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而知而行的歷史
-
2 # 雲端上的眼睛
一句是:無毒不丈夫。
第二句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這兩句話本身的意思都是正義的,被後人扭曲了,併成為了某些人用非正常手段為自己謀利益的辯護言論。
-
3 # louanhuamingyouyicun
【百事孝為先。♥忠孝不兩全】【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過河拆橋.卸磨殺驢;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一口唾沬一個釘♥嘴是兩張皮.咋說咋有理】
【人向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爬得高跌的重。】
【寧可玉碎.不可瓦全♥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開弓沒有回頭箭♥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浪子回頭金不換。】
【書到用時方很少♥百無一用是書生。】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人靠衣裳.馬靠鞍裝。】
【退一步海闊天空♥狹路相逢勇者勝。】
【有緣千里來相會♥不是冤家不聚頭。】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度日如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老虎屁股摸不得。】
【殺雞給猴看♥打狗看主人。】【條條大道通北京♥一條道跑到黑。】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拔毛的鳳凰不如雞。】…………
-
4 # 王道正道
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中國古人為了寫字也是挺不容易的。
中國古人把字用刀刻在木製的或竹製的竹簡上,再用牛皮帶或者麻繩給串起來,形成冊的形狀,這是古代的書。由於竹子表面有一層竹青,含有油水成分,不方便刻字,就用了火烤的辦法把油水給烘乾,這個工序叫做殺青。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
因為材料得之不易不易,所以,他們寫字很儉省,發明出了書面化文言文,與日常用語是脫節的,其特點是,沒有標點符號,言簡意賅。這讓讀書人就比較難看懂,古人讀書首要的學問即要學會斷句。
一個句子,不同的斷法,就產生了不同的意思。時間久了,約定俗成,就成了另外的意思。
比較有名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正面解釋:可以讓老百姓按照我們指引的道路走,沒必要讓他們知道為什麼。
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說:“孔子把民看作愚昧無知的人,可使服從,不可使知之……”孔子政治思想保守,說孔子鼓吹愚民政策。
說一箇中國第一個教育家孔子的政治理念是愚民政策,你信嗎?反正我不信。
這麼斷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對於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知之。或曰:輿論所可者則使共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共知之。
理解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可”。在這種解釋中,“可”是使意動詞,認可。這其中沒有民愚或者愚民思想,相反,恰恰是儒家德化政治、順民應天、開啟民智思想的體現。
這樁公案,到現在也還沒有定論。
除了這個,還有其他很多因為別有用心的人片面引用,而造成了古今意思完全相反。
比如,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很多人只說了前面六個字,後面四個字就沒有了,這下意思就全變了。
父母在,不遠遊,以道德為枷鎖,鎖住了華人闖蕩世界,對形成安土重遷的民族文化有一定影響。要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我們的先祖極具開拓進取精神,孔子和孟子都曾周遊列國。
遊必有方,是妥善安排的意思。好男兒志在四方,如今伴隨著中國的走出去的戰略,更需要更多的有開拓意識的人到海外拓展中國利益。
另外,還有一些古代是褒義的詞,到了現代成了貶義的詞。比較有名的,是衣冠禽獸。
據史料記載,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當時“衣冠禽獸”一語是讚語,頗有令人羨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文死諫,武死戰"的從政理念被貪官佞臣徹底顛覆。官場腐敗,文官愛錢,武將怕死。文官武將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老百姓視其為匪盜瘟神,於是,“衣冠禽獸”一語開始有了貶義,老百姓對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文武官員稱其為“衣冠禽獸”。
中國的語言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雖然有變動,但是我們依然能看懂古人的書札,這有賴於漢字結構的穩定性。英語這種表音文字,現在的人已經看不懂莎士比亞了。
隨著未來科技爆炸,英文單詞的累積成指數級增加,據信大英百科全書收錄的單詞已達百萬之巨,這麼龐大的單詞量必然對未來的發展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