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寂靜圍城
-
2 # 降版
唐玄奘去印度納蘭坨寺,路上遇一病僧,救助了他,病僧給他的一本經。
沒記住,好像是大般若經(?)的摘錄?
南無阿彌陀佛
-
3 # hitman1
《心經》是眾比丘在修行時,問觀音菩薩如何像他那樣獲得無上智慧,能照見五蘊皆空,觀音菩薩回答了所言。
但《心經》並非由觀音菩薩寫的,是舍利子後來記述的,其中也有佛祖從入定中醒來對觀音菩薩所言的讚歎。
所以,沒有“如是我聞”這樣的字句。首尾,是佛祖對觀音菩薩所言的肯定。
-
4 # 無語言樂
《心經》全名《般若波羅蜜心經》是觀世音菩薩說的,開頭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若蜜多故,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易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是我聞是《金剛經》裡的,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杞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聚,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飯食起,洗足已,負座而坐,時長老須菩提即從眾中,偏袒右肩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心經》短,多讀幾遍就能背過!《金剛經》比較長點,不過好在都是經過高僧翻譯的!文字簡潔,凝練,禪意綿綿!比如心經裡的,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聲色香味觸法。《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比梵文的《大悲咒》好讀些,不拗口!
-
5 # 知標本
《心經》出自《大品般若經》,是其中的一節,不是經的開頭,所以省略瞭如是我聞的字樣。是釋迦佛應弟子舍利弗的提問,所宣說。譯本眾多,其中以鳩摩羅什大師和玄奘法師譯本較為著名,現在流傳持誦最廣的就是玄奘法師譯本,加上經名共268字。
-
6 # 循天法常
《心經》是佛以華人身示現時所說之法,最能契合華人的根性。
負責記錄的是玄奘法師,由於直指人心,因此不可轉述,加上“如是我聞”的見證反而會誤導眾生。
《心經》是唯一一部從中國傳到印度的佛經,中文版比梵文版至少早二百年。
-
7 # 易隱玄子
《心經》,實際上說的是一部修行史,短短兩百多字,等於把禪修的經歷都說完了,具體點來說,就是闡釋戒定慧的過程。看懂了,理解了,你就有個修行標杆有個燈塔!
-
8 # 在看
什麼是經?經是以人的思維去觀察非人(或是人)的經歷,然後記錄下來供其他人參考,地球上每個人都有一個不一樣的經,如果所有人都寫一部自己的經那麼人類就可以因為所有的一切都一樣只是“像”不一樣。
-
9 # 楓林雨苑
《心經》全稱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佛說《心經》的緣起,是在靈鷲山中部,為諸菩薩聲聞弟子所圍繞,當時觀自在菩薩正在觀修般若波羅密多、專注思惟觀修而照見五蘊皆自性空。心經主要內涵是舍利子與觀自在菩薩有關空性的問答。佛出定後,認可菩薩所說,歡喜讚歎。
可見,《心經》並非如《金剛經》那樣,是佛的弟子親聞佛陀講經說法後的記錄,而是觀自在菩薩與舍利子的對話,最後由佛祖認定的,所以當然不存在如是我聞字樣。
-
10 # 史上第一大事兒逼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記載,有個病人傳授給玄奘法師的。
並且,《心經》這部短小精悍的佛經在印度是沒有範文版的。
-
11 # 安多梵行
《心經》是《大般若經》中的精華一段,故沒有佛經“如是我聞……”的緣起部分。《心經》是佛陀宣講,只因該經的開頭為“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故使很多信眾以為是觀世音菩薩所講。
-
12 # 生死涅槃
有沒有“如是我聞”不重要,重要的是經文所說符合第一義的印證,即如佛口親宣!
只有在證入《心經》所說的般若境界時,切身體驗才能完全了知,佛無妄言!!!真實不虛!!!
世人大多依文解義,此如來境界非凡愚,二乘行人所能了知,唯菩薩與佛能知之!
-
13 # 太陽金光普照
嚴格意義來說,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經都是阿難說的(回憶轉述佛陀的原話),何以故,阿難是釋迦佛眾多弟子中的親隨弟子,又稱記性第一。
-
14 # 八戒的金箍棒2
是佛說的。但是這個"佛"並非專指那個"釋迦牟尼佛"。這是佛教裡的玄妙,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在一些枝枝蔓蔓上糾纏,糾結什麼真經偽經了。打個比方,所有的佛經文字,皆不過是佛身上的衣紋,研究這些外表的東西,終究是虛妄。所以《金剛經》裡說,佛並未說法,若說佛有所說法,即為謗佛。
-
15 # 眾生皆可成肥
心經是大般若經的核心摘要,心經的心是核心的意思,相當於現在我們說的文章摘要。
既然是另一部經的摘要,自然不會面面俱到,只能是把許多相當重要的概念簡單的提一下,無法做到深入。
但是就這麼一篇260字的經文,起到了修行學佛的總綱的作用。
-
16 # 滴水禪xin
阿彌陀佛
《心經》是觀世音菩薩所說的。
因為佛(授記)所說才可稱之為如是我聞,觀音菩薩雖是阿彌陀佛的協侍,但,在經文中開頭之言,也不稱之為“如是我聞”。
-
17 # 淇家文化
因緣恰好刷到這個問答,正好聽完喜馬拉雅金剛師紅長老逐句講解的《心經》,醍醐灌頂,受益匪淺。這裡略作解答,不敢說是法佈施。
(本段引用楓林雨苑老師精解)《心經》全稱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佛說《心經》的緣起,是在靈鷲山中部,為諸菩薩聲聞弟子所圍繞,當時觀自在菩薩正在觀修般若波羅密多、專注思惟觀修而照見五蘊皆自性空。心經主要內涵是舍利子與觀自在菩薩有關空性的問答。
這段說了《心經》緣起,幾點解答:
《心經》雖全文僅260餘字,含義精深,提綱挈領了六百卷大乘《摩訶般若波羅密多經》心要,言簡意賅闡明瞭般若空性。單獨成篇並未有如是我聞序分,但文中空性義理統攝三法印(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現今流通多為唐玄宗法師譯本,譯文準確語句優美,讀來朗朗上口,正因如此,《心經》得以在世間廣為流傳,便於持誦。《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是誰所說?是靈山法會佛陀加持下觀自在菩薩宣說,所以全稱應該是《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藉由觀自在菩薩和舍利子一問一答,闡明義理,教化渡眾。在施護翻譯的《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版本中,含有流通分:“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若能誦是般若波羅蜜多明句。是即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爾時世尊。從三摩地安詳而起。贊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當如是學。是即真實最上究竟。一切如來亦皆隨喜。
佛說此經已。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並諸比丘。乃至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這裡也言明講經後佛陀從入定中出來,對觀自在菩薩讚許宣講。
《心經》義理精深,為佛學般若法門核心,希望大家時常誦讀,福報匪淺!
