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生所愛444

    一、香草芬芳自憐 是賢者象徵

    小草始終為善良的人們尊重和頌揚,被詩人用來比喻“君子之美德”,寄託悠遠的情懷。《楚辭·九章·思美人》雲:“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就是以之比有德君子。一生孤芳自賞與潔身自愛的屈原在詩中曾提到香草達48次之多,他以香草自喻,並把自然香草與人品美德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在詩中他用採集、種植、佩飾等詞抒發對香草的傾心,他“朝搴吡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他不僅以香草自喻,而且以香草喻人:“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他為自己的出身驕傲,重視自己的內美,在修身、治國、輔佐君王的道路上,他以自己的獨特氣質撒滿了絢麗、浪漫、芳香的花草。屈原筆下的香草是其理想與追求不能實現以及自己被迫離開政治舞臺,潦倒僻壤,不能一展抱負的宣洩和寄託。他在詩中反覆詠唱香草,成為詠唱香草的歌手。讀屈子之詩,穿越時空的遂道,兩千年前的香草的氣息依舊撲面而來,一縷縷,一絲絲,濃而不膩,芳而不烈。

    面對著脆弱而短暫的生命,詩人們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才會讓生命有意義?“隱逸之宗”陶淵明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孟浩然有“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丘為有“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裡。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他們的詩歌告訴了我們答案,詩人筆下的芳草意象,更多情況下,又是作為個人人生選擇上的一個象徵。當文人的用世之心受到嚴重挫傷時,他們往往投身田園,怡情山水,在大自然中感受自己本性中最真實的東西,求得一種慰藉和解脫。他們慧眼獨具,從小草的春綠秋黃、枯榮自在中還悟出了其不為名利所累、點綴春色而又無所企求的瀟灑超逸。如高適的“暮天搖落傷懷抱,撫劍悲歌對秋草”、陸游的“斷香漠漠便支枕,芳草離離悔倚闌”的詩句,使芳草有了超凡脫俗的聖潔光彩,表現出詩人的高潔的志向和完美的人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高加索山有著怎樣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