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飯飯控糖日記
-
2 # 每天講糖
心慌是低血糖的症狀之一,當出現低血糖時,患者可能會出現心慌、煩躁、乏力、頭暈出汗、飢餓感、面板感覺異常等等自主神經缺糖的症狀,特別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狀並不明顯,但低血糖的危害遠遠高於高血糖,嚴重的話會導致組織糖缺乏症狀,如神志改變、性格變化、虛弱、乏力、認知障礙、抽搐、昏迷等。
一般說來,非糖尿病患者血糖低於2.8mmol/L,接受糖尿病藥物治療的患者血糖低於3.9mmol/L,稱為低血糖。
發生低血糖的原因很多,可能是過量使用降糖藥、腎功能不全患者、反跳性高血糖錯誤治療、運動量過大等等。
如果發現低血糖時,一定要及時處理,輕度低血糖可以立即口服糖果、巧克力、果汁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嚴重低血糖要立即送醫院。
如何預防低血糖?1、生活規律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時定量進餐,戒菸限酒,禁忌空腹時飲酒。糖尿病患者應隨時備好糖塊,發生低血糖時立即食用。
2、運動方面
避免空腹運動,建議餐後1小時再運動,老年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要避免劇烈運動。
3、安全用藥
糖尿病患者要在醫生指導正確使用胰島素及口服降糖藥,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不要隨意加大藥量或換藥,同時定期到醫院複查。
-
3 # 孫醫生講糖
血糖在3.0mmol/L時就已經達到了低血糖症的診斷標準,大部分是由於藥物所致的低血糖情況。這是人體的一個防禦性機制,提醒人體,我已經餓了,要儘快進食食物了,對於糖尿病人,找出低血糖的發生原因,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防止意外的發生。另外一些疾病也可能出現得血糖的可能,與胰島素瘤、反應性低血糖等等,要注意區分。
生理情況下,葡萄糖是大腦唯一的代謝能量,相比之下,其他臟器除葡萄糖外,還可能利用脂肪酸來生成能量。
儘管飲食攝入和活動情況會有很大的波動,血漿葡萄糖維持在一個狹窄的範圍,通常波動在3.3-8.3mmol/L之間,由於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波動明顯,這種精細的平衡有賴於葡萄糖在血液中的動態調節。
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生成和攝取利用間的平衡基於激素、神經通路和代謝訊號的精確調節。
一旦血糖水平接近並最終進入低血糖範圍,就會發生一系列特徵性的對抗低血糖的反調節激素反應。胰升血糖素是昨早、最終的反應激素,它促進糖原分解和糖異生。在對低血糖的急性反應中,腎上腺素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而低血糖因為的自主神經反應性症狀就包括腎上腺能症狀如心悸、震顫和焦慮等。膽鹼能症狀如出汗、飢餓感和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神經缺糖症狀,它是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葡萄糖耗竭的直接後果。症狀有行為異常、昏迷、乏力、抽搐、意識喪失。是非常危險的情況,一定要及時處理。
發現低血糖,糾正一般來說是比較容易的,使用含糖食物就可以了。但對於昏迷患者,要應用胰升血糖素,並要急性醫學觀察。
回覆列表
低血糖知多少?
第一點: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小於等於3.9就被定義為低血糖症,嚴格意義上來說4.4以下就屬於低血糖。
第二點:低血糖的臨床症狀有腎上腺素能引起的症狀(比如:軟弱無力、流汗、焦慮、噁心、面色蒼白、心悸、顫抖等)和中樞神經功能障礙性障礙(比如:頭昏眼花、意識模糊、言語困難、注意力不集中、睏倦、痴呆、癲癇發作、偏癱、昏迷、血壓下降、瞳孔縮小等)。
第三點: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要遵循的原則:寧高勿低。低血糖對身體的傷害按照秒來計算,而高血糖對身體的傷害按照年來計算!
第四點:很多糖尿病小夥伴說,自從得了糖尿病,記憶力不好了,反應也遲鈍了、人也傻了等等。其實,不得不說,這些都是頻繁低血糖的對身體產生的傷害!也就是說:低血糖會直接損傷人的大腦!!!而長時間的低血糖可導致神經細胞不可逆的損傷!
第五點:在高血糖和低血糖之中,醫生會更加註重要讓我們避免出現低血糖,甚至說:一次嚴重低血糖就可以抵消掉數年血糖達標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