-
18 # 遠田農夫
觀世音菩薩在佛祖面前的悟道之言,並得到了釋迦摩尼佛的加持。心經不是弟子聽佛祖講經後的複述,是弟子的悟道表達。所以,開頭沒有“如是我聞”。
-
19 # 雲說414
釋迦牟尼入滅涅槃後,比丘弟子等彙集他的言論,因阿難尊者為佛侍者,所聞最多,就推他宣唱佛說,阿難尊者以“如是我聞”開場,意為我聞佛如此說。“如是”,指經中的內容;“我聞”,指阿難尊者親自聽聞。開頭第一句:“如是我聞”,就是我阿難聽佛親口所說的意思。如經文這樣記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講了四十九年的經,開過幾百場法會。佛入滅前,摩訶迦葉尊者授意阿難尊者向佛請法,佛說在每一部經書的開頭,用如是我聞。據《大般涅槃經‧後分》捲上雲:“阿難!如汝所問,如來滅後,結集法藏,一切經初,安何等語者?阿難!如來滅後,結集法藏,一切經初,當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某方、某處,與諸四眾,而說是經。’”
阿難尊者博聞強記,將佛四十九年所講之經一句一句複述出來,參與法會的大眾共同透過,當阿難講出“如是我聞”之時,眾人也明白了,這是阿難在代佛傳法。
例一:《中阿含七法品·善法經第一》雲:“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比丘成就七法者。便於賢聖得歡喜樂。正趣漏盡。云何為七。謂比丘知法、知義、知時、知節、知己、知眾、知人勝如。云何比丘為知法耶。謂比丘知正經、歌詠、記說、偈咃、因緣、撰錄、本起、此說、生處、廣解、未曾有法及說是義。是謂比丘為知法也。”
例二:《雜阿含經》卷一:“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例三:《增一阿含經》第一卷《十念品第二》雲:“聞如是: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佈一法,便成神通,去眾亂想,逮沙門果,自致涅槃。云何為一法?所謂唸佛。當善修行,當廣演布,便成神通,去眾亂想,逮沙門果,自致涅槃。是故,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佈一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閱讀佛經的人,可能都會注意到這個問題,即多數的佛經都以“如是我聞”開頭,在我們的印象中,好像只有《心經》是直接切入經文的。經文以“如是我聞”開頭,說起來還是有些淵源的。《心經》是600卷《大般若經》之中心,《大般若經》是以如是我聞開始的。因此,廣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如是我聞”開始,以“皆大歡喜,信受奉行”結尾;含序分、流通分。現代通行本《心經》的開頭,不是“如是我聞”四字,但第一句的意思跟如是我聞是一樣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王壽雲)
《菩提之樹--釋迦牟尼佛傳》作者撰識
-
20 # 如是中文
我看了大家的見解。沒有一個人懂得。什麼是如是?佛言者如是也。佛陀所說即謂如是。什麼是我聞?答:
身位:欲界:如是我見
心位:色界:如是我聞:如是我聞:
性位:無色:如是我覺
法位:法界:如是我知
中道:實相:如是我觀:心經:觀自在菩薩:觀。
自性:真相:如是我照
心經直接從中道說起。所以用觀。不用聞。
回覆列表
此經是釋迦牟尼佛所講授,因是摘取其中的核心思想,要義。故沒有開頭。
原出於大部《般若經》內有關舍利子的各品,即是秦譯《大品般若》的〈序〉〈奉缽〉〈習應〉〈往生〉〈嘆度〉五品(《大品般若》卷一至卷二),唐譯《大般若經》第二分初〈緣起〉〈歡喜〉〈觀照〉〈無等等〉四品(《大般若經》卷四○一至卷四○五)。各品所說的內容是佛和舍利子問答般若行的意義、功德,此經即從其中撮要單行。
全經260字,闡述五蘊、三科、四諦、十二因緣等概念講述自性本空的佛教義理,認為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槃,證得菩提果。該思想被認為是全部般若學說的核心,故稱《心經》(源自於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