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堯居

    首先,我們講一下清朝官員的工資標準。早在唐宋時期,官員們的工資標準是比較高的,很多官員依靠工資就能過上奢華的生活。元朝統一天下之後,官員的工資標準開始降低,但還處在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把官員們的工資標準定的非常低。如果僅僅依靠工資過日子,那全家人也僅僅是溫飽而已。因此明朝官員的貪汙腐敗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即使朝廷採用高壓政策,也根本是治標不治本。清朝入關之後,沿用了明朝的工資標準,這就出問題了。例如一個七品知縣,一年的俸祿只有45兩銀子。即使是一品高官,一年的工資也只有100多兩銀子。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些錢當然足夠全家人生活。

    但是對於官員們來說,這些工資僅僅夠自己用一個月。因此,各種貪汙腐敗的手段層出不窮。尤其是那些地方官,想出了各種辦法盤剝百姓們。對於京官們來說,則更加的可憐,因為大部分京官的收入都不高。那些位高權重的京官們不用擔心,因為地方官每年都會有冰炭銀孝敬。但對於那些清水衙門的京官們來說,日子就難熬了,依靠自己的工資肯定不夠。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為雍親王胤禛分析了三種不同型別的官員。第一種就是因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借錢的官員,這些官員基本上都是中低階官員,確實需要依靠借錢過日子。 這種情況一直存在,在清朝的後期,曾國藩擔任京官的時候,也借了幾百兩銀子。

    第二種是為了發財而借錢的官員,看到其他的官員借錢,自己明明不缺錢,但也要去戶部借錢。然後利用從戶部借的錢做生活,或者乾脆直接放高利貸。這都是無本的買賣,堪稱了借雞下蛋,這種型別的官員最可惡。還有就是第三種,自己不缺錢,但身邊的同事們都去借錢,如果自己不去,顯得自己不合群。因此,這些官員也會向戶部借錢,但一般數額不大。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位官員甚至只借了1兩銀子,就明顯屬於這個型別的官員。

    在康熙皇帝在位的後期,清朝的經濟雖然有所恢復,但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國庫的儲備銀總計只有1200多萬兩銀子,但硬是被借走了1000多萬兩,搞得國庫裡只剩下了不到50萬兩銀子。為了解決賑濟災民的問題,四貝勒胤禛前往揚州地區籌款,最後才解決了這個問題。對於康熙皇帝來說,需要儘快追繳那些官員們的借款。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四胤禛走馬上任,開始追繳官員們拖欠的借款。在這一事件中,做事尚不熟練的胤禛,出現了過於刻薄的現象,這個習慣始終沒有改變,一直延續到了胤禛登基之後。

    胤禛在處理公務的過程中,發現了田文鏡這個人才,並且逐步提拔田文鏡。在追繳欠款的過程中,田文鏡成為了胤禛的急先鋒,但也得罪了很多官員和貴族。惹得老十胤䄉當街毆打田文鏡,而田文鏡不敢還手,也不能還手。因此,老十胤䄉被關入宗人府圈禁了6個月,田文鏡也被貶到了陝西地區。對於康熙皇帝來說,不怕皇子們做錯事,只怕不做事。胤禛並沒有完成追繳欠款的任務,但康熙皇帝並沒有責罰胤禛。就是因為看透了這個問題,在清理刑部的過程中,老八胤祀才會那麼積極。

  • 2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奢侈必然導致腐敗。

    康熙年間,尤其是康熙末年,腐敗的風氣已經有所抬頭,奢侈享受之風日盛。這個腐敗是偷偷摸摸的,奢侈卻是明目張膽的。

    一件官服要十兩,差不多8000塊;一桌像樣的酒席也要十兩以上,這個10000塊人民幣一桌。這樣的奢侈享受和攀比,背後一定是腐敗支撐的。

    那麼相對不那麼腐敗的人怎麼辦呢?或者讓自己在同事面前抬不起頭來,或者就得借錢。只要有一個人開了頭,其他人也就跟著照例挪借,最後就形成了巨大的虧空。

    像這樣的虧空最終靠什麼來填補?只能靠腐敗來填補。所以說國庫虧空是表,貪汙腐敗是裡。到乾隆朝,國庫不虧空了,可是奢侈之風更盛。說明腐敗問題已經普遍化,風氣話,無可遏制了。

    所以說,反腐必須從反奢侈開始。豪華奢侈不能人人羨慕,必須是人人喊打,這是從根本上遏制腐敗的出路。

  • 3 # 劇透歷史

    追繳國庫欠款,是鄔先生與四阿哥胤禛初次見面,展開的第一次合作。鄔先生在對欠款官員的分析上,對康熙在位末期眾多官員的借款原因,做了一番深入淺出的詳細解讀。

    根據鄔先生的看法,官員欠款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俸祿銀子微薄,難以應付官員日常開銷和官場往來交際,不得已到國庫借錢。

    明清以來自朱元璋開始,官員的俸祿達到了封建王朝的最低點。

    隨著社會日漸恢復,商品經濟蓬勃發展,以及明末清初西班牙美洲白銀大量湧入導致的通貨膨脹,原本就顯得微薄的俸祿,更是難以追趕日趨升高的物價水平。

    為了維持基本的生活水準,這部分官員辦“信用卡”,到國庫挪借銀子,也是因生活所迫淪為了“卡奴”,看起來有些情有可原。

    雍正繼位後開始正視這一矛盾現象,所推行的養廉銀製度,正是透過給官員們加工資的辦法,解決他們因俸祿微薄走上貪汙腐化的問題。二是藉著與康熙、親貴之間的舊情關係,倚老賣老拿國庫的錢過奢侈的生活。

    這部分人最不好對付,動他們就必然要得罪為這些人撐腰的後臺,難免投鼠忌器,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比如馬國成的本主是大阿哥,十阿哥是康熙的皇子,魏東亭呢?那更是打小跟著康熙鞍前馬後,熬出來的心腹重臣。

    這當中有些人,即便是康熙本人也不情願拉下臉來,何況是區區郡王身份的四阿哥胤禛,更別提剛剛擔任戶部主事的田文鏡了。

    因此,國庫欠款追繳到最後,康熙也只能採取和稀泥的辦法,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替這些奴才填欠國庫的虧空,也算了賠本賺吆喝收買人心了。三是純屬貪得無厭唯利是圖,拿著國家的權力和資源為自己謀私利的官場蛀蟲。

    封建制度的特點,是一家一姓的“家天下”。於是在一些人看來,這個國家是皇帝一個人的,我們當官替皇帝打工,能拿就拿、能貪就貪,不能虧著自己。

    這部分官員如圖倫升、桑佩,拿著國庫的錢在外面放高利貸,佔用漕運的船隻私底下做自家的買賣,實在是可惡至極!

    如果不是胤禩大開方便之門,讓官員們可以從國庫中借走銀子,又如何會有後來國庫虧空到拿不出錢賑災的窘迫局面。

    胤禩拿著國庫的錢,辦著幫官員們解燃眉之急的“好事”,從而“買”得了一個“八賢王”的美名,難道康熙會看不出來?

    因此,可以毫不客氣得說,胤禩是康熙晚年國庫虧空的直接責任人。或許當康熙驚覺國庫虧空的現狀時,便已經將胤禩排除出了儲君繼位人的人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私有地址與公共地址,如何區分,內網地址可以隨便分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