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剛才洗衣服,內衣內褲沒放洗衣機裡洗,被婆婆看到了,硬要我放進去洗,我不想放就被罵了一頓,我做錯了嗎?
7
回覆列表
  • 1 # 山水相依176

    看得出你婆婆是個比較強勢的人,一般內衣褲都是用手洗,想想洗衣機啥都往裡面放,一直覺得不乾淨,老人家認為自己有經驗,所以無論在大小事上,都喜歡指點年輕人應該怎樣做,畢竟兩代人的生活習慣還有觀念都不相同,要想婆媳相處好,需要很長的時間和耐心和包容心,都堅持自己的意見,難免會發生矛盾,如果說實在相處不好,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分開住比較好。

  • 2 # 一個王者之心

    大家有沒有發覺,當我們去談論婆媳關係有多難的時候,一般是這樣的畫風:

    橫蠻的婆婆,委屈的媳婦和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的兒子。等等,這個畫面少了誰?公公去哪了?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的話,婆媳關係難處理的根源之一就是 家庭裡面代代相傳的跨代同盟 和 親子系統重於夫妻系統的家庭結構。簡單點來說就是,在家庭裡面,親子關係成了維持家庭的核心,夫妻關係被忽視了;

    跨代同盟的代際傳承

    我在本期的知乎圓桌“懂一點婚姻”裡面多次提到的多代家庭治療模式理論裡面,有兩個重要的概念,三角化家庭情感過程的代際傳承

    如果一對夫妻在處理不了兩個人之間的衝突的時候把孩子(在這個問題裡就是說兒子啦)帶進來緩解衝突,例如,讓孩子幫忙評評理,或者將不敢不敢對伴侶說出來的意見私下向兒子抱怨,希望獲得兒子的認可來獲得認同感等,都是將兒子邀請到處理夫妻衝突的過程裡面,這就是一個三角化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本來應該從伴侶那兒獲得的理解、陪伴和支援,變成了從兒子那裡獲得,那麼父子關係或者母子關係就會夾雜著對伴侶關係的一種要求,孩子就分不清楚自己和父母到底是什麼關係,以及自己的角色了,在獨立與分離上遇到困難。

    李維榕老師在與Dr.Minuchin合著的《家庭與夫妻治療:案例與分析》(Assessing Families and Couples: From Symptom to System)第九章-罹患神經性厭食症的中國男青年 裡面就描述了這樣一個案例:

    26歲的男青年夏是一名在校的碩士研究生,在6年前離家上大學的時候就表現出反反覆覆的嘔吐症狀,現在再次因為這個問題不得不退學回家,並接受治療。夏的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數月回家一次,家中留下夏的奶奶和媽媽照顧夏;夏的奶奶和媽媽在教育夏的事情上有很多衝突,生活習慣上也有很多很多衝突,奶奶被媽媽形容為“一個非常講究的女人”,與自己的女兒(夏的姑姑)關係也不好。夏的媽媽不敢明裡反抗婆婆,心裡面的委屈也無處訴說(丈夫也不在家),只有在夜裡偷偷哭泣;夏直到初二都還和母親同床,所以母親晚上的哭泣和委屈,夏都看在眼裡,他對於爸爸不能瞭解媽媽的痛苦很憤怒,指責爸爸不會注意到媽媽喜歡吃魚,只會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夏因為天天和媽媽在一起,會劉喜媽媽很多的需要;當夏不得不離開家裡去別的地方上大學的時候,夏會每天給媽媽寫信,分享自己的想法。夏說“我從小就覺得如果我長大了,討老婆的最基本標準不是漂亮,而是孝順父母。如果她跟我父母吵架,我就馬上跟他離婚。”;在瞭解這個家庭過去的歷史的時候,夏的爸爸敘述,夏的爺爺直到生病之前都很少與家人和孩子相處,後來在文化大革命的審查期間突然心臟病發去世了。夏的爸爸和奶奶接到訊息的時候,正值狂風暴雪的夜晚,夏的爸爸和奶奶兩母子連夜步行了幾十里路到夏的爸爸的單位去收屍和處理後事。李維榕老師註釋道:“一個忠誠的兒子陪棒他的母親,踏上艱難之旅去尋找去世父親的故事。就像黑白電影的情節一樣,我可以想象一個年輕的男人,在遙遠的山裡面保護著他的母親,絕望地在雪地裡盯著暴風雪掙扎著行走的場景。你能感受到他們無助、悲痛以及憤怒。”夏的爸爸說:“(在這之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的生活只是圍繞我的母親,我們不能分開。”並且花很多時間為自己父親的平反而奔走,但這些事情都沒有很詳細告訴過夏和夏的媽媽。

