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59906趙
-
2 # 嶽陽樓記
我地多數人習慣上以正月初一為界。應以農曆大年初一為界。有道是:一年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即除夕夜(大年三十)半夜零時為分界線,超過零時即為下一年,比如農曆2020年大年三十(公曆2021年2月11號)為庚子年,農曆2021年正月初一(公曆2021年2月12號)為辛丑年。總之每個人的屬相是應以農曆計算的。
-
3 # 殘陽餘暉3
屬相當然以農曆大年初一為界。
臘月底前是鼠年(庚子年),大年初一後為牛年(辛丑年)。
屬相以農曆年為界,農曆的推算是天干地支兩兩相配得來的,庚子過了就是辛丑。
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是:子醜寅卯申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相配,就是農曆年的年號,今年是庚子明年就是辛丑。新曆(公元年曆)是西方傳入的,中國古代,都以天干地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
-
4 # 寶蓮至尊
哪有安24節氣定屬相的呀?屬相由年初算起,這一年是什麼年。立春是天氣情況,一年分24節氣,到哪個節氣就是哪個季節,和屬相一點關係都沒有。
-
5 # 半生浮沉皆看淡
批八字測命時,年柱是以立春,甚至具體到立春分秒來界定的。命理學上批命,正月是從立春到驚蟄為止!好比今年(2021年)立春是2月3日22:58:39立春,58分38秒出生年柱,月柱都是庚子年,已丑月,而39秒後出生,就變成了辛丑年,庚寅月!當然,如果您不相信命理一說也無妨,但老祖宗幾千年來都是這樣定下來推算下去的!
-
6 # 六扇門人jgy
屬相以立春為界,還是一大年初一為界,這裡有兩個答案。民國以前屬相以立春為界,民國開始以大年初一為界,算命的還是以立春為界。
-
7 # 塞外失馬翁
古法推八字算命時必須以節氣來劃分年月,例如今年臘月二十二日23時立春,二十三日以後就已是生在辛丑年,屬牛了,而不是非要等到正月初一。但一般人以春節為歲首來劃分也行。
個人認為,屬相和太陰曆都產生在農曆(太陽曆)之後,按理說應該以農曆立春節來劃分,但習慣上大家都以正月初一的春節為過年之日,那就以春節為界分屬相也無妨,選擇因人而異吧。
-
8 # 看風捲殘雲
每年有12個月,每個月有兩個節氣,正月立春建寅,寅月為一年的開始,每年都是從立春節氣開始進入寅月,所以屬相以立春為界,而不是以大年初一。其實月份的劃分也是嚴格按照節氣來的,建月節氣一到,就進入下一個月,看看萬年曆就明白了。
-
9 # 小易風
立春為屬相的交界點,2021年立春時間為2月3號22點58分,在這時間之前出生的皆為鼠寶寶,之後皆為牛寶寶,請大夥記住並告訴孩子們,老祖宗的文化不能丟。
-
10 # 樹德漢碩
中國有多種曆法,有相當一些人對各種曆法分不清楚而混淆。對公曆,農曆,陽曆,陰曆,節氣歷,干支歷,概念認識不足,常常而產生誤解。就說屬相以什麼為界這一點,許多人的認識就錯了。不少人以為是以農曆為準,即以大年初一為界為準。這其實是不對的。
我們現在民間使用之曆法,是幾種曆法合混在一起使用。現世界通用的公曆,我們也用,這公曆是從古埃及陽改造而來,是陽曆之一種,民間稱為“新曆”或“洋歷”、“西曆”,即與我們的農曆,“舊曆”“土歷”,“東歷”作有效區分。現行的公曆,一年365天或366天。是依據太陽一回歸年時間而創立的。我們的農曆實際是陰陽合曆,即陰曆陽曆合在一起便用。有人誤把農曆只當陰曆了。陰曆就是月亮歷,是以月亮執行規律而創制的。因為月亮朔望圓缺一次,週期用時長為29天12時44分5秒,曆法要日計整,於是取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十二個月是354或355天,與陽曆年有日差十到十一天。陰曆僅反映月亮朔望圓缺變化特點,重在月變,無法反映天時氣候變化,無法有效指導人從事農業生產。而中國古人在觀察月亮同時,也觀察太陽,依太陽執行規律特點而創造了二十四節氣,稱節氣歷。節氣歷也是陽曆的一種。二十四節氣的使用,便可指導農業生產及人生活。農曆,實質更多的是表示節氣歷的使用。二十四節氣,反映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冷暖寒暑變化過程,能很好的指導人從事農業生產及生活。因節氣是依據太陽執行特點而創設的,是陽曆。所以從公曆上看節氣日期是比較固定的,前後僅有一天之差。節氣不是很月亮而創的,與月曆無關。習慣使用陰曆月曆之人,不清楚節氣由來,也誤認為節氣是從陰曆的,所以誤認誤解了。
