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馬商行
-
2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艦船從誕生之日一步步走來,到了二戰,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主力戰艦曾經是身披厚重的裝甲,例如,二戰中的戰列艦的艦體裝甲厚達400多毫米,這也導致了當時的艦船的排水量很大,然而,僅管艦體很厚依然無法避免被擊沉的窘境。這是因為艦體重吃水深,儲備浮力低。吃水深也意味著艦體受到的水的壓力也大,一旦艦體出現破裂進水的流量壓強也會大,而且艦體鋼板厚對於堵漏也帶來困難,厚重的鋼板難於修平焊接。雖然厚重的鋼板能夠抵擋小口徑艦炮的打擊,但在反艦導彈盛行的今天,這個厚重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從艦船結構來說,厚重的船體鋼板一旦被擊中,給艦體帶來的連帶衝擊要大於薄鋼板,鋼板厚也會使爆炸能量擴散消弱困難,進而會使整片艦體產生結構性變形。現代艦船都採用了中薄板,通常是2~4釐米左右,就是因為厚了也沒用,還會造成製造困難,費用高,而且受損後難以修復,抗沉性低。既然如此,還不如使用薄鋼板,這是一個因素。
第二個因素就是現在的艦船用鋼板技術性能的提高,目前艦船的船板都是高屈服強度的裝甲鋼板,而且採用了多層設計,其抗打擊能力並不比過去的厚重鋼板低。而且中薄板的加工,焊接,成型要比厚鋼板容易的多。驅逐艦的船體鋼板厚度三釐米已經屬於厚的了,其實軍艦的艦體鋼板並非都這麼厚,其主要的重心點要厚些,其它地方多是中薄板。艦船鋼板已經從二戰時的用於防禦變成了現在的結構成型,艦體鋼板已經不再做為防禦目的,防禦交給了艦載武器系統來完成。這是現代艦船和二戰時的艦船的防禦觀念的改變。
這種改變在艦體上的變化就是擯棄了厚重的艦體,把艦體的防禦功能交給了艦載武器,艦體主要做為結構強度來使用,艦體並不能抵擋導彈,火炮,魚雷等武器的打擊,沒這個能力。但高強度鋼板+隔艙式的設計同樣能夠起到抗打擊能力,我們知道航母的抗沉效能,航母同樣不依賴艦體抵擋打擊,航母艦體鋼板也不厚,其飛行甲板是最厚的部位,也只有40~60毫米的厚度,艦體顯然更薄。而航母的抗沉性則來自隔艙式的設計,這種設計類似於防彈輪胎。還有一點就是儲備浮力,這是艦船抗沉效能重要的一點,現代艦船的儲備浮力都很高。
至於052D的鋼板厚度是多少我們並不真的知情,但題目所說的厚度並不嚴謹,不會高於這個厚度,這樣的厚度對於一艘驅逐艦顯然是厚了點,只所以這樣做,就是兔哥前文說的,防禦措施的改變。現代的艦船所面對的武器是以導彈,魚雷等為主力的兵器,這些武器都具備很高的速度,很強的穿甲能力,靠艦體硬擋是沒有用的,而是需要利用艦載武器系統,電子干擾系統,編隊聯合防禦系統,利用體系作戰系統進行防禦。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怎麼?7000多的噸位既想要艦隊遠端防空又想要反潛、反艦,還想要良好的續航性,你還想要裝甲?那這樣你也太貪心了吧。人家也9500噸級的阿利伯克級、萬噸級提康德羅加級、世宗大王級、055級的艦體的平均厚度不也是30毫米而已嗎?而且就算是以前1.5萬噸級的重型巡洋艦的主裝甲不也是隻有60-102毫米厚而已嗎?你這點厚度能幹嘛呀?連127毫米的艦炮都可以擊穿,更何況導彈呢?所以與其帶防不住導彈的裝甲那還要它幹嘛?
所以就是在這樣的指導思路路下,現在全球處航母以外的所有軍艦其實都是沒有裝甲保護的,都是放棄治療的,都是薄皮大餡的。因為導彈的出現讓裝甲和大口徑艦炮走向衰落,所以與其裝防不住導彈攻擊的裝甲浪費噸位,那還不如不裝了呢,省出來的噸位可以多帶幾顆導彈,我裝甲既然防不住你,但是我導彈能攔截你呀,只要你在命中我之前被我攔截那你大不了我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軍艦都往防空型軍艦方向發展的原因。
所以30毫米厚的艦體已經足夠了的至於最近幾年發生的撞船事故並不能歸罪於艦體只有30毫米,畢竟都是5000多噸級和9500多噸級的軍艦和10-15多萬噸的鉅艦相撞,以小博大可不是鬧著玩的,就像一臺小汽車和一臺重卡相撞一樣,當然是噸位小的吹虧啦。至於和商船相撞之後軍艦會不會沉就看損管給不給力咯,像挪威的那艘就是典型的損管不給力而沉沒的,美國海軍的損管以逆天著稱,哪怕是被烈性炸彈炸出一個7米多的大洞不也沒沉嗎?
回覆列表
如果軍艦和貨船相撞,誰會受損嚴重呢?大部分人可能會認為是商船,但是看似武裝到牙齒的軍艦卻有個“超薄”的面板,比如,經常在中國周邊轉悠的美國軍艦,今年發生了多起與商船相撞的事故,並且無一勝績,原因就是皮太薄。其實不但是美國,世界上大部分現在軍艦都是如此。例如,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艦體平均厚度僅3釐米,僅比1元硬幣大一點,中國的海軍驅逐艦052D也基本上處於這個水平,那為何現在軍艦艦體“皮薄餡大”?小編就帶你來看看。
眾所周知,在大艦巨炮的時代,當時的海戰就像回合制遊戲一樣,我打你一拳你換我一腿,這時候皮糙肉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畢竟誰能抗住對方的攻擊,誰就能獲勝。而且當時的炮彈命中精度那是產不忍賭,跟不會出現一發定勝負的局面。在射擊精度無法控制的阿情況下,加強自身的裝甲厚度就是最為可靠的報保命手段,可以說裝甲的厚度決定了生命的長度,因此,在哪個年代提供重型裝甲就成了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但是隨著反艦導彈和現在化技術的出現,現在的海戰已經變成了依雷達的非接觸原則。而且現在化的反艦導彈威力巨大,即使一米的裝甲厚度,在反艦導彈面前也是不值一提。所以,依靠裝甲和導彈“硬碰硬”的老路已經走不下去了,就像火槍的出現淘汰了中世紀的盔甲一樣,反正裝甲的厚薄與否,都是一枚反艦導彈都能搞定的了,那麼索性就捨棄厚重的裝甲,轉而裝備更多的電子裝置和武器彈藥,與其讓海軍軍艦被動捱揍,還不如讓敵人找不到你,將導彈消滅在來襲的路上,因此艦船的隱身技術開始大量應用,艦載主動防禦系統也就應運而生了,例如:宙斯盾艦“阿利伯克”級、中華神盾052D型為代表的現在海軍驅逐艦,電子干擾+導彈攔截+近防系統就是比金屬裝甲更加堅韌的盾!
現在導彈的突防難度遠遠超過大艦巨炮的時代,當然任何防禦都不可能是萬無一失的,萬一被導彈擊中怎麼辦?只能等待艦沉人亡麼?當然不是,這時候就要軍艦的最後一道防線:損管人員和損管系統出場了,當年二戰時,美國軍艦的損管修復軍艦的速度,比日本人炸航母的速度還快!可見損管的重要性。以上就是現代軍艦艦體“皮薄餡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