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夜雨山客
-
2 # 幸福大男人24419009
圓明園曾經馳名中外。這是一處中西合璧精美絕倫的園林藝術傑作,清朝統治者在它身上陸續經營了100多年,耗費白銀近2億兩。
當年園中陳列奇珍異寶無計其數,池館樓臺,半水半陸,亭閣軒榭,兼南兼北,的確是個遊覽避暑的人間仙境。但是,到了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強盜野蠻地殺進園中,把裡邊的珍寶劫掠一空,又恨那些絕美的建築搬不走,乾脆一把火燒光。於是,絕代名園,就只剩下一片慘不忍睹的廢前些年間,好像曾經有人鼓譟應該投入巨資重修圓明園但也有人主張。
即使國家有足夠的財力,圓明園也不宜重修,留著那一片廢墟作個歷史的見證,好讓中華民族的子孫世世代代記住這個國恥,記住當年的祖國就是因為貧弱才受盡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欺凌,從而使他們愛國立志,奮鬥自強,倒是更為重要的。當初圓明園遭毀之後,圍繞著重建還是不重建,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也曾經進行過激烈的論爭,中間還有過一段並不輕鬆的小插曲,不妨數述在下面,與讀者朋友重溫。
這圓明園,原本是明朝時候一個外名叫李偉(一說徐偉)的別墅的舊址。清朝康熙年間開始在這裡經營興建,取名暢春園,其中也建有皇四子胤禎主要用來讀書的“藩邸”當時由康熙爺賜名“圓明”。後來的圓明園的名稱就是這麼來的。到了胤禎繼位為雍正皇帝之後,圓明園的名兒就叫開了,暢春園的名兒也就逐漸廢棄了。每年的春天,雍正爺都在這裡住上陣子。
清朝皇帝北巡,也往往是從這裡啟蹕出發。誰想到,碧眼金髮的洋鬼子一把火就把這處名園整個兒化成了灰燼。清朝統治者自然是痛斷肝腸,卻又無可奈何。同治初期,曾經有滿洲官員出面建議朝廷修復圓明園,遭到了嚴旨斥責,討了個沒趣兒。這事兒就先放下了。過了幾年,太平天國被蕩平了,挖軍也被喇滅了,大清國南南北北好像重見一派昇平景象了漸漸地,十幾歲的同治小皇帝也就變了一種心情,開始琢磨自己和兩宮太后於臨朝聽政之外,春去秋來也該有個地方玩玩樂樂輕鬆輕鬆呵。
正巧在這個時候,也就是同治十ー年,廣東有個平民叫李光照的,此人大概是那種常見的做夢都想發財的主兒,他向清廷內務府遞了個呈子,建議朝廷重修圓明園,並且還毛遂自薦,願為工程承擔木料供應。雖說他人微言輕,但所說重建名園一事,卻正中清穆宗同治小爺的下懷,當即準其所請,就要在朝廷中啟動這件事情。一時之間,重建名園的呼聲就成了朝議的一項主題了,隨聲附和的大有人在,反正自個兒也不搭上什麼。
這當中卻有一位侍御(官名,也就是御史)沈淮上書力諫,反對重建之議,結果惹得同治帝震怒,把他召進御前訓斥一通。還有一位遊侍御,袖裡掖著奏摺,在殿堂上振振有詞地演說一番,極力闡明不宜重建的道理,據說“聲振屋瓦”。同治帝聽了,雖然沒有公開認輸,但己暫時收了立馬就動土開工的念頭。話分兩頭,再說那個廣東李光照,原來並不是什麼正路人而是一個不名一文的混混兒。他打的如意算盤是藉著“飲派採辦木材”的旗號去周遊川鄂江浙等木材產區,以便趁機詐勒素,發一筆無本萬利的橫財。
遺憾的是,他的好夢還沒有做圓,就被朝廷識破了。所以這傢伙偷雞不成反丟了米,被捉進官衙去吃官司。而在阻止重建圓明園一事上更為出力的當推皇室成員恭親王突訴,他為此惹惱了小皇帝載淳,差點兒被任子削掉了腦袋正當建園的議論沸沸揚揚的浪頭上,恭親王去謁見皇上。同治帝一猜就知道他的來意,就問道:“你也是來阻止建園的吧?告訴你,朕的主意早就定了,園子一定要重修,況且,你又何必掃太后的興呢?再說了,園子修復了,朕住在裡邊跟你們塊兒商討國家大事,那不是很好嗎?”
