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41617198968

    “已”的意思是:停止

    【出處節選】《河中石獸》——清·紀昀

    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

    【白話譯文】像這樣不停地轉動,於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很瘋狂;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更瘋狂了嗎?”結果依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

    擴充套件資料

    1、《河中石獸》創作背景

    紀昀晚年,也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嘉慶三年(1798)期間,開始收集民間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關於考據的文字,整理並寫成了《閱微草堂筆記》,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5]

    2、《河中石獸》鑑賞

    這篇文章用簡練的語言講述了一則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歌頌了富有實踐經驗的老河兵,嘲笑了和尚的愚笨,諷刺了儒道學的自以為高明。對於人們的思維和認識具有較大的啟發和指導意義。

    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著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據常情主觀判斷。應該正確分析,綜合考慮,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樣,既考慮石獸的比重,又正確分析水的衝力和石獸的相互作用,進而又分析這種相互作用產生的反衝力對河床形態的區域性的改變。如此,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它說明了這些道理:一是遇事不能主觀推論,要實事求是的道理。二是實踐出真知。 三是實踐經驗有時比書本知識更重要。同時也啟示我們:遇事要動腦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儘可能少鬧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話。

    此文的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其中所蘊含的哲理,卻是耐人尋味的。它說明天下的事物雖有其共同規律,但更有其殊性。而事物的特殊性,又是和它所處的環境、條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它更是發展變化的。現實中的許多生活經驗,其實都能證明這一點。這也就是這篇文章的現實意義之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的方向打死為什麼不能回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