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茗史館

    糾正題主一個錯誤,趙國是嬴姓趙氏,秦國是贏姓贏氏(或稱嬴姓秦氏),其實往上追溯,秦趙兩國的確是同宗同源,雙方共同起源於一個始祖飛廉,而贏姓則起源於堯舜時期的大費(也稱伯益、柏翳)。

    我自己做了一個圖(下圖),大概能看出秦趙兩國的世系。下面我再簡單介紹一下:

    根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趙兩國共同的祖先,最早的贏姓起源於舜時代。先祖大費(伯益、柏翳)曾因“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這便是上古八大姓的贏姓起源了。

    大費有兩個兒子,長子大廉,次子若木。若木的玄孫費昌因為善於駕馭馬車,迎兒幫助商湯大敗了夏桀。而大廉的玄孫孟戲和中衍也很善於駕馭馬車,乃是商朝國君的專職馬車司機。此後,大費的子孫便作為殷商王朝的專車司機家族,並以此逐漸成為商朝諸侯。

    商紂時期,中衍的玄孫中潏生了一個兒子飛廉,而飛廉又有兩個兒子惡來和季勝,三人都繼承了祖先的駕車技術。飛廉和長子惡來因為效忠紂王,在武王伐紂之後,惡來被處死,飛廉則逃走藏了起來。

    季勝的重孫造父則由於“以善御幸於周繆王”,且在周繆王時期的叛亂中“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從而立下大功,周繆王因此將趙城封賞給了造父。此後,造父的子孫就以趙城的“趙”為氏,他們這一支便是嬴姓趙氏了,此後經過發展建立了趙國。

    而惡來的兒子叫做女防,惡來雖然犯了罪,但並未牽連到子孫。由於造父的得寵,女防的子孫因此也就在趙城安頓了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漸漸得到了寬恕,並開始有人出來做官。

    女防有個重孫叫大駱,便成為了周孝王時期的將領,負責鎮守西部邊陲,抵禦西戎。大駱娶了申侯的女兒為正妻,生了嫡子成,還有一個庶子叫非子。

    非子後來離家前往犬丘養馬,可能是繼承了先祖的基因吧,他養的馬又好又壯,聲名遠播,最終被推薦到了周孝王的面前,成為了專門為周王朝養馬的官員,並深受周孝王的器重。

    雖然非子不是大駱的嫡子,但周孝王還是想讓他繼承大駱的宗嗣,以便將來繼承家族產業。不過這遭到了申侯的反對,由於大駱畢竟是鎮守邊陲的將領,周孝王也不好用強,便放棄了這個想法。不過周孝王顯然比較倔強,他鐵了心的要賞賜非子,於是直接跨過大駱,賜非子贏氏,並將秦城分封給了非子。這等於讓非子成為了贏姓的繼承人,從而跨過大駱直接成為了惡來這一支的嫡系子孫。

    而在周厲王年間,西戎反叛,非子的異母兄弟成被殺,非子又獲得了父親大駱這一支的繼承權,從而成為真正的惡來這一支系的嫡系子孫。因此非子的子孫便是贏姓贏氏,或以秦城的“秦”字為氏,稱為嬴姓秦氏。

    從此之後,秦城和趙城就分別成為了飛廉兩個兒子惡來和季勝子孫的封地,後來這兩支子孫又透過各自的努力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所以,嚴格算起來,秦國和趙國的確是同姓同宗。

  • 2 # 趙燕雲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說下古代的姓與氏,古代姓與氏是兩個概念。貴族有姓有氏,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簡而言之姓氏的作用一是表明父系血緣關係;二是區別個人身份的貴賤。

    氏的由來絕大多數是來自封地,比如姬姓韓氏,姬姓魏氏,姜姓呂氏。姜太公姓姜,但由於其先祖曾被封於呂,所以他又以呂為氏,被稱之呂尚。比如齊桓公,正確叫法是呂小白。楚國國君是羋姓熊氏,國君應叫熊某某而非羋某某。再比如子姓,孔子就是子姓孔氏。

    另外女子有姓無氏,一般排行在前姓在後。比如《東周列國志》中出現“×姜”,基本是是齊華人。

    先秦時期只有貴族有姓氏,一般平民和奴隸是沒有姓氏的。例如《學奕》篇中的“奕秋”,就是名叫“秋”的棋手;“優孟”,就是名叫“孟”的徘優(藝人);“庖丁”就是叫“丁”的廚師。以上這些人都沒姓,都是以他們所從事的職業或所具有的專長來呼喚的。還有“公輸盤(班)”,公輸是字,班為名,因他是魯華人,所以又叫他魯班。意思是魯國名叫“班”的木匠,並沒有姓。

    “百姓”這個詞,在周和周以前指的是貴族。“百姓”即“百官”的意思,如《堯典》“乎章百姓,百姓昭明。”孔傳:“百姓、百官”(百官族姓),鄭注:“百姓,群臣之父子兄弟。”漢以後,百姓才指普通平民。

    秦的先祖可直追造父。造父,嬴姓。其祖先伯益為少昊裔孫,被舜賜姓嬴,造父為伯益的9世孫。據《史記》載:“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

    造父因功被周穆王封到趙城後,以邑為氏,這是趙姓由來。

    到了周孝王時期,造父堂玄孫大駱的庶子非子在渭水之地為周王室養馬。非子擅長養馬,周孝王為了獎賞他,想廢掉大駱的嫡子成,讓非子做繼承人,但遭到成的外祖父申侯的反對。

    周孝王后來直接賜非子為周的附庸(周制,封地方圓不足50裡者為附庸),准許“邑之秦”。即在秦(今甘肅天水)地修城築邑,當時既不是諸侯,也不是大夫。

    另外周孝王還讓非子有了嬴姓宗主地位,重新承祀嬴姓,變相剝奪了成的嫡子地位。

    非子就是秦國的最早奠基者。

    所以秦國君主為贏姓趙氏。而贏姓又分十四氏(主要包括現在的廉、徐、江、秦、趙、黃、梁、馬、葛、谷、繆、鍾、費、瞿等姓氏)。

    所以正史上秦始皇一般不叫做嬴政,而是叫做趙政。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所述:“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此周之通制。”所以秦始皇嬴政等這些叫法。都是後世對他們的稱謂。

    《史記·趙世家》記載後來三分晉國的趙氏的先祖與嬴秦同一個始祖。造父六世孫奄父救周宣王於千畝之戰,他的兒子叔帶被任命為周朝卿士,但是叔帶不滿周幽王的昏庸,離開周王投靠了晉文侯。從此這一支趙氏便在晉國落腳,漸成望族。後來與韓魏三分晉國,列為諸侯。

    氏作為一個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標誌,到戰國時代隨著封邦建國制度的瓦解而消失,姓與氏開始合二為一。

    所以後來的漢人的趙姓、馬姓、秦姓追根溯源是一家。

  • 3 # 無常的小跟班

    簡單的訴說下,你這樣認為也是可以的,如果你研究過我們國家姓氏文化,你也就釋然了!

    1本姓,2改姓(比如戰亂導致)3以國為姓(戰亂導致)4皇帝賜姓 5部分少數民族漢化以後所取的漢姓 6以官職為姓 7以氏為姓………

    除了少數民族姓氏以外,如果你一直往上推算,你就會發現我們華夏兒女都是一家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的特種作戰部隊有哪些,具體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