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770541302

    雖然當時盟軍已經佔據了義大利南部,可以從義大利方向攻擊德國本土,但是進行諾曼底登陸依然有必要的。

    在1943年北非戰場的戰事結束後,盟軍迅速開始了對義大利的作戰,首先就是登陸西西里島,並開始以此為跳板進攻義大利南部地區。但是德軍也知道義大利戰場的重要性,其總指揮官凱塞林元帥建立了包括古斯塔夫等諸多防線,並在薩勒諾、安其奧、卡西諾等地區進行了一系列作戰,給盟軍造成了重大打擊。

    但是由於德軍實力不足,因此後來收縮防禦,主要在義大利北部防守,而盟軍則佔據了義大利南部。但是此時盟軍已經很難進攻義大利北部了,而且義大利和德國之間是山區,不利於盟軍的推進。同時,即使盟軍推進過去,也會受到多個方向上的德軍的反擊,作戰風險也很大。

    而在諾曼底等這些法國西部地區,登陸後主要是平原等地形,十分適合部隊的展開,而且屆時也可以形成對德軍在三個方向上的壓力,這樣一來對於盟軍的對德作戰也是很有幫助的。直到德國戰敗投降,其在義大利方向一直派有重兵,而凱塞林元帥也是在義大利北部一直和盟軍僵持不下。

    因此,綜合而言,在西歐地區開闢新戰場是很有必要的。

  • 2 # 靜夜史

    當然有必要!1943年7月9日,美英盟軍發起了“西西里島登陸戰”,這是二戰期間著名的登陸作戰之一,對當時的義大利產生了極大的震懾。

    隨即,美英盟軍攻入義大利本土,義大利國內起義軍推翻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統治,隨即倒戈加入同盟國。

    我們看二戰時期的軸心國之間互相挖坑,比如蘇日在諾門坎死磕時,蘇德簽訂《互不侵犯協議》;在蘇德激戰正酣時,日本襲擊珍珠港;在希特勒磨刀霍霍向蘇聯時,墨索里尼請求希特勒擺平希臘耽誤了時間等。

    其實,除了軸心國之間互坑,在同盟國內部,也是勾心鬥角不斷,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比如蘇德戰爭最困難的時候,斯大林要求美英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但是美英方面除了援助蘇聯,軍事上按兵不動,意思就是想要蘇德兩敗俱傷;而在蘇德戰爭出現轉機時,美英軍隊終於有所動作,不過他們並沒有按照斯大林的設想,直接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從希特勒後面插上一刀,而是繞了個遠路,千里迢迢跑到義大利的西西里島來了個登陸。

    美英盟軍之所以先跑到義大利去,主要在於丘吉爾的主張,在這位英國首相看來,地中海至關重要,不能讓德意兩國在地中海橫行,這對於英國的中東和北非的殖民地是個巨大的威脅。而美英盟軍在西西里島登陸後,義大利很快投降,調轉槍口打擊法西斯,英國在地中海的威脅解除,英國沒有了後顧之憂!

    二戰時期,丘吉爾的小算盤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增加了同盟國軍事力量的損失,比如在遠東的緬甸戰場,正是由於丘吉爾想要保住緬甸殖民地的自私想法,一再阻撓遠征軍入緬作戰,直到日軍全部攻佔緬甸,錯過了入緬作戰的最佳時機,才讓遠征軍出國作戰,其結果就是遠征軍在緬甸戰場浴血奮戰,但最後因為英國軍隊的扯後腿導致作戰失利,美國援助我們的滇緬公路也被日軍封鎖,我們的抗戰處境更加危險!

    2、義大利的地位無足輕重

    義大利雖然投降了,但是在德意日三國軸心中,除了拼命扯德國後腿,義大利的作用實在是微乎其微。

    此時蘇德戰爭的形勢還沒有出現特別明顯的局勢,所以美英盟軍的設想就是在義大利慢慢磨,等到蘇德雙方都傷亡得差不多時,再大舉出擊。

    一般而言,控制了義大利的亞平寧半島,對岸的巴爾幹半島應該是囊中之物了,如果美英盟軍從這裡向北進攻,勢必能極大地威脅希特勒的側翼,幫助蘇聯更快地取得勝利。

    但美英盟軍偏不,就是要順著狹窄的義大利半島一步步向北進攻。

    我們看歐洲地圖就知道,義大利半島多山,再加上狹窄的特點,根本就不利於機械化部隊的大規模挺進,而且,義大利和德國之間還不是鄰國。

    其實這都還好,關鍵是義大利和德國之間,橫亙著一條巨大的山脈-阿爾卑斯山。

    今天的我們,吃著阿爾卑斯棒棒糖,可否想過,這條長1200千米,寬130-260千米,平均海拔約3000米的巨大山脈,對於機械化部隊來說意味著什麼。

    所以,這也驗證了上面的判斷,這條線根本就不是為了牽制希特勒的,而是為了滿足丘吉爾的小算盤!

    所以,直到1944年上半年,蘇德戰爭出現徹底逆轉,蘇軍發動“十次斯大林突擊”將德軍徹底趕出蘇聯國境後,美英盟軍才組織了規模宏大的“諾曼底登陸”!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3 # 戰略論

    義大利戰場地形複雜、河流眾多,大部隊的挺進只能依靠有數的幾條公路線,迂迴作戰的可能性也小,加上義大利是一個狹長的半島,正面過窄,所以防守者可以在陸路很容易的阻止進攻一方,而進攻一方的數量優勢有無法有效發揮。但是憑藉上述的理由並不能就判斷義大利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而盟軍選擇從義大利攻入歐洲的意圖是愚蠢的。

    我們在看到義大利過於狹窄帶來的正面防線的縮短的益處的同時,還要看到義大利東西兩條漫長的海岸線,而這對於沒有制海權的軸心國一方是致命的,盟軍可以利用其兩棲登陸的能力直接選擇在義大利的北部登陸,那裡是波河平原,雖然河流眾多但是當時德軍在哪裡幾乎沒有防守兵力,所以可以有很大機會一舉切斷整個義大利德軍的後路,然而盟軍當局採取更為謹慎的方案,從義大利的最南端登陸,一步一步靠陸軍向北艱難的挺進。

    這樣盟軍在現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和空中優勢的情況下,用了4個月的時間一共前進了70英里,而他們距離羅馬還有80英里。而且盟軍並未給予德軍以重創,相反盟軍在各方面佔優的情況下仍舊損失慘重。聯軍在義大利投入了30個師的兵力,而德軍僅有22個師,由於德軍師的兵力一般都不足額,雙方實際的兵力對比是2:1,所以在義大利的繼續進攻就戰略投資而言對盟軍是不利的。

    無論如何義大利戰場都只能作為一個輔助性的戰場,目的是儘可能牽制德軍的兵力,以便減弱德軍在法國境內的防禦,保證諾曼底登陸的成功。盟軍在義大利戰場既無法展開其優勢的兵力,也無法發揮其空中的優勢,所以在諾曼底開闢新的戰場就非常有必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手後可以做兄妹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