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花草愛生活

    高高舉起你心中的戒尺,輕輕放下你手中的戒尺吧!

    “武漢一小學教師用尺擊打學生手心”:已對涉事老師停課處理。諸如此類的事件還有好多,試問你真的敢接嗎?我們又該如何去接?戒尺並不“燙手”,“燙手”的我們如何舉起這把心中的“戒尺”。

    教育給予教師懲戒權,這是對教師實施教育懲戒的法律依據。但是一方面為什麼會又對實施懲戒權的教師做出了處理呢?只因為越過這個“度”,懲戒就成了體罰。說到底,這個“度”真的很難把握呀!可是我們為什麼非的拿起手中的戒尺,為什麼不舉起心中的戒尺呢?

    心有戒尺知高低,心存敬畏不妄為。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只有讓學生從內心認識自己的錯誤,才能深刻反思自己。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影響著學生,學生從內心深處還是敬畏老師的。面對學生的錯誤,不要讓情緒控制了自己,用心中的戒尺來教育學生。

    最後只想和老師們說,手中的戒尺拿起來容易,舉起來以後還能平穩的放下去嗎?請高高舉起你心中的戒尺,輕輕放下你手中的戒尺吧!由心而起的教育懲戒才是真的戒尺。你們說呢?

  • 2 # 驫灬恆

    現在接不接意義不大,古代老師地位比父母還要高和天、地、君一個級別,“成語欺師滅祖、天打雷劈”就能看出來,那時候老師管學生天經地義。現在呢,整個社會風氣和輿論導向都對老師不利,整個社會都對老師有偏見加之個教師隊伍的個別“老鼠屎”使得老師的名聲越來越不好,現在不用說用戒尺,敢讓學生站著去都得有家長去鬧去告,最終受戒尺的還是老師自己。社會風氣一天不變,老師就永遠拿不起戒尺。

  • 3 # 築墨烹字

    解決問題,方式方法很多,懲戒學生亦同理。戒尺打學生手心,是老夫子留下來的舊時代產物,如今是法制社會,老師們都是知識分子,豈能不知法不懂法呢?

    教育體制改革,包括對老師行為的約束。

    校園暴力屢禁不止,打群架、欺凌毆打弱者學生的現象時有發生,這與老師隨意打學生不無關係。在學生們意識中,老師能打學生,無人問津,那學生們便把打架習以為常了。學生與老師均違法,均無法律意識。

    增加校園法律意識,是從根本上解決校園此亂象的唯一選擇。給學生們學習法制常識,提高守法意識,自然減少犯錯,也便避免了被老師毆打的現象。

    老師對犯錯的學生,貴在批評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從心底裡尊服老師。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對學生身體傷害。

    戒尺能打服學生嗎?膽大的學生會產生逆反報復心理,膽小的即便不犯事,但心裡真心尊服老師了嗎?

    老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每位學生,做好自我,樹新良好的老師形象,表現出不怒自威的氣勢,臣服學生,不用戒尺,同樣能教育好學生。

    慣用戒尺教育學生的老師,我認為是一個不合格的老師,從教師隊伍中清除,也是正確之舉,我贊成!

  • 4 # 大道無言言是妄

    因為戒尺打手心被停課,這只是個案,我們無需上綱上線。全國這麼大,難免有些地方會出現一些奇葩的現象。但這也反映了一個問題:懲戒學生的度在哪裡?廣大教師應該如何去把握?學校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如何為廣大教師實施教育懲戒保駕護航?如何保護教師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

    目前雖然教育部已經制定《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但還僅僅只是個框架,還需要制定實施細則才能真正得到實施,而且就算在實施的過程中,難免也會出現很多問題,因為有些地方很難做界定,比如說學生故意不交作業可以實施懲戒,但如何界定學生是不是故意的?學生隨便找個藉口(如昨天我頭疼、肚子疼或者忘記了)就可以說自己不是故意的,這時即使老師心裡也明白學生是在找藉口,那還懲戒不懲戒呢?如果懲戒了,學生不聽,甚至跟老師起衝突怎麼辦?再比如說,現在的學生心理都很脆弱,心理有問題的不少,如果教師實施合法的懲戒,學生想不開出了意外怎麼辦?這時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還敢不敢替教師做主,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如前面我們學校就有一位學生跳樓自殺,僅僅因為他經常遲到,班主任打電話給他家長,家長在電話裡罵他幾句,他就想不開去跳樓自殺了。幸虧當時是他家長批評他,如果是班主任批評他,他想不開去跳樓,那結果會怎樣?這位班主任需不需要承擔責任?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還敢不敢替這位老師撐腰,保護他的合法權益?類似不好界定的地方在《教育懲戒條例》中還有很多。所以《教育懲戒條例》要真正實施,不僅需要儘快制定實施細則,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修改、完善。特別在《懲戒條例》中還應該規定:教師因實施合法適度的懲戒造成的意外,教師本人不承擔責任。

  • 5 # 鼎牛家長名校鼎牛數學

    1,從嚴治學!從嚴治教!是教育學習最低要求了!

