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參加《以團之名》,也讓宋樂謙在短時間內,就捕獲了大量的迷弟迷妹,很多人因為他帥氣的外型、開朗的性格而路轉粉,即使知道他是一個會寫歌的大男孩,也一定會覺得,他和其他男團裡面會寫歌的成員,沒什麼不一樣。
就會寫歌這一點來講,宋樂謙確實和別的男團創作成員、甚至所有的唱作人,沒什麼不一樣。但就宋樂謙寫歌的流程來講,卻又相當不一樣!
正好,宋樂謙在1月24日,發行了第一首自己個人的獨立作品《你去哪兒了》,而這首作品,可以為這種不一樣,作出最詳細的詮釋。
《你去哪兒了》不僅是由宋樂謙填詞作曲,他本人還擔任了編曲、製作及和聲的工作。可以說,除了錄音這樣的幕後技術活,這首歌曲和音樂有關的部分和過程,他都參與了。
這種面面俱到的參與,在身份認定上,就是全能音樂人。
而在男團這個領域,能寫歌的成員,有;但全能型的音樂人,很少。
甚至可以說,從音樂的角度來講,宋樂謙就是一個能夠一人成團的音樂人。在音樂的世界裡,他可以是詞曲擔當、歌手擔當、編曲擔當、製作擔當、和聲擔當……沒有什麼他不可以擔當。
作為宋樂謙的第一首個人作品,《你去哪兒了》也是一首充滿律動感的作品,整首作品有著Motown式的Funk底架,但和現在很多Funk型別作品不同,《你去哪兒了》一聽就是當代、時下的作品,而不是那種從音色到節奏,完全一比一復刻的操作。
這個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氣質。
氣質是一種很玄的說法,但這卻是一種獨立於音樂風格和技術之外的存在。表現在《你去哪兒了》這首作品裡,明明是七十年代的Funk音樂,但這首歌曲在氣質呈現上,卻就是能夠給你一種充滿朝氣與活力,像是七八點鐘太陽的光澤。
這種氣質,說白了,就是宋樂謙將自己的少年心氣、健康活潑、簡單快樂,以靈性的方式融入了創作裡。讓音樂曲風為自己服務,隨著自己的心情起落和搖擺,而不是以一個音樂工匠的方式,受困於風格的限制中。
另一方面,由於同時擔任了作品的編曲、製作與和聲,也讓《你去哪兒了》更是一首完整的複合作品,而不是用編曲伴奏歌曲的合成。
作品從一開始,就是就很好地運用和聲及管樂,形成歌曲主人聲的延伸感,這種延伸既可以延伸作品的旋律線,讓旋律變得更立體、更有層次,同時也能形成與器樂的對話感。
比如在“我看著你不知所措”這句裡,宋樂謙就讓歌曲旋律與吉他掃弦形成了對話。而這種對話更形成了另一種化學反應,既旋律線條上的小即興,這種小即興,是很難透過單一的歌曲創作可以完成的,必須是在一個像《你去哪兒了》這樣複合型的音樂創作環境裡,才有可能出現並生成。
甚至你也可以說,《你去哪兒了》這首歌曲的創作,近似於Live。而Live對比單純的錄音室作品,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時候歌手都不知道下一句會發生什麼,會有什麼新的即興出現。《你去哪兒了》就是這樣一首作品,它有典型的Funk律動,但它更有Funk音樂初心的那種活力、心氣,那種用節奏和律動來激發的創造力。
這種從詞曲到編曲製作一體化的創作,也決定了宋樂謙的音樂基因,更接近於李榮浩、郭頂、胡彥斌這一卦的音樂人。他們的作品,不僅僅只是歌曲層面的好聽,精製層面的精良,而是歌曲中有編曲,編曲中又不斷生出新的歌曲。
除此之外,作為一個學習古典音樂出生的音樂人,因為音樂早已經成為一種血液,所以宋樂謙在流行音樂的創作上,從一開始就可以跳過那種賣弄技術、證明自我的環節。所以,才有了《你去哪兒了》這首歌曲,無比輕快、悅耳、自然、流暢、洗腦的旋律。而且,並不俗氣,就像同樣能把神曲寫得毫不俗氣的“火星哥”和“黑眼豆豆”那樣。
作為一個出生於香港,並在國外長大的歌手來講,中文也是宋樂謙音樂路上正在學習和克服的一個專案。不過,雖然宋樂謙在演唱《你去哪兒了》這首作品時,會有一些奇怪的口音,但有時候這種口音,恰恰也是一個歌手的辨識度。體現在這首歌曲和宋樂謙整個人設上,反而有著比較萌的親切感。
畢竟,當所有的男團成員,都以字正腔圓的方式演唱歌曲時,像宋樂謙這樣的“口音哥”,反倒因此跳出了工業化的魔咒,有了演唱時Sunny雨露的氣息。
這,也是《你去哪兒了》這首歌曲,讓人覺得特別Sunny和自然味道的原因吧!
