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唐朝時亦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當然網上還有另外一種品論說: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個卓有建樹的政治家,治理蜀國很有一套,但在軍事上可圈可點處並不多,遠非《三國演義》所渲染的那樣用兵如神。《三國演義》在民間影響非常之大,但它是演義,是小說,而非史書,記載三國時期歷史的真正史書是《三國志》。
魯迅先生批《三國演義》“狀諸葛之多智而似妖”的評語,可謂一針見血。受《三國演義》之深遠影響,民間對諸葛亮奉若神靈,認為諸葛亮是古今第一的軍事天才,並紛紛為其最終的失敗找來“不得其時”等等藉口。軍事造詣頗深的毛澤東卻不這樣看,他對諸葛亮的屯田、兵器革新、民族和戎等歷史功績是肯定的,但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基本持否定態度。
毛澤東認為諸葛亮的最終之敗怨不得天時,失敗的根源在於其軍事戰略與實踐的屢屢失敗,毛澤東曾先後指出諸葛亮在軍事上的三大失誤。 一是選錯將帥。 二是不懂關鍵時刻主帥應親自臨陣排程以策應戰事。 三是軍事戰略的失誤。
諸葛亮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唐朝時亦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當然網上還有另外一種品論說: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個卓有建樹的政治家,治理蜀國很有一套,但在軍事上可圈可點處並不多,遠非《三國演義》所渲染的那樣用兵如神。《三國演義》在民間影響非常之大,但它是演義,是小說,而非史書,記載三國時期歷史的真正史書是《三國志》。
魯迅先生批《三國演義》“狀諸葛之多智而似妖”的評語,可謂一針見血。受《三國演義》之深遠影響,民間對諸葛亮奉若神靈,認為諸葛亮是古今第一的軍事天才,並紛紛為其最終的失敗找來“不得其時”等等藉口。軍事造詣頗深的毛澤東卻不這樣看,他對諸葛亮的屯田、兵器革新、民族和戎等歷史功績是肯定的,但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基本持否定態度。
毛澤東認為諸葛亮的最終之敗怨不得天時,失敗的根源在於其軍事戰略與實踐的屢屢失敗,毛澤東曾先後指出諸葛亮在軍事上的三大失誤。 一是選錯將帥。 二是不懂關鍵時刻主帥應親自臨陣排程以策應戰事。 三是軍事戰略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