我們除了使用農曆外,還使用干支歷。即以干支替代具體的年月日時。干支紀時是有法則的。十干十二支組配成六十花甲子。干支紀年六十一迴圈,一回頭。年干支的變換,既不以公曆元旦為界為始,也不以陰曆大年正月初一為界為始。而是嚴格以交節氣立春為界為始終。十二生肖屬相,是緊附於十二地支不變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已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固定不變,支變屬相才變。所以,嚴格地說,年屬相變化,是以立春節氣為界而變,不是以大年正月初一為界的。
辛丑牛年,在臘月二十二日22時58分交立春,交立春前屬庚子鼠,交立春後立即要切換成辛丑牛。這是干支紀年切換的原則。從陰曆看節氣,這叫提前了,也有延後的,如今庚子就是正月十一日交立春,是延後,十一前是己亥豬,十一日交立春後才是庚子鼠。
-
11 # 嶺南芝麻官
中華文化受西方的影響,已經嚴重的倒退,許多人連天干地支五行這種基本的常識都不知道,反而對西方的12星座非常痴迷,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中國曆朝歷代都是以農曆和節氣歷並行的,說得簡單一點,就是月亮歷和太陽曆並行。
太陽曆與24節氣中國早期的歷法是以太陽的為主,在不斷的演化過程中,以當時黃河流域的氣候狀態為基礎,最後明確劃分出24節氣,用於指導農業生產,每個季節對應的名字非常精確地表明瞭當時的氣候特徵,例如一個簡單的驚蟄節氣,講的就是萬物開始復甦,地上的蟲子等都開始驚醒了,非常好的形容了當天的氣候。例如穀雨,這個時候正好到了我們種的水稻穀子,開始生長最需要雨水的的時候,因此完全是順應了自然的規律。剛剛過去的大寒就是說明一年到了最寒冷的時間。
農曆是怎麼來的呢?說完太陽曆也講一下月亮歷,月亮歷就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農曆,它的時間基本上是和月亮的盈虧是重合的,初一的時候月亮虧,到十五的時候月圓。為了和太陽曆進行綜合,所以每幾年會出現一個閏月。正常情況下就是19年中有7個閏月。細心的人就會發現,每逢19年,自己的農曆和新曆會是同一天,或者是最接近的,例如自己19歲,38歲,57歲,76歲時都是這樣。
所以只要稍微有一點中國傳統文化常識的人,都知道我們的中國曆法是以立春開始的,跨年的話自然是從立春開始計算的,去年是庚子年,也就是說過了今年的2月3號立春之後就是辛丑年了,你學會了嗎?
-
12 # 李太元391
中國的農曆法無疑是農耕文明的歷史產物,其以十天干、十二地支配列的四季節令,時至迄今依然被沿襲!所謂“屬相”的鼠、牛、虎、兔……不過是後來強加的,而實質則是干支而已。比如,今年是所謂的“鼠年”,而實質則是庚子年,即天干的第七位與地支的第一位相配列,通俗些講應是“子年”,因為十二地支正好配對十二屬相。而明年即辛丑年,恰好是地支的第二位,亦即“丑年”,而習俗則稱“牛年”。至於屬相應以立春為界還是大年初一為界?以十天干、十二地支的本意看,當然應以“立春”為界!不過,在農曆法上由於是天干與地支的配列,故立春實難以把握,至少在農俗上就是這樣。於是,便衍生了大年這麼個固定節曰,因此所謂的屬相則以大年三十晚零點為界。呵呵!對於屬相的界線之困惑並不奇怪,更有人將元旦之後便稱“牛年”,其實看看日曆便清楚啦!還是以權威的日曆定屬相為準較妥,當然在民間的江湖術士哪裡卻是依立春為準,那就另當別論了!
-
13 # 文都楊稼
這個問題確實問的好,因為2月3號是“立春”節氣了,也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開始,更是一年新春伊始,永珍更新的開始。
“立春”節氣在黃赤交角上,是地球到達太陽黃經面315°,立春這天,是當年屬相的真正開始,象2021年“立春”是2月3號(農曆臘月廿二)晚上22點59分,也就是說“辛丑”牛年屬相應當從2月4號凌點前一個小時算起;算命理的時候,臘月廿三至大年三十出生的人應當叫“假鼠真牛”,是真正屬牛的。
老黃曆上“十二日建”是算日子好與壞的,2月2日是“辛已日”,日建是“定”日,3號是立春節氣,是真正的正月開始,所以這天仍是“定”日。
從古至今,生活中的人們為了便於記憶,一般都是以除夕夜與春節的零點為屬相的交替,在現實中這是錯誤的,若是屬相以以春節為界,農曆有的年份有閏月(一年13個月),這樣每年的日期就不一樣了。
-
14 # 容姐花語
去年的時候,我們鄰居家生了一個寶寶,生日是陽曆的1月2號,也就是臘八節那一天,她家說孩子是屬鼠的,因為已經過了元旦了。那時我就告訴她,她家的寶寶應該是屬豬。那屬相是以陽曆年為界,還是立春為界,再或者是以陰曆年為界呢?