這次參加《以團之名》,也讓宋樂謙在短時間內,就捕獲了大量的迷弟迷妹,很多人因為他帥氣的外型、開朗的性格而路轉粉,即使知道他是一個會寫歌的大男孩,也一定會覺得,他和其他男團裡面會寫歌的成員,沒什麼不一樣。
就會寫歌這一點來講,宋樂謙確實和別的男團創作成員、甚至所有的唱作人,沒什麼不一樣。但就宋樂謙寫歌的流程來講,卻又相當不一樣!
正好,宋樂謙在1月24日,發行了第一首自己個人的獨立作品《你去哪兒了》,而這首作品,可以為這種不一樣,作出最詳細的詮釋。
《你去哪兒了》不僅是由宋樂謙填詞作曲,他本人還擔任了編曲、製作及和聲的工作。可以說,除了錄音這樣的幕後技術活,這首歌曲和音樂有關的部分和過程,他都參與了。
這種面面俱到的參與,在身份認定上,就是全能音樂人。
而在男團這個領域,能寫歌的成員,有;但全能型的音樂人,很少。
甚至可以說,從音樂的角度來講,宋樂謙就是一個能夠一人成團的音樂人。在音樂的世界裡,他可以是詞曲擔當、歌手擔當、編曲擔當、製作擔當、和聲擔當……沒有什麼他不可以擔當。
作為宋樂謙的第一首個人作品,《你去哪兒了》也是一首充滿律動感的作品,整首作品有著Motown式的Funk底架,但和現在很多Funk型別作品不同,《你去哪兒了》一聽就是當代、時下的作品,而不是那種從音色到節奏,完全一比一復刻的操作。
這個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氣質。
氣質是一種很玄的說法,但這卻是一種獨立於音樂風格和技術之外的存在。表現在《你去哪兒了》這首作品裡,明明是七十年代的Funk音樂,但這首歌曲在氣質呈現上,卻就是能夠給你一種充滿朝氣與活力,像是七八點鐘太陽的光澤。
這種氣質,說白了,就是宋樂謙將自己的少年心氣、健康活潑、簡單快樂,以靈性的方式融入了創作裡。讓音樂曲風為自己服務,隨著自己的心情起落和搖擺,而不是以一個音樂工匠的方式,受困於風格的限制中。
另一方面,由於同時擔任了作品的編曲、製作與和聲,也讓《你去哪兒了》更是一首完整的複合作品,而不是用編曲伴奏歌曲的合成。
作品從一開始,就是就很好地運用和聲及管樂,形成歌曲主人聲的延伸感,這種延伸既可以延伸作品的旋律線,讓旋律變得更立體、更有層次,同時也能形成與器樂的對話感。
比如在“我看著你不知所措”這句裡,宋樂謙就讓歌曲旋律與吉他掃弦形成了對話。而這種對話更形成了另一種化學反應,既旋律線條上的小即興,這種小即興,是很難透過單一的歌曲創作可以完成的,必須是在一個像《你去哪兒了》這樣複合型的音樂創作環境裡,才有可能出現並生成。
甚至你也可以說,《你去哪兒了》這首歌曲的創作,近似於Live。而Live對比單純的錄音室作品,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時候歌手都不知道下一句會發生什麼,會有什麼新的即興出現。《你去哪兒了》就是這樣一首作品,它有典型的Funk律動,但它更有Funk音樂初心的那種活力、心氣,那種用節奏和律動來激發的創造力。
這種從詞曲到編曲製作一體化的創作,也決定了宋樂謙的音樂基因,更接近於李榮浩、郭頂、胡彥斌這一卦的音樂人。他們的作品,不僅僅只是歌曲層面的好聽,精製層面的精良,而是歌曲中有編曲,編曲中又不斷生出新的歌曲。
除此之外,作為一個學習古典音樂出生的音樂人,因為音樂早已經成為一種血液,所以宋樂謙在流行音樂的創作上,從一開始就可以跳過那種賣弄技術、證明自我的環節。所以,才有了《你去哪兒了》這首歌曲,無比輕快、悅耳、自然、流暢、洗腦的旋律。而且,並不俗氣,就像同樣能把神曲寫得毫不俗氣的“火星哥”和“黑眼豆豆”那樣。
作為一個出生於香港,並在國外長大的歌手來講,中文也是宋樂謙音樂路上正在學習和克服的一個專案。不過,雖然宋樂謙在演唱《你去哪兒了》這首作品時,會有一些奇怪的口音,但有時候這種口音,恰恰也是一個歌手的辨識度。體現在這首歌曲和宋樂謙整個人設上,反而有著比較萌的親切感。
畢竟,當所有的男團成員,都以字正腔圓的方式演唱歌曲時,像宋樂謙這樣的“口音哥”,反倒因此跳出了工業化的魔咒,有了演唱時Sunny雨露的氣息。
這,也是《你去哪兒了》這首歌曲,讓人覺得特別Sunny和自然味道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