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uixuezhaofeng
-
2 # 須為
在伊朗常年居住的猶太人現在沒有比較準確的數字,1979年伊斯蘭革命前,伊朗的猶太人社群中大約有八萬猶太人,而2011年,伊朗的一次人口普查,正式登記的猶太人有9000多人,伊朗社會及國際上承認認可的伊朗現在有猶太人還在七八萬人左右。
伊朗是個多民族國家,猶太人是伊朗八大少數民族之一,伊朗政府對本國的少數民族是友善的,在伊朗的猶太人,基本都生活無憂,生活富裕,他們在從事商業和宗教等事務,在伊朗有很多的企業家都是猶太人。
猶太人在伊朗,生活的還是很愜意的,因為在伊斯蘭革命後的霍梅尼時代,就規定了猶太人就是猶太人,它和以色列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不能劃等號,猶太人在伊朗有宗教自由,他們可以組建自己的組織,從事宗教活動,還在議會中專門設了個永久議席的位置。
生活在伊朗的猶太人是可以看作是土生土長的猶太人,他們其實在伊朗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他們雖然有自己的宗教和習慣,但他們和波斯人長期的在一起生活都互相包容,還有一部分人也已經同化了,所以說,這些猶太人的民族感情和回到以色列那個國家的猶太人的感情是不一樣的。
在伊朗生活的猶太人,他們應該和伊朗人有著同樣的感同身受,那就是美華人太霸道了,美華人對伊朗的制裁必然要影響到在伊朗境內的猶太人,所以,伊朗的猶太人對美國也並沒有什麼好感。
-
3 # 隨雨飄渺
準確的講伊朗有血統上的猶太人,但非常少,在幾萬人之間,而且按照以色列猶太人是母系為準,那伊朗的猶太人是按父系為準,按照猶太教義評判標準來講,這些猶太人均可以不算數,這有點像中國洛陽的猶太人一樣,自認為是猶太人的血緣關係,但生活在洛陽上千年後,多少代人後,息俗上早就與傳統的猶太人,只是一個概念性話題了。
伊朗國內有波斯人與突厥人為主,而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均是少數族群,猶太教徒更是異類受排斥的物件,很多人因此移民了。
波斯人原來信奉拜火教,是佛教中的分支,公元七世紀才被滅教,改信奉伊斯蘭教,伊朗波斯人還吹牛皮,講他們從來沒被征服過,改教就是一種典型的文化斷代,也是古文明被侵略征服後,改變了原來的文化傳承,古波斯人與今波斯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
4 # 馬克觀察
而目前伊朗的猶太人聚集區主要集中在首都德黑蘭、伊斯法罕和設拉子地區,其中德黑蘭地區約6000人,伊斯法罕地區約1500人,設拉子地區約1200人,當然在其他區域還有所分佈,只不過人口十分稀少。而僅在德黑蘭一地,就有13座猶太教堂。
其實早在公元前6世紀,部分猶太人就被當時巴比倫王朝流放到了波斯地區。在波斯形成早期到伊斯蘭帝國時期,猶太人在波斯地區與波斯人關係較為融洽。在蒙古入侵到19世紀這一時間段,由於波斯篤信什葉派,所以猶太人在這一時期遭到了刻意的壓制。自從20世紀以來,由於巴列維王朝崇尚世俗化,而伊朗神權政府只是反對猶太復國主義,所以猶太人又重新恢復了一定的地位。
而目前在伊朗的猶太人在以色列和美國問題上通常持反對或沉默態度,這主要與猶太人在伊朗什葉派政府統治下的生存息息相關。畢竟在什葉派政府長期的反美與反猶太復國主義宣傳下,伊朗也擁有一定的民粹主義,極度強硬派有時也拿在伊猶太人問題說事,所以這使得伊朗猶太人為了生存,不得不保持沉默,或者加入到反美反以的隊伍中。
經過長期的民族融合,目前在伊的猶太人已經漸漸融入伊朗社會,有些甚至選擇該信伊斯蘭或者巴哈伊(拜火)等教派,儘管這一人群人數並不多,但是仍然有著立錐之地,也逐漸被伊朗社會同化。
回覆列表
伊朗境內沒有猶太人,其原因不獨政治環境,還有歷史、宗教的因素。
伊朗民族構成中已經沒有猶太人,巴列維時代的極少數早已移民美國或以色列一般認為,波斯人佔全國8100多萬人的近2/3,亞塞拜然人居住在北部,約佔全華人口24%,庫爾德人佔5%,再有什葉派阿拉伯人,還有來自外高加索、中亞、南亞鄰國的少數民族。從語言學角度分類,大致為波斯語居民(庫爾德、俾路支在內)、突厥語居民(亞塞拜然和中亞各族群)、閃語居民(阿拉伯人)三大群體。
伊朗境內穆斯林佔比高達99%,另外的1%包括拜火教、基督教等,曾有極少數的猶太教徒在其中,40年前的動亂中早已移民出境,因為伊斯蘭一統天下的國度猶太人難以生存。
在中東絕大多數阿拉伯國家,人們難尋猶太人的蹤影翻遍所有阿拉伯國家的統計資料,只有北非至西的摩洛哥有猶太人定居的蹤影,他們在該地生活了2000多年,最多時達25萬人以上,享有宗教自由和基本人權。即使在摩獨立後,人數漸少的猶太人(現有5000多人)也沒有受到敵視。
其他國家,哪怕是政治自由、基督徒佔三成以上的黎巴嫩,也少見猶太人定居。
中東各國不現猶太人蹤影,歷史、宗教和政治原因各佔1/3,猶太人不會冒生命與信仰兩大風險生活異境歷史記載。公元前63年,耶路撒冷被羅馬帝國攻佔,羅馬人不斷鎮壓驅逐猶太人,後者在中東定居歷史宣告結束,此後的2000年裡,他們沒有家園,沒有國家,被稱作“永遠流浪的猶太人”。
直到19世紀後期,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在歐洲興起。一戰前後,英國丟擲“贊成在巴勒斯坦為猶太人建立一個民族之家”的《貝爾福宣言》,得到美國力挺,世界各地猶太人紛紛向巴勒斯坦移民。1917年,中東地中海東岸猶太人僅5.6萬,到以色列建國時激增至70萬。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國至今,“先後有以阿四場中東戰爭:“巴勒斯坦戰爭”、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戰爭”、1967年“六五戰爭”、1973年“贖罪日戰爭”,1982年、2000年以色列兩次大規模入侵黎巴嫩,追殺巴解組織和黎真主黨武裝。在巴勒斯坦,曾有西岸“石塊起義”,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火箭襲擊等。
以上政治與歷史因素,使得猶太人只能在自家尋求生存,其他中東國家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
至於宗教,傳統虔誠的猶太教徒面容、服飾及生活方式有其鮮明的宗教特徵,在穆斯林的“汪洋大海”根本難以立足。
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人之所以相安無事,是因為他們世代定居於此,且有以法律制度保障生活安全、信仰自由以色列860萬人中阿拉伯人佔20%,包括巴勒斯坦人、貝都因人、德魯茲人等,他們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宗教信仰自由,被免於服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