屬相如何界定呢?容姐是河北石家莊晉州農村人,在我很小的時候,老媽就告訴我,說人的屬相有12個,也就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神猴有雞,戌狗亥豬”,一個人到底是屬什麼,都是按照除夕這一天夜裡12點為界的,如果是12點以前出生的,屬相就是上一年的屬相,如果是12點以後出生的,屬相就是來年的屬相。
那怎麼過生日比較準確呢?雖然屬相都是按照陰曆年的說法,可是這種方法過生日,有的人生日會好幾年才過一次的,就比如閏年的2月29,這就需要是閏年的時候,陰厲二月才會有29,如果是不閏月,那就是28天。按照這樣的演算法,就需要幾年才過一次生日。
而且陰曆的月份,一個月有的時候是30天,有的是29天,再加上閏月的推算,這樣算下來,陰曆生日就是不準確的。而陽曆的生日,每年都會是那幾天,這樣算下來就會比較準確了。不過在容姐所在的河北石家莊晉州這裡,我們過生日還都是按照陰曆過生日的。
綜上所述,雖然陽曆過生日比較準確,但是屬相還是會是以春節為界的,這一點,在我們這裡是沒有改變的。不過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懂這些,因此有的會把元旦作為屬相的界定。至於立春,只是二十四節氣的開始,並不是屬相更替的開始。 -
15 # 法界宇宙
請大家記好了:規範的令多數人信服的是以立春日為界,不是大年初一為界!引申啟示:建議修改曆法,統一規範,訂立標準,建立以立春日為歲首的中華歷,超越時間曆法流派之爭,改變時間格局,進而修正空間格局,以新面貌迎接大中華盛世!
-
16 # Simple雨滴禾
看到這個問題,毫不猶豫地認為答案是大年初一。
緣何如此果斷回答?
因剛剛想知道離過年具體還有幾天,所以恰好查看了日曆,由於看得仔細,也注意到了這個細節。
今年立春是2月3日,日曆顯示的是庚子鼠年 。
直到2 月11日除夕,日曆依舊顯示的是庚子鼠年。
而到2月12日,即今年春節,也就是大年初一,在這一天,日曆顯示則立馬變為辛丑牛年。
如此說來,屬相自然是按春節即大年初一為界,而並非以立春為界。
-
17 # 蔚蔚姥爺219
模糊之題模糊答,屬相應從何時論。歲數應從何算起,請君在此論一論。都說氣體大寒交,難道《內經》有錯因。
一、屬相在此區域以立春論。
立春為一年之首,表示一年的開始。時間和象的對應從此生成。也就是說立春的時分秒到來,秒針指時為前屬相,秒針一沿為後屬相,實而奇觀,不能耽擱。也就是古人在此地算命,公雞一抬頭為前相,低頭為後相之理。實屬推命理學之較辯,難以理清。
二、歲數之說,來自大年初一。吃了水餃長一歲。
大年初一,在此區域都知道。貼對聯、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少輩到老輩去拜年。老輩問曉 : 今年多大歲數。總應知道,吃了水餃長一歲,孩童都知到。吃了水餃增一歲,在此區域都知曉。
虛歲和實歲(週歲)之差,誰都知曉。大年三十吃水餃,吃水餃前生人為去年,端上水餃生人為新年。上下相差不到一小時,歲數可差一歲。這就是夲地間習俗,誰能知曉。問父母只能觀天上的星辰,父太忙母哪顧的誰能知道。
三、觀《內經》大寒節氣為標準,按水滴記時間推到咱的鐘表。
上為夲人見題所答,定有不妥之處,見倔文請議指正。期盼,盼識面全。
-
18 # 袁聰
這個提問完全是錯誤的提問;該提問者完全是混淆視聽、混沌是非、顛倒黑白、班門弄斧、不懂裝懂、裝逼裝象、濫竽充數的提問。
立春:是屬於農曆曆法,換句話說是屬於天氣氣候曆法、氣候季節性曆法。
大年初一:是屬於中國上古、遠古古歷老皇曆(軒轅黃帝歷)曆法;是屬於中國有史料可考第一個政治歷史朝代———夏朝的歷法,史稱夏曆;後來歷朝歷代習慣性的俗稱統稱——陽曆與陰曆並用的歷法,換句話說是指年、月、日的歷法,白天為陽、黑夜為陰,所以也可以叫陽曆曆法、人們通常習慣性的習俗上叫陰曆曆法;實際上是中華文化中的陰陽學說、用天文自然現象、自然規律和叢林法則,稱之為:陰陽曆的歷法,史稱———陰陽曆。
