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溫暖臨沂
-
2 # 宇宙中的一真法界
粟
粟姓在歷史上很罕見,所以宋代《百家姓》中沒有收錄。粟姓出自華夏最古老姓氏之一的粟陸氏,伏羲後人。漢有粟融,字客卿。清有嘉慶舉人粟應宏。中國姓氏集:清時有粟耀,渾源人,字仲然,道光時進士,累官湖北按察史。此外,有宋姓人躲避官府追殺改為粟姓。此外,滿族中有粟姓。
青
閉
閉姓起源於唐玄宗時期,由山東曲阜白馬街出遷廣西,當時的先祖在當地很有影響力,威望也很大。也因此,遭到妒忌。後來,其先祖流往各地,其中有一個人來到了廣西貴港市三里鎮水仙村落戶,繁衍後代,從此日益興旺。如今閉姓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橫縣馬山鄉、貴港市蒙公鄉、崇左市、馬山縣、靖西市、天等縣上映鄉、防城市等地,都有閉氏族人分佈,已為廣西壯族大姓。
鑑
鑑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但如今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不知大家的身邊有沒有這個姓。目前主要分佈在河北邯鄲大名縣,山東濟寧魚臺縣、青島平度市、東營市、萊蕪市,北京市,安徽省的蚌埠市,河南省的商丘市永城縣,臺灣等地,均有鑑姓族人分佈。
百
-
3 # 馭知
《百家姓》中沒有收錄的姓氏不單隻某一個,嚴格來講可能有成百上千。一些時有聽聞的姓氏也沒有,如:鄺、刑、代、付、粟、遲、南、招、撒、區、展、曲、樓、拓、歲、過、弋、肖、良、英、樸、遇、刀、昂、保、賓、承、達、端、歷、蘭、力、蘆、門、冒、仕、節、尋、勝、隨、團、宛、衣、宜、苑等等。這其中有兩個現在很常見的姓氏:肖姓和付姓是沒有的,我們來說說這兩個姓氏。
在古代,“肖”姓極為罕見,不僅宋代《百家姓》中沒有,明代《千家姓》中都不曾見到“肖”姓,只有明凌迪知的《古今萬姓通譜》中,才首次出現“肖”姓。而蕭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北宋年間,遼國契丹族的五個世族全為蕭姓,為遼國第一大姓。現在“肖”和“蕭”是通用的,一般人以為“肖”是“蕭”的簡化字,但國家公佈的《簡化字總表》中沒有“蕭”簡作“肖”,即“蕭”不能簡作“肖”。“付”姓通“傅”,“傅”與“付”同祖同宗,在當代“付”是“傅”字的白字,而傅姓在百家姓排84位。
據考證,華人的姓氏為11969個,其中單姓5327個,複姓6642個(絕大多數為少數民族姓氏);目前仍在通用的漢姓約3050個。而百家性只收錄了500左右的姓氏,所以,宋版《百家姓》中沒有的姓氏何止一個。
另外,很多姓氏在《百家姓》中沒有,但有一個姓氏卻絕無僅有的在其中出現兩次,這個姓就是“鬱”姓。其中一個排在181位:鬱單杭洪,另一個在284位:池喬陰鬱,後面的“鬱”本是古體字——鬰。宋版《百家姓》中所編排的“鬰”、“鬱”兩姓——現在的“鬱”字,實際為“鬱”字的繁體字。當今,在社會生活、社交關係等活動的實際運用中,兩姓已經被視為一姓,互不分彼此。故“鬰林”、“鬱”兩姓之姓氏源流、氏族典故、宗祠對聯等宗族文化,亦視為相同。
-
4 # 花近高樓1
《百家姓》中沒有收錄的姓氏挺多的,像我接觸過的人中,仉、提、野、殿、印、南等等,都為自己的姓氏沒有被收錄進《百家姓》耿耿於懷。
但怨氣最大的,應該是姓隋的,隋姓的人口大約有46萬,排在大姓姓氏中第203位(根據2012年調查結果)。
歷史上結束南北朝對峙的就是隋朝,作為一個大一統的朝代,就被這樣忽視了,也難怪他們有怨言了。
《隋唐英雄傳》《隋唐演義》這些文藝作品哪一個不是耳熟能詳,被大家津津樂道,為什麼就如此吝嗇,沒有在《百家姓》中給隋姓留一席之地呢。
歷史上姓隋的名人也不少,元代人隋業昌、懷遠大將軍隋寶,……
當今隋姓名人以體育界為多,而且以美女著稱,如花樣滑冰世界冠軍隋文靜、鉛球運動員隋新梅、遼寧足球隊員、大連人隋明雲、隋波以及八一足球隊員隋東亮,中國女籃第一美女才女,主力隋菲菲等。
回覆列表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說起《百家姓》,每個華人都能說出這兩句。《百家姓》,是一篇關於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獻記載,成文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68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124個。
《百家姓》採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對於中國姓氏文化的傳承、中國文字的認識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這也是能夠流傳千百年的一個重要因素。《百家姓》因此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
首先,一些小姓由於人口基數少,最容易被時間老人而淘汰。中國姓氏3000多個,常見姓氏三百多個。其中,排名靠前的百家大姓的人口達十一億左右,約佔全國總人數的87%,是中國的主體姓氏。而剩下的近2700個姓氏都是小姓,如此多小姓來分剩下不多的人口,自然不夠分,一些小姓自然而然的就被淘汰了。
其次,古代的一些貴姓逐漸成了“瀕危”姓氏。古代,尤其是先秦時期,姓氏一般由嫡長子繼承,其他子女只能另立門戶。比如夏商周三代的國姓分別是姒、子和姬,現在都十分罕見了。曾經的輝煌不代表什麼,這些貴姓最終還是衰落了,這就是歷史規律。不過,從這些貴姓衍生出得姓氏卻很多,像姒姓衍化出了夏、曾、鮑、歐陽、夏侯等姓氏;子姓衍化出湯、殷、商、林、王、孫等173個姓氏;姬姓衍化出得姓氏就更多了。 再者,複姓衍化為單姓。有人統計,中國現存複姓有81個,而歷史上曾出現的複姓要多的多,這些複姓都去哪了呢?大多數的複姓都衍化成了單姓。戰國時趙國將軍趙奢被封為馬服君,其後代就以其封地馬服為姓氏,後來逐漸簡略為馬姓。許多複姓也是同樣情況,或將複姓拆開,或諧音轉音,或拆字家部首,而衍化為眾多的單姓。此外,歷史上曾經還有許多少數名族複姓和外來複姓,如鮮卑複姓、西域複姓、契丹複姓、女真複姓等,甚至還有來自天竺(印度)、高麗(朝韓)、日本等國的複姓。其中很多複姓因其名族淡出歷史舞臺而消失了。
最後,某些姓氏因為某種忌諱,而成為惡姓或以上不好的姓氏,便逐漸消失了。先說惡姓,現代中國最古怪的姓氏有難、死、黑、老、毒等,其中難、死是最西遊姓氏冠亞軍,這些字在漢語裡都屬於十分不好的字眼,能傳承下來堪稱奇蹟。個別古代帝王有給人賜惡姓的癖好,像武則天就曾給王皇后、蕭淑妃及李唐皇室的成員改姓為蟒、梟、等。另外,因習俗的改變,一些姓氏有了不好的意思,像有些動物姓豬、蛇、狗等。還有,諸如避諱、避禍等原因,某些姓氏也逐漸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