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46868696208

    網路劇的全稱是『網路自制劇』,自制劇就是由平臺自己選擇題材、組織劇本、拍攝,然後在各自頻道獨家首播的電視劇,『網路自制劇』就是由網路平臺來組織題材和團隊攝製播出的電視劇。

    其實長期以來,電視臺電視劇也常有自制模式,比如隔三差五就被觀眾拉出來遛的《一起來看流星雨》就是芒果臺的自制劇。

    影視媒體本質上是一種重要的喉舌渠道,所以歷來非常受到政治力量的重視。因為不同媒體的傳播媒介有區別,所以所受到的管制程度也不一樣。電視平臺所受是管制最為嚴格的,其次是電影,再次是網路。

    ——正因為網劇的監管尺度是所有影視門類中最為寬鬆的,所以它們最接近年輕人的口味,也最容易產生市場爆炸——因此國內外的文化商人都爭先試水。

    國外

    國外平臺的電視劇播放模式跟國內本質上是不同的,因為意識形態的原因,他們對觀眾的姿態其實更接近『獻媚』——邊播邊拍(部分地區),可以隨時根據觀眾口味調整,做出更有市場滿意度的產品。當然前提也是因為人家首先有這個自由度。

    因此國外其實不太有網路劇這種說法,一般還是叫自制劇居多,而像Netflix這種平臺本身就是負責線上影片供應,基本上是對應國內網路劇這種說法的。而HBO那種是一週一集,一集播一週,這個時長很合適宣傳,培養觀眾。

    大家都知道國外的電視劇流水線模式已經非常成熟了,製作費用高,型別明確,所以有很多優質選擇。我隨便分析幾個好評比較高的供大家看看吧,這幾部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主要說說它們好在哪裡,拋磚引玉。

    1、馬男波傑克

    關於馬男很多人做過了專業分析,但是這改變不了自制劇骨子裡的『媚態』(非貶義)。因為從製作人的角度出發,接地氣的作品才能賣得好,馬男裡的消極情緒和世故姿態,接近的不是現代的人意識,而是潛意識——潛意識中對於社交的疲倦,和對於人類缺點的思考。畢竟在這個正能量的世界,人們的負面情緒其實是需要出口的。現在已經有三季啦。

    2、紙牌屋

    美國大選在即,候選人的戲碼不斷,吃瓜群眾除了調侃當事人之外,調侃得最多的就是《紙牌屋》的編劇了。畢竟編劇也沒有想到,現實比劇情還要精彩。

    嗯,我覺得《紙牌屋》雖然是個政治色彩嚴肅的劇,但是其中最值得玩味的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微妙變化。每一次關係的變化動機,都非常合理,關鍵它還不是一種巧合,而是人為的精密設計,這就很有想頭了。不要妄想看兩部劇就變成一個聰明睿智,富有心機城府智慧和技巧的少年,但是其中對於人性的咂摸,卻會對聰明人有實實在在的啟迪。

    3、其實是香蕉

    這是我這兩天剛剛看的一個迷你劇。南韓出的,我覺得創意非常好,很適合社交媒體傳播,也不是非常口水和爛俗,所以就補充上來了。

    這個劇每集兩分鐘,像小影片連環畫,主要是透過旁白和內心戲來推進劇情的,小甜點的感覺,但是也不是很膚淺,很生活。兩季加起來也就二十集,強烈推薦哦。

    另外最近被安利得很多的還有《毒梟》啦那些,就不一一寫了,給幾個豆列,有興趣的這些應該夠看一陣子了:

    Netflix劇:Netflix剧

    Amazon劇:Amazon劇

    HBO劇:HBO剧

    Showtime劇:Showtime剧

    TNT劇:TNT劇

    AMC劇:AMC剧

    Starz劇:Starz劇

    FX劇:FX剧

    國內

    1、餘罪

    因為網民跟電視觀眾不一樣,這是一群非常挑剔但也格外寬容的人。他們的挑剔在於他們本身是網際網路使用主體,有著更絕對的選擇權,你很那像電視臺,五個臺都在同一個時段放《甄嬛傳》,你說你看不看?網路劇不存在這種問題。他們的寬容在於,當網民發現某個他們所熟悉的人或事物的表現超出預期時,會不吝傳播。網民對傳播的熱情和效力,直接促成了各種爆炸性現象。明星在這種事情上,是第一生產力。

    2、執念師、暗黑者等

    國內網劇做得是不少,但是除了因為現象級的網路劇實在太少(如《太子妃》《上癮》),所以日常大家還是更多的受入口網站的推薦在看劇——所以看來看去都差不多,也怪不得這麼多人提《暗黑者》《執念師》《靈魂擺渡》這些了,畢竟混了幾季,至少眼熟了。怎麼說呢,國內網路劇沒有美劇那麼快節奏,資訊量相對少,打趣兒相對多,更適合茶餘飯後做娛樂之用。而且中國產網路劇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劇情往往是結合內地社會里某些社會現實設定的。比如《執念師》裡許多中二情節,雖然看上去很誇張,卻也往往有現實折射:朋友與朋友的肝膽相照,學長與老師的情愫暗生(呸呸呸劃掉),以及人自己的掙扎、與外界的不妥協,等等。它有一種戲謔性在裡面,對生活,對人生。其實真要說扣題,還真是中國產的這些最適合『閒著看看』。

    這裡要提一下中國產網劇與洋網劇的區別。作為美劇,它如果不能十分鐘內抓住你它就沒有下一季了,所以他們掏空了心思想著怎麼讓你高潮,怎麼讓你不斷高潮,怎麼讓你抱著他的大腿說官人我還要,而中國產劇如《太子妃》《歡樂頌》《上癮》,它們的營銷點都是想方設法讓你吐槽,讓你共鳴,讓你討論。前者更在乎的是思維和故事本身的精緻程度,後者更需要的網劇本身的話題性社會性和與現代人本身息息相關的的『議題』。這不需要去定義好壞,只能說這是兩種不同的歷史時期下的兩種生態吧。

    國內的劇大家自己找吧,其實也不一定非要多有深度,看需求看口味,你喜歡就好。另外,我昨天看了一部電視劇特別喜歡——是黃磊和海清主演的《小別離》,我個人認為這是部非常有啟發的電視劇,對於現代城市中國家庭的教育現狀有著較高的還原度,邏輯合理,演員的演技也過關(尤其是海清,TFboys部分請你自動忽略),有很多很多地方讓我非常感動。

    最後。

    我覺得無論是電視,還是電影對人都應該有一個總的啟發,他們應該一起教會你如何生活——你得有一種對生命的悲觀,你得清楚,無論發生什麼事兒,下一集都會過去。這種態度我想是促使人們真正思考自己的人生真正價值和生活內容的真正動因,從而更加熱愛生活。

    在這整個過程中,我想人自己的思考,才當是影像最應該帶給你的最大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言情小說男主角叫連成清絕的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