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水空流

    這個問題有些片面和以偏概全。實際上安史之亂以後,歷代帝王都在限制武將的權力。提高文官的政治待遇和權力,科舉制度其中一個方面其實就有以文制武的意思。只不過自趙匡胤建宋登基以後更加完善和制度化。以至於趙匡胤喊出,寧可天下文官貪汙也比武將造反強的話來。崇文抑武,文官掌軍是兩宋的國策而且一直保持下來。而明朝初始的時候,還是文武並重。武將也可以當‘’宰相‘’的時代,但土木堡之變以後,一下就轉了性,武將徹底成為武將的附庸。文官領兵成為慣例。

    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原因一是防止武將造反。由於對武將不信任,導致武將積極性不高。二是武將政治地位地下,即便立有軍功升遷也是文官說的算。三是宋明兩代在邊事上,對於遊牧民族處於防守態勢,武將難有發展。宋明兩代有名的武將幾乎沒有武將。第三就是宋明兩代的武將基本上都是職業軍人,一代傳一代。如戚繼光就是連續傳了數代的職業軍官家庭出身。第四,就是宋明兩代都監軍制度。使得武將根本沒有施展能力的時機。

    當然說是因為宋明武將地位低下,從而導致亡國,顯然不對。漢唐攻擊的就是遊牧民族,沒有任何顧忌。基本上是完勝。宋明則不然,他們對付都日益漢化的遊牧民族,而他們也建立了自己國家,從事生產。也就使得宋明無法從根本上戰勝北方的遊牧民族。

    再一點就是宋明兩朝都是守內而虛外。防範自家人為主。對外則很弱,尤其是兩宋對外則是納貢為主。明朝末期雖然不納貢,也是敗多勝少。邊防形同虛設。

    由於過於強調文官掌兵,最後造成武將好像給文官打工。文官絲毫瞧不起武將,而武將也被馴化了,一點脾氣也沒有了,宋明之所以屢屢敗北,是文武失衡,軍事制度落後的原因造成的,但宋明兩朝皆亡於外也不僅僅是武將地位低下造成的。只是佔據很小的一部分。

  • 2 # 靜夜史

    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但不夠全面。

    準確說來,宋朝和明朝滅亡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絕對不是單單由於“重文輕武”導致亡國。

    所以,將宋明的亡國歸結為“以文制武”不夠全面。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重文輕武”確實在宋明的滅亡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是導致宋明亡國的間接推手。為什麼這麼說呢?

    1、以文制武磨掉了王朝的鋒芒,在開疆拓土上難有作為

    在古代,疆域意味著什麼?不僅僅是更多的人口,更多的稅收,更關鍵的是,中原王朝透過開疆拓土,搶佔了遠東地區所有適宜生存的區域,對周邊少數民族的活動空間形成了極大地擠壓,使其喪失了崛起後威脅中原王朝的可能。

    比如漢朝佔據西域,並在輪臺設定西域都護府,對匈奴的生存空間進行擠壓;唐朝消滅東突厥,佔據整個漠北,對地跨西域的西突厥進行空間上的壓縮。

    沒有廣袤的草場用來放牧,遊牧民族也就沒有成長的機遇,所以,佔據少數民族區域越多,疆域越大,中原王朝核心就更安全。

    但是宋朝始終無法擊敗遼國,不僅如此,在宋朝立國數十年後,在北宋周邊儼然又出現了一個少數民族政權,這就是西夏。

    不僅在北方吃力,在南方,宋太祖趙匡胤也主動放過了大理。宋朝的這些行為使得本土時刻遭受到東北和西北的威脅,這貫穿了宋朝的始終,最終北宋在“靖康之變”中走向滅亡。

    而明朝在建立後,對元朝進行了猛烈攻擊,將元朝勢力趕回草原,隨後明朝不斷北伐,沉重打擊了蒙古勢力,並在長城以北數百里的區域設定大量衛所進行國土防禦,這比宋朝做得好了很多。

    但是,從朱棣之後,明朝的北部疆域開始縮水,隨著開平、東勝、大寧等衛所的內遷,明朝北部疆域在宣德年間退至長城一線,真正成了“天子守國門”。

    宣德之後,明朝的疆域基本侷限在兩京一十三省。

    明朝的疆域衛所除了衛所制的崩壞,最主要的是由於“重文輕武”,武將地位低,沒有積極性,導致邊疆逐漸廢弛,面對遊牧民族攻擊時只能不斷後退。

    大量疆土的喪失極大地縮小了王朝的縱深,使其在面對遊牧民族衝擊時抵抗能力更弱。更可怕的因為文臣當國,不在一線不知疆域的重要性,對疆域的得失存在這無所謂的混賬態度,比如司馬光在王安石罷官後上臺,上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王安石變法期間“熙河開邊”奪取的西夏土地。

    疆域是一個王朝的身體,在軀幹被一步步吞噬時,等待自己的結果就是死亡。而因為“以文制武”,這種可怕的趨勢最終讓宋明在狹小的版圖中走向滅亡。

    2、以文制武打破了統治階級內部的制衡,文臣更加禍國殃民

    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有感於五代十國以來武將得國的鬧劇,趙匡胤立志進行改革,堅決不做下一個後周,所以他“杯酒釋兵權”將兵權收歸自己。

    因為對武將的深深忌憚,最重要的是趙匡胤本來就是後周的武將,所以他對武將防範到了極點,終於使其做出了矯枉過正的改革,這就是“以文制武”的由來。

    在趙匡胤看來,武將有貳心,可能就會武裝奪權,而文臣有不軌,無兵可用,最多就是貪點錢,攬點權,和武將相比實在不是什麼威脅,所以趙匡胤放心大膽地將權力交給了文臣。

    但事與願違。唐朝時期,實行的是文武並重的舉措,作為兩個集團,文臣武將相互制衡,皇帝居中調停。現在趙匡胤打破了這一局面,所以文臣迅速膨脹,天平徹底失衡。到宋朝後期,文臣甚至開始威脅皇權,比如金國來攻,這些文臣居然要求宋欽宗親自到金軍大營談判,擺明了要把皇帝往火坑裡推。

    到了明朝,還是一樣的失衡,皇帝們想到的是用宦官對文官進行制衡,為了打擊文臣,皇帝縱容太監進行恐怖的特務統治,但即便如此,文臣依舊實力強悍!

    打不過你,但是可以罵過你啊!

    “以文制武”最可怕的不是讓武將地位低,找不到存在感。而是在於文臣掌權後,開始了對對手的瘋狂打擊,這些對手包括武將、皇帝。

    以南宋為例,南宋後期,權臣賈似道為了應對南宋的經濟危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改革,在他的舉措中,“公田法”對準了大地主,對於抑制土地兼併有積極作用。但是“打演算法”就是文臣給武將制定了遊戲規則。

    因為“打演算法”的波及,之前投降南宋的北方水師悍將劉整選擇投降忽必烈,這讓南宋前線損失嚴重。

    概況起來,“以文制武”給了文臣太多的權力,使其能夠為所欲為,這是最可怕的。一旦文臣的決策出現失誤,那就是亡國滅種的巨大危機!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