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縱橫觀智庫

    科威特國旗

    一、科威特簡要介紹

    科威特人口423萬,領土面積1.78萬平方公里,國小人少。科威特境內大部分是沙漠,僅有少部分是綠洲。不過,科威特是海灣六大產油國之一,石油儲量排行世界第四,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0%。依靠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科威特GDP總量超過了1100億美元,人均GDP超過了2.5萬美元。科威特是君主世襲制酋長國,國家最高領袖稱為埃米爾,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軍事權都歸埃米爾所有。

    科威特城

    二、伊拉克與科威特同屬於奧斯曼帝國,因英華人而分裂

    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最輝煌的時期,在中東,除了伊朗以外,現代其他國家幾乎都是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範圍,包括伊拉克、沙特等等。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科威特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領地伊拉克下屬巴士拉省的一部分。不過,伊拉克與科威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被英華人佔領。經過艱苦的鬥爭,伊拉克在1932年取得了獨立。但是,科威特依然被英國佔據。直到1961年,英華人允許科威特人獨立。但是,伊拉克從來沒有承認科威特獨立。1990年,薩達姆也是以科威特曾經是巴士拉省的一部分,而出動大軍,吞併了科威特,進而引發了第一次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

  • 2 # 康寧府118

    科威特以前屬於伊拉克,是伊拉克傳統的領土,這跟伊拉克獨不獨立沒關係,這就好比濟州島對於北韓半島那樣,北韓民族的傳統領土。不得不佩服英華人攪屎棍的功夫……到處坑人吃人不吐骨頭

  • 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1990年8月伊拉克出動10萬大軍入侵科威特。當時的伊拉克對這場軍事行動並不認為是一次侵略行動,這是因為伊拉克認為科威特就是自己領土的一部分。那麼歷史上伊拉克和科威特究竟是不是真如薩達姆所言是一個國家呢?

    伊拉克和科威特同處米索不達米亞平原,在歷史上兩國同屬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範圍內。兩國相繼由阿卡德王國、烏爾第三王朝、古巴比倫王國、亞述帝國和新巴比倫王國統治。然而自從新巴比倫王國被波斯吞併以來的兩千餘年裡伊拉克和科威特所處的兩河流域就沒成立過獨立的國家,在這兩千餘年的時間裡兩河流域先後被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帕提亞帝國、薩珊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期科威特是巴士拉省的一個縣。

    1871年普魯士擊敗了歐洲大陸的霸主法國,當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昔日由鬆散的邦國所組成的德意志聯盟體系被統一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取代。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誕生極大改變了歐洲大陸的格局,打破了歐洲大陸的均勢。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日漸展開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發展不平衡現象表現得越發明顯:傳統意義上的英、法兩個老牌列強走上了持續衰敗的道路,而崛起於歐洲中部的德國卻日益蒸蒸日上——德意志帝國的統一本身就是透過普法戰爭踩著法國上位的,戰後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割讓、鉅額的戰爭賠款以及Continental霸主地位的喪失都深深刺痛了法國,因此在普法戰爭後德法矛盾成為了歐洲的主要矛盾。20世紀初德國工業產值佔全世界的比重超過了英國,隨著自身國力的穩步提升德國已越來越不滿足於扮演一個區域霸主的角色了,德國已明確將在爭奪歐洲霸權的同時參與列強瓜分世界的行動提上議事日程——用德華人自己的話說“讓別的民族去分割世界的陸地和海洋,而我們德華人滿足於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然過去,我們也要求Sunny下的地盤”。德國咄咄逼人的外交攻勢不僅加深了與法、俄兩個歐洲大陸國家的矛盾,也逐漸將致力於維持歐洲均勢的英國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歐洲逐漸形成了英、法、俄三國協約和德、奧、意三國同盟兩大對立的政治軍事集團。

    這一時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遊走於兩大對立陣營之間,英國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境內的親德勢力始終保持著高度警惕,於是在1899年英國處於肢解削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目的同科威特簽署了英科秘密協定,由此將科威特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下肢解出來,成為自己的附屬國。一戰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徹底解體:敘利亞、黎巴嫩等地成為了法國的委任託管地;伊拉克、巴勒斯坦等地成為英國的委任託管地。這時巴士拉省成為由英國委任託管的伊拉克的一個省,當然此時已被英國統治的科威特早已不是伊拉克治下的巴士拉省的一部分了。1921年8月伊拉克宣佈獨立,在英國的保護下建立了費薩爾王朝。1932年伊拉克獲得了完全獨立的地位。1958年7月14日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費薩爾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國。1963年2月8日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推翻卡塞姆,建立以該黨為主的政權,但由黨外人士阿里夫任總統。1968年7月17日,以艾哈邁德·哈桑·貝克爾為首的復興黨軍官集團聯合阿卜杜勒·拉扎克·納伊夫青年軍官集團推翻了阿里夫,貝克爾出任總統。1979年7月貝克爾因病辭職,復興黨人薩達姆·侯賽因接任總統。

    1980-1988年伊拉克同伊朗進行的兩伊戰爭有莫大的關係:在兩伊戰爭之前擁有37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伊拉克到1988年停戰時已付出了陣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欠下外債700多億美元的代價。在兩伊戰爭的過程中包括科威特在內的阿拉伯各國出於共同對付伊朗這個以波斯族裔為主的什葉派異類的原因而積極支援伊拉克,然而當戰爭結束時伊朗和伊拉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這意味著伊拉克在阿拉伯各國的積極支援下最終一無所獲,反而付出了高昂沉重的代價。然而兩伊戰爭中阿拉伯各國對伊拉克的援助並不是無償的,而是以貸款模式提供的,這意味著薩達姆必須償還高額的貸款。打了一場損失巨大而一無所獲的戰爭已令薩達姆在伊拉克國內的威信開始出現動搖的跡象,這時要他還錢且不說還不起,就算還得起也必將動搖薩達姆在伊拉克國內的地位。於是薩達姆提出:伊拉克與伊朗打了八年戰爭是替全體阿拉伯人與波斯人作戰,是替全體遜尼派與什葉派作戰,伊拉克人拿性命去戰鬥,希望其他阿拉伯國家把債務免了。然而薩達姆關於免除債務的提議遭到作為最大債主的科威特的拒絕,而薩達姆如果按科威特的要求償還債務需要償還的貸款數目高達140億美元,這還不算利息。被科威特逼到牆角的薩達姆正是從這時開始大造輿論強調科威特和伊拉克特殊的歷史關係,其實伊拉克和科威特在歷史上存在的特殊淵源關係說白了不過就是在共同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期被納入過同一個省份而已,在伊拉克獨立建國後科威特從來都不是伊拉克的領土,但即使如此伊拉克仍堅定地認為科威特就是自己領土的一部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感覺我是一個極度自卑的人,沒有自信心,怎麼才能改變我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