    我們可以發現,夏和夏的爸爸都在一個父親長期不在的環境下成長,兒子與母親的關係非常緊密,在面對家庭的變故和生活的困難的時候,母子之間的連線承擔著大部分的情感需求和壓力的化解,而夫妻關係則較為疏遠,在情感上是疏離的。

    ”母子緊密-夫妻疏遠-父子疏遠“這樣的家庭結構在婆媳關係衝突大的家庭裡面很常見。這樣的結構在兒子要獨立離家,並尋找自己的伴侶的時候,會承受極大的衝擊:媳婦與婆婆就會同時訴求兒子的情感關注,容易產生衝突,兒子也會在這時候感到兩邊不討好,在無法應對拉扯的時候可能會採取逃離的策略(像夏的父親),那麼新生的兒子又很可能替代自己父親的角色成為母親的情感陪伴。

    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是,這個描述並不是在指責男人逃避責任,其實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家庭結構是在特定的處境(context)下家庭系統的應對:像夏的爺爺離開自己的家庭是迫不得已的,而夏的父親在自己父親長期不在場的情況下,沒有從父母之間的相處中學習如何與自己的伴侶處理親密關係,而夏只是在重複同樣的應對策略。

    總結 與 建議

    婆媳關係的難和解決之道其實不僅在婆媳之間,更在兩代的夫妻關係和母子關係。

    雖然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太一樣,但是我有幾點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有一個共識:家庭裡面有關係的不和諧和衝突,不僅僅是直接衝突的雙方的問題,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調整家庭關係,化解衝突,需要家庭的共同參與與協商。某人的缺席就意味著與之相關的關係的弱化,那麼另外一個人和另外的關係就要承擔更多的壓力;夫妻關係需要夫妻一起去面對,磕磕碰碰的試錯是學習的必然,大家都第一次做人,真的沒誰比誰更會做夫妻的,有經驗也不意味著經驗就一定適用;真的遇到困難,多學習,也不妨試試找專業的婚姻家庭治療師;父母(夫妻)之間共同承擔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的不安,分享成功,嘗試苦中作樂;李維榕老師經常說,婚姻是所有家庭的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照顧好了,它會幫你養育好之後的孩子的。年輕人如果想要幫助父母改善夫妻關係,要做的並不是取代其中的某一方,成為另一方的陪伴和拯救者,而是邀請他們去面對他們之間的問題,要是真的不行,我覺得,自己的發展比糾正家庭和父母更重要,因為只有你過得好了,發展得好了,才能真正有力量去面對生活,這也可能是父母最想看到的。

  • 3 # 山水相依176

    看得出你婆婆是個比較強勢的人,一般內衣褲都是用手洗,想想洗衣機啥都往裡面放,一直覺得不乾淨,老人家認為自己有經驗,所以無論在大小事上,都喜歡指點年輕人應該怎樣做,畢竟兩代人的生活習慣還有觀念都不相同,要想婆媳相處好,需要很長的時間和耐心和包容心,都堅持自己的意見,難免會發生矛盾,如果說實在相處不好,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分開住比較好。

  • 4 # 一個王者之心

    大家有沒有發覺,當我們去談論婆媳關係有多難的時候,一般是這樣的畫風:

    橫蠻的婆婆,委屈的媳婦和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的兒子。等等,這個畫面少了誰?公公去哪了?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的話,婆媳關係難處理的根源之一就是 家庭裡面代代相傳的跨代同盟 和 親子系統重於夫妻系統的家庭結構。簡單點來說就是,在家庭裡面,親子關係成了維持家庭的核心,夫妻關係被忽視了;

    跨代同盟的代際傳承

    我在本期的知乎圓桌“懂一點婚姻”裡面多次提到的多代家庭治療模式理論裡面,有兩個重要的概念,三角化家庭情感過程的代際傳承

    如果一對夫妻在處理不了兩個人之間的衝突的時候把孩子(在這個問題裡就是說兒子啦)帶進來緩解衝突,例如,讓孩子幫忙評評理,或者將不敢不敢對伴侶說出來的意見私下向兒子抱怨,希望獲得兒子的認可來獲得認同感等,都是將兒子邀請到處理夫妻衝突的過程裡面,這就是一個三角化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本來應該從伴侶那兒獲得的理解、陪伴和支援,變成了從兒子那裡獲得,那麼父子關係或者母子關係就會夾雜著對伴侶關係的一種要求,孩子就分不清楚自己和父母到底是什麼關係,以及自己的角色了,在獨立與分離上遇到困難。

    李維榕老師在與Dr.Minuchin合著的《家庭與夫妻治療:案例與分析》(Assessing Families and Couples: From Symptom to System)第九章-罹患神經性厭食症的中國男青年 裡面就描述了這樣一個案例:

