務的產品和解決方案;2.當時公有云還處於起步階段,使用者認可度不高,出於資料安全、應用安全、業務轉型等等方面的考慮,對公有云還是觀望狀態。同樣,華為剛剛開始涉足企業IT業務,雖然有這方面的技術積累,但對企業使用者的需求、市場積累、品牌積累等都不足。所以,對公有云的發展,判斷上也會出現顧慮;3.當時,阿里、騰訊、電信等都比較早的開始進行公有云的試水,但這些都是華為產品的重要客戶,如果華為做公有云的話,那麼這些客戶會瞬間變成競爭對手,那會影響華為伺服器、路由器、交換機等產品的拓展。

    隨著技術和市場的成熟,企業越來越關注公有云,因為它確實能夠給企業業務的發展帶來靈活性和低成本,而且也日趨穩定,而且資料隱私策略也愈加完善。所以近年來,不管是大型企業,大型行業客戶,還是中小微企業都更加積極大膽的探索和嘗試公有云。

    在2018年這個時間節點,華為企業業務經過了第一個5年發展,其技術、市場、品牌、生態系統、客戶規模都取得長足的發展;同時,公有云也成為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環。所以華為上線了公有云服務。

    這時公有云的競爭環境,已經發生了諸多變化,比如:1.公有云供應商的市場份額已經形成寡頭格局;2.企業從原來的選擇基礎設施服務(IaaS)為主,開始向平臺即服務(PaaS)過渡;3.機器學習、容器等服務也快速發展;4.還有諸多的技術垂直領域雲提供商。

    華為雲面臨的是更加激烈和複雜的競爭局面,一方面要儘快補足IaaS服務方面的不足,比如建雲資料中心,上線雲服務等,因為這塊是目前公有云提供商最賺錢的業務;同時,在paas和saas等方面要加快追趕,不能掉隊;同時還要考慮如何拉新,以及讓使用者認可,選擇華為雲。

    華為雲一年來的發展速度很快,據華為介紹,截至2018年底,華為雲平臺上線160+雲服務,以及混合雲、SAP、HPC、遊戲、媒體等140+解決方案。雲市場新增上架應用1500個,發展合作伙伴超過6000家。

    同時,也得到了如Forrester這樣第三方機構的認可,獲得了不錯的技術口碑。但在整體市場份額突破上,華為還無法與亞馬遜、微軟、阿里雲等相比。

    未來華為雲的發展,還有很多優勢需要進一步擴大,比如整體ICT的技術能力,多年積累的全球化能力,大規模應用場景標杆的塑造等等。

    從全球來看,華為是唯一一家兼備軟硬體ICT綜合能力的公有云供應商,後續華為雲就看如何利用這些優勢和與眾不同,打好雲端之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感情的愛情厭恨經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