    2,老師不敢管學生,師威蕩然無存!

    3,名師出高徒的原因,是因為名師首先是嚴師!

    4,跪著的老師是教不出站著的學生!

    5,家庭教育沒有從嚴要求,老師再嚴也頂不了多少用!家長從嚴要求孩子,才是教育首要任務!

    6,教育部長陳寶生曾說‘家庭教育不到位,學校所有努力都無濟於事’!

  • 6 # 仲修一生

    自有了教育,無論是古代的私塾還是現在的學校,都撇不開懲戒,因為這是教育的本質特徵所決定的。教育的物件是人,人與人之間肯定存在差異,我們為了達成某種統一的目標,就會對那些沒有實現目標或者在實現目標過程中出現偏差的教育物件進行懲戒,似乎早已習以為常,成為鐵律。而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也在不斷髮展完善,對懲戒就有了新的要求,如何把控好懲戒尺度,規範使用戒尺,需要教育者深刻理解和全社會正確看待。

    1、教育者需要理解懲戒的原由,因何而懲戒,懲戒想要達成什麼目的,這一目的是否符合教育規律和作為教育物件的學生的成長規律,懲戒不可簡單粗暴,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2、教育者需要認真考量教育物件在懲戒行為發生前的表現,其行為表現需要我們採取何種方式來解決最好,而不是一味的,不假思索的選擇使用戒尺這一方法。

    3、懲戒權的使用,懲戒辦法的實施,都應考慮到教育的本質特徵,在教育發展的現階段,戒尺的使用不是教育的法寶,教育物件各不相同,特色鮮明,更應採取綜合性的辦法加一解決。

    4、戒尺的適用如果稍有差錯,對教育物件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也會引起社會層面對懲戒的更多反思考,因此,懲戒的使用還需要一個理解、容納的社會環境。

    因此,戒尺不存在“燙手”,只是教育發展到今天,賦予戒尺的規範更多,用好了,依然是教育的一種方法。教師也不存在敢不敢接,而是有沒有準備好如何接,接瞭如何用。

    規範使用戒尺,綜合運用教育方法。

  • 7 # 另一面兒

    “燙手”的戒尺如果教師不敢接,那就不是一個負責任的老師。

    戒尺雖然燙手,但該接還是要接的。這就需要老師在運用這“燙手”的戒尺的時候要注意分寸, 要靈活,要有智慧。

    所以現在社會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稍有不慎就會扣上體罰學生,侮辱學生的帽子,只要家長一告 可以說一告一個準。

    但是身為一個老師,老師身上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當我們看到一些孩子犯錯了,而且屢教不改的時候 我們應該怎麼做?難道是放任不管嗎?

    說實話,在我的教師生涯中也經常會遇到這類學生,確實很著急,很生氣,也很痛心,其實這個時候老師的心情跟父母的心情是一樣的,也是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 試問哪一個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曾動手打過孩子呢?

    所以作為現在的老師,越來越要求老師有一個管理教學的智慧,怎樣做即不負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教書育人的責任,還能保護好自己呢?我認為以下幾點很重要:

    一、學好法律不做違法的事情

    二、講究教學管理的藝術

    三、做好跟家長的溝通和交流

    四、真心的關心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

    同時也真心呼籲各位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跟學校做好配合,多關心瞭解孩子,多跟老師溝通交流,瞭解老師的用意,老師和家長的心思是一樣的,都想讓孩子學好!

  • 8 # 莘縣村民

    接,可以。

    給個明確尺度就行。越明確越好。

    比如,罰站最多五分鐘之類。

    比如,規定某類詞語禁用,涉嫌侮辱打擊學生。

    比如,跟其他學生比較,是否犯禁忌。(像: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比你做的好。)

    而且規則得讓學生家長都知道啊。

    依法辦事、依規辦事。

    有的家長不太理解,學校、教師可解釋溝通。

    出了“校鬧”,則直接報警。

    只千萬別含含糊糊。

    說是可以懲戒。懲戒了,有人大鬧,甚至尋死。別讓老師再“吃不了兜著走。”哇

  • 9 # 白墅樵夫

    法律賦予教育懲戒權,不是教師的權力大了,也不是教師的權威提高了,而是給教師育人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教育懲戒權,目的不是為了懲戒學生,而是培養學生有敬畏之心,自覺地尊師守道,嚴於律己。作為學校老師,首先要加強學習,認真領會教育懲戒權的精神實質。其次是加大宣傳力度,讓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家長了解熟悉教育懲戒權的內容。第三是學校要根據學生所犯錯誤結合教育懲戒的條例,講解清楚學生錯誤應該承擔什麼懲戒。第四是教師要準確地使用懲戒,適度地使用懲戒,儘量不用懲戒。懲戒我們的目標,就是不懲而戒。最後希望家長能理解教師的懲戒,配合懲戒做好學生思想工作,達到轉化教育的目的,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事多因忙裡錯,好人半自苦中來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