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國英鳥

    雖然已經過去幾十年,但是二戰這個詞,現在提起來依舊還是格外沉重。在這場全球範圍的戰爭中,不少國家可以說是損失慘重,當然還是有些國家倖免於難,比如說瑞典這個北歐國家。那麼為什麼瑞典能夠在這場大戰中獨善其身呢?這就和下面幾點原因脫不了干係了。

    1, 中立政策

    瑞典一直信奉中立政策,不反對任何一個國家。對任何一個陣營的拉攏,他們都選擇了回絕。他們不拒絕對任何一個陣營的幫助,但是也拒絕加入他們。依靠這種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瑞典成功在德、俄兩國戰火之間置身事外。在二戰時,瑞典繼續堅持中立政策,在德國橫掃歐洲時,瑞典曾在五年左右的時間內被德國包圍,但卻始終沒有對瑞典採取進攻,主要就是因為瑞典是典型的中立國。

    2, 實力雄厚

    瑞典能夠堅持中立,還和它自身雄厚的實力有關。瑞典的軍事力量絕對算得上是佼佼者,無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都不容小覷。當時瑞士的戰鬥機、潛艇、戰艦、坦克等重武器裝備,在國際上都處於領先水平。

    另外,瑞典的中立並不干涉其他國家的利益,所以對於這顆硬釘子,其他國家都是約定俗成的能不踩就不踩。

  • 2 # 愛學習的君

    大家好,我是小葉。瑞典,是一個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北歐五國之一,它西鄰挪威,東北與芬蘭接壤,西南瀕臨斯卡格拉克海峽和卡特加特海峽,東邊為波羅的海與波的尼亞灣。我們都知道,二戰中,法西斯勢力幾乎橫掃了整個歐洲,瑞典的所有鄰國要麼是法西斯國家,要麼被法西斯國家佔領,幾乎無一倖免,那麼瑞典為什麼能夠完全置身事外呢?

    瑞典在歐洲的位置

    首先,瑞典在二戰一開始的時候就宣佈自己永久中立,在1939年,它拒絕了德國提出的互不侵犯條約,與此同時它沒有同意英法蘇提出的關於全面保障芬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提議。但是它實質也不是完全的單純的中立,在二戰前期,法西斯勢力猖獗的時候,瑞典對軸心國做出了很多的讓步,比如向德國提供大量的鐵礦石、木材、滾軸、機械等物資,這使得法西斯無需佔領它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二戰後期,當反法西斯協約國佔據優勢時,瑞典就漸漸取消了對德國的讓步,開始向協約國靠攏,對此,法西斯雖然很惱火,但又無可奈何,比如1943年7月29日瑞典就不允許德國過境瑞典運輸。就這樣,瑞典依靠在戰爭的不同階段採取靈活的向強者妥協讓步的政策,博取了交戰雙方中優勢者對其中立立場的認可和維持,同時處於劣勢的一方一方面出於理解,另一方面出於無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瑞典為自己的敵人服務,卻又無力干涉。

    其次,瑞典自身擁有較強的實力,瑞典國土雖然不大,人口也不是很多,但在歷史上,也曾是波羅的海地區霸主,雖然二戰時,瑞典已經衰落了很多,但是其依然還保留著大約50萬的常備軍,後期開戰還能動員大約百萬的預備兵力,而且瑞典那時擁有比較完整的軍工體系,瑞典軍隊的裝備和戰鬥力在世界上也不算差,再加上瑞典地形複雜崎嶇,並不適合大規模機械化戰鬥,反而很適合游擊戰,所以一旦開戰,法西斯國家將面臨極大的阻力,很有可能使其深陷其中,再者,瑞典前期又較偏向法西斯國家,所以開戰很可能得不償失。

    瑞典揚曼AG42自動步槍

    最後,瑞典的戰略位置很重要,一方面,瑞典是在英、德、蘇之間控制北海和波羅的海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瑞典又擁有豐富優質的鐵礦石資源,其還是滾珠軸承的世界主要供應國。這些都增加了其在不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之間的戰略重要性,使其成為各大國爭奪的重要目標,這就給瑞典提供了很大的外交空間。

  • 3 # 西府趙王爺

    弱國無外交,瑞典能夠在二戰中的歐洲保持中立,置身事外,沒有強大的實力是不能辦到的!因為他不是什麼沒有價值的小地方,而是北歐人口最多,工業最發達,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有著打動希特勒的資本。但同時,他也是北歐最強大的國家,甚至於曾經的Continental霸主!

    瑞典在歐洲的地位雖然不是頂尖,但絕對算得上強國。瑞典的領土面積並不大,不過其軍事工業力量絕對不能小看。

    在軍用裝備方面,瑞典本身就有著完備的生產線和精湛的技術,他們國家生產的火炮連德國都垂涎不已。在兵員方面,雖然瑞典地區的人口數量非常有限,不過他們卻是“全民皆兵”。

    只要遇到戰事,所有能上戰場的人都會裝備上最精良的裝備,所以在整個世界範圍內,瑞典的軍隊素質是位於前列的。 保衛國家的使命感加上最先進的作戰裝備,即使是一小支瑞典部隊也不會被人小看。

    況且當時的瑞典正規軍有近五十萬人,國內還有百萬後備軍團,到了真正作戰的時候,它還能把丹麥和挪威地區的人員武裝起來,如此規模的精英部隊,德國肯定不會有太好的結果,就算拿下了瑞典,自己的損失也會非常慘重。

    然後是地形方面,二戰時期德國主要依賴機械化部隊打入侵戰,這種戰略行動往往要依賴相對平坦的地形。但是瑞典的地形格外崎嶇,機械化部位在它的領土內很難發揮作用。

    其次,瑞典多次給德國示好。

    在戰爭開始以後,瑞典明確的表示自己處於中立地位,但是在後期的行為中,瑞典明顯偏向於德國勢力。當時的瑞典曾多次給予德國物資幫助,鐵礦、木材、機械等物資大量運送給了德國。

    除了物資方面的援助以外,瑞典還曾經把自己的鐵路借用對方,德軍依賴著鐵路的順暢運輸,物資和兵員的補充可以很順利的完成。給了德軍如此多好處,對方自然會給它點“面子”。

    最後,瑞典比較能忍。

    如果要說德軍沒有觸犯瑞典的一丁點利益,那也是非常不準確的。在德軍對歐洲臨近海域實行潛艇封鎖以後,各個國家的船隻都會受到“無差別”對待。只要被潛艇盯上的船艦,都會被送上一顆魚雷。

    瑞典的民用商船在這個過程中也蒙受了一定損失,一小部分商船被德軍潛艇擊沉。

    不過得知訊息的瑞典政府並沒有表現出不滿,也沒有提出讓德國負責賠償的提議,這樣的“意外”事情就多次被他們忍了過去。

    就算德軍有攻打瑞典的想法,但是面對這個如此“卑微”的國家,它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如果當時德國“不講道義”的對瑞典用兵,那麼周圍的土耳其以及瑞士也一定會進行反抗,到時候局勢就不怎麼有利了。

    不管手段如何,瑞典最終在戰爭中獲得了和平,不僅僅在二戰之中,近代歐洲或者世界範圍內發生的戰爭,瑞典都可以置身事外,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難得的。在別的國家進行戰爭之時,瑞典在繼續和平發展,這也是它們能一直保持強大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視眼鐳射手術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