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近代學者梁啟超:“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華人也’之一觀念浮現於腦際者,此人即中華民族一員也。”這是“中華民族”一詞的最早表述。

    1899年,梁啟超在《東籍月旦》一文中,破天荒地使用了現代意義上的“民族”一詞。他在評介當時有影響的世界史著作時稱這些論著“於民族之變遷,社會之情狀,政治之異同得失,……乃能言之詳盡焉”。又云:“著最近世史者,往往專敘其民族爭競變遷,政策之煩擾錯雜”。

      梁啟超從這種民族競爭的理念出發,又大膽地提出了民族主義是近代史學的靈魂。1901年,梁啟超發表《中國史敘論》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國民族”的概念,並將中國民族的歷史劃分為三個時代:

      第一,上世史,自黃帝以迄秦之一統,是為中國之中國,即中國民族自發達、自競爭、自團結之時代也;第二,中世史,自秦統一後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為亞洲之中國,即中國民族與亞洲各民族交涉、繁賾、競爭最烈之時代也;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於今日,是為世界之中國,即中國民族合同全亞洲民族與西人交涉、競爭之時代也。

      梁啟超在這裡反覆用了三個“中國民族”,而且從宏觀上勾勒出三個時期的不同特點,顯然是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思考之後得出的結論。在“中國民族”的基礎上,1902年梁啟超正式提出了“中華民族”。他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先對“中華”一詞的內涵做了說明。其雲:

      立於五洲中之最大洲而為其洲中之最大國者,誰乎?我中華也;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誰乎?我中華也;四千餘年之歷史未嘗一中斷者,誰乎?我中華也。

      隨後梁啟超在論述戰國時期齊國的學術思想地位時,正式使用了“中華民族”,其雲:

      齊,海國也。上古時代,我中華民族之有海權思想者,厥惟齊。故於其間產出兩種觀念焉,一曰國家觀;二曰世界觀。由“保種”、“民族”到“中國民族”,再到“中華”和“中華民族”,梁啟超基本完成了“中華民族”一詞的創造。這是目前所見到的關於“中華民族”的最早詞彙,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1905年,梁啟超又寫了《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一文,從歷史演變的角度指出中華民族是中國境內的所有民族,是多元混合的

      不過,梁啟超在具體使用“中華民族”一詞時卻比較混亂,有時指漢族,有時又指中國的所有民族,直到1903年其發表的《政治學大家伯倫知理之學說》一文中,才清晰地賦予了較為科學的內涵。其稱:

      吾中國言民族者,當於小民族主義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義。小民族主義者何?漢族對於國內他族是也。大民族主義者何?合國內本部屬部之諸族以對於國外之諸族是也。……合漢合滿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組成一大民族。

      1905年,梁啟超又寫了《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一文,從歷史演變的角度重點分析了中國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並斷然下結論說:“中華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實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梁啟超真正完成了“中華民族”一詞從形式到內容的革命性創造。這就是,中華民族指中國境內的所有民族,漢滿蒙回藏等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

      梁啟超鍾情於民族主義的根本原因,是他認定民族主義是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是推進中國現代化程序的原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所謂的“乾貨”真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