    26歲的男青年夏是一名在校的碩士研究生,在6年前離家上大學的時候就表現出反反覆覆的嘔吐症狀,現在再次因為這個問題不得不退學回家,並接受治療。夏的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數月回家一次,家中留下夏的奶奶和媽媽照顧夏;夏的奶奶和媽媽在教育夏的事情上有很多衝突,生活習慣上也有很多很多衝突,奶奶被媽媽形容為“一個非常講究的女人”,與自己的女兒(夏的姑姑)關係也不好。夏的媽媽不敢明裡反抗婆婆,心裡面的委屈也無處訴說(丈夫也不在家),只有在夜裡偷偷哭泣;夏直到初二都還和母親同床,所以母親晚上的哭泣和委屈,夏都看在眼裡,他對於爸爸不能瞭解媽媽的痛苦很憤怒,指責爸爸不會注意到媽媽喜歡吃魚,只會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夏因為天天和媽媽在一起,會劉喜媽媽很多的需要;當夏不得不離開家裡去別的地方上大學的時候,夏會每天給媽媽寫信,分享自己的想法。夏說“我從小就覺得如果我長大了,討老婆的最基本標準不是漂亮,而是孝順父母。如果她跟我父母吵架,我就馬上跟他離婚。”;在瞭解這個家庭過去的歷史的時候,夏的爸爸敘述,夏的爺爺直到生病之前都很少與家人和孩子相處,後來在文化大革命的審查期間突然心臟病發去世了。夏的爸爸和奶奶接到訊息的時候,正值狂風暴雪的夜晚,夏的爸爸和奶奶兩母子連夜步行了幾十里路到夏的爸爸的單位去收屍和處理後事。李維榕老師註釋道:“一個忠誠的兒子陪棒他的母親,踏上艱難之旅去尋找去世父親的故事。就像黑白電影的情節一樣,我可以想象一個年輕的男人,在遙遠的山裡面保護著他的母親,絕望地在雪地裡盯著暴風雪掙扎著行走的場景。你能感受到他們無助、悲痛以及憤怒。”夏的爸爸說:“(在這之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的生活只是圍繞我的母親,我們不能分開。”並且花很多時間為自己父親的平反而奔走,但這些事情都沒有很詳細告訴過夏和夏的媽媽。

    我們可以發現,夏和夏的爸爸都在一個父親長期不在的環境下成長,兒子與母親的關係非常緊密,在面對家庭的變故和生活的困難的時候,母子之間的連線承擔著大部分的情感需求和壓力的化解,而夫妻關係則較為疏遠,在情感上是疏離的。

    ”母子緊密-夫妻疏遠-父子疏遠“這樣的家庭結構在婆媳關係衝突大的家庭裡面很常見。這樣的結構在兒子要獨立離家,並尋找自己的伴侶的時候,會承受極大的衝擊:媳婦與婆婆就會同時訴求兒子的情感關注,容易產生衝突,兒子也會在這時候感到兩邊不討好,在無法應對拉扯的時候可能會採取逃離的策略(像夏的父親),那麼新生的兒子又很可能替代自己父親的角色成為母親的情感陪伴。

    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是,這個描述並不是在指責男人逃避責任,其實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家庭結構是在特定的處境(context)下家庭系統的應對:像夏的爺爺離開自己的家庭是迫不得已的,而夏的父親在自己父親長期不在場的情況下,沒有從父母之間的相處中學習如何與自己的伴侶處理親密關係,而夏只是在重複同樣的應對策略。

    總結 與 建議

    婆媳關係的難和解決之道其實不僅在婆媳之間,更在兩代的夫妻關係和母子關係。

    雖然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太一樣,但是我有幾點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有一個共識:家庭裡面有關係的不和諧和衝突,不僅僅是直接衝突的雙方的問題,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調整家庭關係,化解衝突,需要家庭的共同參與與協商。某人的缺席就意味著與之相關的關係的弱化,那麼另外一個人和另外的關係就要承擔更多的壓力;夫妻關係需要夫妻一起去面對,磕磕碰碰的試錯是學習的必然,大家都第一次做人,真的沒誰比誰更會做夫妻的,有經驗也不意味著經驗就一定適用;真的遇到困難,多學習,也不妨試試找專業的婚姻家庭治療師;父母(夫妻)之間共同承擔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的不安,分享成功,嘗試苦中作樂;李維榕老師經常說,婚姻是所有家庭的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照顧好了,它會幫你養育好之後的孩子的。年輕人如果想要幫助父母改善夫妻關係,要做的並不是取代其中的某一方,成為另一方的陪伴和拯救者,而是邀請他們去面對他們之間的問題,要是真的不行,我覺得,自己的發展比糾正家庭和父母更重要,因為只有你過得好了,發展得好了,才能真正有力量去面對生活,這也可能是父母最想看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奶業振興紅利釋放後,奶牛和奶山羊養殖迎來機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