中華文化人文自然科學哲學與哲理思想———宇宙萬物、自然物質世界的自然規律和叢林法則———宇宙混沌之始天地一片漆黑(也就是我們現代天文學家、天文物理學家所說的宇宙原點大爆炸),混沌初開,氣之輕輕上浮者為天,氣之沉沉下凝者為地,才有了天地之間的光明(白天)與黑暗(晚上);先有陰、後有陽,以陰抱陽,以陽負(轉)陰,陰在前,陽在後,中華文化稱之為:陰陽學說,因此,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先人習慣性的習俗稱之為———陰曆。
屬相:從某種一定程度和意義上講,不是農曆曆法,也不是老黃曆的歷法;不是年、月、日時間陰陽曆、陽曆、陰曆的歷法理解認知的說法和概念,而是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採用通用的————天干地支紀年曆法,換句話說就是採用通用的———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花甲子、六道輪迴的歷法。
屬相:從真正的意義上講、從原理和道理上講,是從天干地支紀年曆法開始算起,是從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花甲子、六道輪迴的歷法開始算起,而不是從提問中的立春季節性氣候農曆曆法(俗稱老黃曆)開始算起,或者說不是從提問中的大年初一年月日時間性陰陽曆(陰曆、陽曆)曆法開始算起。
-
19 # 使用者亨通
屬相是以立春為界的,不是大年初一。因為陰曆是立春為一年的開始。比如說,臘月二十八立春,那臘月二十八就是當年的第一天。又比如說,2020年是鼠年,臘月二十八是立春,生在臘月二十八的孩子就應該居牛,不是居說鼠。以此類推。
-
20 # 會當—茶農
屬相的前身屬於地支概念,地支源於十二闢卦,歷史相當久遠,早於曆法。
上古時期,古人對時間定義了四時,用四象來表示。而後升級到了十二闢卦,代表十二月,古人觀察到這一天白天的時間最短,往後的白天時間越來越長,所以將冬至視為一年的結束,也稱為陰之盛。而冬至之夜稱為陽之初動,古人有把結束和開始看作是同時發生的思維模式。所以,冬至那個月份看作是十二個月的開始,定義為地支之首:子月。十二訊息卦套用於日,就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深夜便至子時,又一日的開始。這時中國曆法的形態已初具模型。
後來古人在應用十二闢卦觀察氣象的同時發現,當陽氣升至三陽之時(即當代天文的太陽到達黃經315°),氣象有了大的變化,此時萬物復甦,古人將此日看作是生髮的開始,相當吉祥,故稱此日為三陽開泰,此時又剛好吻合四時之春。後人就將此日定為立春。同時將此日看作一年的開始,而此日所在的月成為建寅月。寅月的地位也慢慢的隨立春日為年開始而定義為月之首。隨著記述越來越多,古代的歷法不斷完善,乃至後來出現了顓頊歷、黃帝歷。
由於十二闢卦是以觀察太陽規律為迴圈的記述,但他卻符合不了月亮的圓缺規律,於是古人就產生了加加減減和潤月的方式來調和,至夏朝時,曆法在前面的基礎上基本總結完善,就形成了接近於我們今天所使用的陰曆的歷法,而此時的年的迴圈就與立春時有錯開。
至於將現在的春節定義為過年,那是近代的事。古時沒有春節這個節日。
所以,如果要說屬相從哪一天算起,當然是立春開始,因為屬相在它原本的屬性中只是一個生克刑害或旺相休囚的關係。跟你屬什麼動物無關。
而且從命理學來算,也是以立春為界限,精確到秒。如果要拋開老傳統或古法應用不說,那你怎麼算都沒有關係,甚至有人以元旦算。
(2021年2月3日22點58分39秒立春)
回覆列表
一般人們論十二生肖以農曆為準,有人問你虛歲多大了屬什麼的,大都是以農曆地支為標準。例如現在是快過年了陽曆以是辛丑年(牛年),但論農曆還是庚子年(鼠年),因為還沒過春節,一般人問多大了,你會說過年了就多大了屬什麼什麼的,所以應該是以大年初一為界,要是在易學說八字四柱,必須以立春為界,例如眼下還沒立春論年柱還是庚子,如果打春就得排成辛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