恭親王磕過頭回道:“皇上說的是。不過,依奴才看來,當今國內禍亂雖已平息,可外患卻是一天比一天嚴重,洋人如狼似虎,貪得無厭。眼下我朝國庫存銀已經是微乎其微,不足日用。圓明園是當年憲純兩廟(指雍正、乾隆二帝,雍正帝稱“先皇帝”,乾隆帝稱“純皇帝”,所以稱憲純兩廟一一筆者)修建的,當時的財力遠非今日可比。何況,純廟早有諭旨,後世子孫不得再行奢華之舉。如今建園,要是弄得寒酸簡陋,沒法兒接納聖駕之臨幸;要是恢復從前的規模,國庫又沒有那麼多銀子。所以,奴才以為,這重建圓明園的事兒,還是往後放一放吧。”
同治小皇帝聽了恭親王這套實話,默不作聲了,躺在了床幅上這麼僵持了好半會兒,恭親王打破沉寂的氣氛,又說了通大清祖制不可喪失,祖宗節儉之德應當秉承不棄之類的話,還舉了列祖列宗如何節儉持國的例子。對於這些,小皇帝並不完全買賬,他平時總愛穿黑衣服,而按照清朝祖制,清宮裡不穿當然也就不製做黑衣服。這時他忽然“噌”地一下子坐起來,兩眼斜盯著恭親王問道:“你既然熟悉祖制,那麼,你說說朕可有不合祖制的地方麼?”
到了這份兒上,恭親王知道再也沒法兒迴避了,就索性直言不諱地說:“請皇上恕奴才直言,皇上穿的這黑衣服就不合我朝祖制。”可是同治小爺卻說:“朕穿的這黑衣服跟你兒子載澄穿的是一樣顏色。哼,你不管他,卻到這兒來管朕!你先回去,等著朕的諭旨吧。”恭親王一走,同治帝就在正殿裡召見了大學士文祥,吩咐他說:“朕有諭旨在這裡,你先不要開啟看,拿到軍機處去,到那兒你們一塊兒看了,就給我立馬照辦!快去。”文祥知道小皇帝正在發怒,出來偷偷開啟諭旨一看,嚇了大跳,原來這是下令殺掉恭親王的諭旨呵!他趕緊返回殿裡,再三磕頭為恭親王求饒,可小皇帝始終陰沉著臉不說話。
文祥沒辦法,只好退下來,一溜煙兒再跑到慈禧太后的的宮中去哭訴求情。西太后沉吟了一會兒,對文祥說:“這事兒你別聲張,諭旨就放在我這兒,你下去吧。”到此,由重修圓明園引起的同治帝要殺恭親王的一場鬧劇才算落幕。
回覆列表
奕訢諫止修園是顧全大局,因為當時的清朝內憂外患嚴重,作為執政大臣深知內情。慈禧雖算得上政治家,政治手腕高,但總擺脫不了女人本性,況且女主臨朝本就遭忌,故此強烈要求修園,一為享受,二為彰顯,三為試探,可收一石三鳥之效。
享受好理解。彰顯亦可理解為壓制。試探何解?
奕訢在辛酉政變中助力慈禧太多,叔嫂共謀擊敗了肅順八臣,然後各取所需,慈禧與慈安取得無上權力,奕訢也得以享有議政親王之實。然而修園時,慈安已病逝,奕訢又鋒芒畢露,與慈禧之矛盾再無慈安轉圜。參照兩人性格,貌合神離已久必有一戰。最終發生1884年的甲申之變,奕訢為首的軍機重臣全部退出。接下來的十年是接替者七王爺俯首帖耳的十年,也是鬼子六奕訢沉默寡言的十年。
總的來說吧,即便沒有修園一事,叔嫂矛盾也會大爆發,修園只是個契機而已。另外,奕訢政治敏銳性差點,也沒有考慮到修園會產生如此未曾預料之後果。由此可說,樓主的問題有點因果倒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