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安仁印象無平仄

    詩這個文體最後會消失嗎?

    在回答這問題之前,很有必要簡單地瞭解下詩的起源和演變。

    詩起源於原古年代,並和勞動密切相關,伴隨著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同時進步。在原始社會的時候,由於人類對很多自然現象不能理解,於是統統把這一切歸於神明,出於敬畏,原始人類用唱歌跳舞來表達對神明的敬畏和期待,同時也表達出人們的期望——風調雨順,獲得豐收,這便是詩的起源。當然還有一種重要的形式,起源於勞動。遠在文字、文學產生之前,我們的祖先在勞動中的號子是其最初形式。最初,遠古的人們們在勞動中用“啊、哦、唉”等感嘆詞來解除枯燥,去除疲憊,增加勞動情趣。漸漸這種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聲,發展成為模仿勞動本身的聲音和表達勞動者本身感情詩歌。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中國文學一一詩的起點,奠定了中國詩歌的優良傳統。此後的是《楚辭》,它泛指楚地各種民間歌謠,表達形式較詩經有了新的變化,接著是漢樂府詩,漢樂府詩是兩漢時期形成發展起來的,進入東漢之後,文人詩歌創作以五言取代了傳統的四言,成為了新的詩歌形式,也在此時,完整的七言詩篇才得以產生。到了南北朝,這一時期的詩風主要以水鄉為主,代表作有《西洲曲》,全詩四句一換韻,並且運用連珠格的修辭法,是南朝民歌中藝術性最高的一首詩,北朝的詩以《木蘭詩》為代表, 魏晉至南朝,詩歌注重語言的形式美和音樂美,是詩歌發展的重要勢。“永明體”的產生,更為律詩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齊梁陳三代東晉後,門閥制度下的家族文學興起,詩人集團形成,南朝民歌從市井流入宮廷,“宮體詩”應運而生。此後,詩歌形式和內容不斷髮展,到唐宋達到詩的最高峰!

    前些年,詩在中國有些走下坡路的趨勢,讀詩寫詩的人少了,好在近期詩歌又出現新的熱點,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收視率之高很是讓人欣慰,也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詩這個文體最後會消失嗎?我想是不會的,詩只會以新的形式出現!他只是進化,改革,變新,但絕不會消失!

  • 2 # 三隻貓稜鏡

    只要人們還熱愛唱歌,熱愛生活,關於一切美好事物的詠頌和情感的表達,還是要落在詩句上。其他型別的文學作品想要如詩般信達雅簡,要麼篇幅不合,要麼難以展開意境。新體詩雖越發偏向短散文,最終還是會被時光提煉為純淨的詩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三轍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