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可以簡化為“大型軍用飛機機組成員危機情況下如何逃生”。眾所周知,現在的戰鬥機都設有彈射座椅,危機情況下駕駛員只需啟動彈射就有很大的機率與事故飛機分離,並藉助隨身降落傘完成著陸。
但是客觀而言,戰鬥機駕駛座艙的特點本身比較適合一觸即發的彈射座椅,反觀諸如運輸機、加油機等大型軍事飛機,因為其機艙上下距離更大、機艙頂部的厚度、複雜程度更高,在實際應運中其實並不都適合使用彈射座椅。對此,我們就來簡單的瞭解一下......
先來說說轟炸機。比如基於圖-16發展而來的轟-6系列,該型轟炸機就設定有彈射座椅系統。不過需要說明的一點是,轟-6系列雖然沿用了圖-16的彈射逃生方式,但在具體操作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比如圖-16當初使用的是順序彈射,即尾炮手先彈,然後是兼職無線電通訊的投彈手、再然後是1號Navigator和2號Navigator,緊接著副駕駛員彈射,最後才是駕駛員彈射;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除了這一彈射順序外,其中尾炮手、投彈手、2號Navigator都是向下彈射,其餘位置向上彈射。如今的轟-6K不僅彈射技術和效率大幅提升,而且均是採用向上彈射。
再比如目前世界範圍內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B-2,它雖然外形獨特、時常被認為是採用了外星科技,但依舊還是要靠彈射座椅保證飛行員的生存機率。當然,既然是最好的轟炸機,那麼它所採用的彈射座椅也不會太差——ACE-II彈射座椅;包括F-22、B-1B、F-15/16等飛機採用的都是該型號的彈射座椅。
再來看看運輸機的逃生方式。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大型運輸機都沒有配備相應的彈射座椅系統,而是採用了側位設定逃生門的設計,這也是多種原因導致的結果。首先大型運輸機的機體設計就不適合彈射系統,其次運輸機所處環境相對戰鬥機等機型要安全一些,再次運輸機發動機多、機體厚實、飛行高度高,所以遇襲後可供機組成員反應的時間較長......
而大型加油機一般也是從運輸機改進而來的,所以同樣也不具備設定彈射系統的客觀條件。不過諸如戰鬥機的夥伴加油機則是設有彈射系統的。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簡化為“大型軍用飛機機組成員危機情況下如何逃生”。眾所周知,現在的戰鬥機都設有彈射座椅,危機情況下駕駛員只需啟動彈射就有很大的機率與事故飛機分離,並藉助隨身降落傘完成著陸。
但是客觀而言,戰鬥機駕駛座艙的特點本身比較適合一觸即發的彈射座椅,反觀諸如運輸機、加油機等大型軍事飛機,因為其機艙上下距離更大、機艙頂部的厚度、複雜程度更高,在實際應運中其實並不都適合使用彈射座椅。對此,我們就來簡單的瞭解一下......
先來說說轟炸機。比如基於圖-16發展而來的轟-6系列,該型轟炸機就設定有彈射座椅系統。不過需要說明的一點是,轟-6系列雖然沿用了圖-16的彈射逃生方式,但在具體操作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比如圖-16當初使用的是順序彈射,即尾炮手先彈,然後是兼職無線電通訊的投彈手、再然後是1號Navigator和2號Navigator,緊接著副駕駛員彈射,最後才是駕駛員彈射;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除了這一彈射順序外,其中尾炮手、投彈手、2號Navigator都是向下彈射,其餘位置向上彈射。如今的轟-6K不僅彈射技術和效率大幅提升,而且均是採用向上彈射。
再比如目前世界範圍內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B-2,它雖然外形獨特、時常被認為是採用了外星科技,但依舊還是要靠彈射座椅保證飛行員的生存機率。當然,既然是最好的轟炸機,那麼它所採用的彈射座椅也不會太差——ACE-II彈射座椅;包括F-22、B-1B、F-15/16等飛機採用的都是該型號的彈射座椅。
再來看看運輸機的逃生方式。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大型運輸機都沒有配備相應的彈射座椅系統,而是採用了側位設定逃生門的設計,這也是多種原因導致的結果。首先大型運輸機的機體設計就不適合彈射系統,其次運輸機所處環境相對戰鬥機等機型要安全一些,再次運輸機發動機多、機體厚實、飛行高度高,所以遇襲後可供機組成員反應的時間較長......
而大型加油機一般也是從運輸機改進而來的,所以同樣也不具備設定彈射系統的客觀條件。不過諸如戰鬥機的夥伴加油機則是設有彈射系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