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神諞秦腔

    秦腔唱詞是一種詩化了的說唱韻語,它是一種“以俗為美”,雅俗共賞的詩。這樣的戲曲又稱為“詩劇”,它的唱詞又叫“劇詩”。其形式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以整齊的七言、十言上下句為基本詞格

    雜劇、傳奇的詞體,從總體上說是長短句形式;而秦腔的詞體,總體上卻是齊言格局。這是同秦腔的板式變換體的曲式結構相適應、相統一的。這種詞體由一個上句一個下句聯組而成,根據需要可多可少,可長可短。少則兩句,多則幾十句,幾百句,不受限制。七言上下句,是秦腔唱詞的基本規律,其句式有“二二三”(00、00、000),“三二二”(000、00、00),“三四”(000、0000),“四三”(0000、000),“二三二”(00、000、00)五種。最主要最基本的句式“二二三”式。例如:

    狂風吹動長江浪,(00、00、000,上句)

    黃鶴樓上有埋藏;(00、00、000,下句)

    (《黃鶴樓》)

    十言句的基本句式是“三三四”(000、000、0000),“三四三”(000、0000、000),有時還有“四三三”(0000、000、000)。例如:

    白雲仙在中途淚流滿面,(上句)

    把當年修行事細表一番;(下句)

    奴本是峨嵋山白蛇修煉,

    修就了五百年白衣大仙。(《白蛇傳、斷橋》)

    田玉川在小舟好不為難;

    恨只恨盧世寬行事太短,

    害得我傷人命闖下禍端。(《蝴蝶杯、藏舟》)

    (二)穿字穿詞

    為了加強節奏和韻律,豐富唱腔的表現力,在整齊的七字、十字上下句中,可以增加一些字、詞和句子,猶如南北曲中的襯字、襯句。這種表現手法,通稱為“穿字穿詞法”。所穿的字、詞,可以是虛詞,也可以是實詞,而以實詞居多。所加文字可在句首、句中或句尾,而以句中者居多。這看起來好像打破了七字、十字的格局,而實際上還是恪守著原來的規律。例如:

    酒醉後斬殺三弟喪了命,

    掛歐陽為帥把人錯用。(《下河東》)

    曹差來能言利嘴姓張名遼字文遠。

    我二弟手持青龍偃月挑袍罵曹瞞。(《大報仇》)

    (三)七言十言兩種句式的穿插變通靈活使用

    秦腔唱詞兩種基本句式,具有豐富的變化能力,除去各自句型內部透過字數的調整和不同的排列,形成各種節奏變化之外,在兩種句型之間,還可以透過板式變化,於同一段詞中互相變通地使用,而且能夠自然銜接,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為表現豐富多彩的思想內容提供方便。正是由於板式變換的曲式結構所特有的靈活多變的特點,才保證了秦腔唱詞規律的自由隨意性,開創了這種不變中有變,變中有不變的中國戲曲文學新詞體。

    (四)融化古典詩詞,保證雅俗共賞

    秦腔的唱腔,本來就是在民間原有的說唱音樂基礎上形成的,發展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綜合性戲曲藝術之後,它的戲曲文學繼承、吸收前人的古典詩歌和各種詞曲,自是當然之議,儘管早期傳統戲的作者和藝人們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他們根據劇中人物身份和劇情的需要,總是儘可能地保持著“唱詩”的傳統,以期達到雅俗共賞、滿足各方面觀眾的欣賞需求。在傳統戲中,當人物首次上場亮相的時候,總是先念兩句對聯詩或兩句駢體文作為“引子”,然後念四句“上場詩”,接下來才自報家門,匯入正戲。有時不念詩,而吟誦一首“西江月”之類的小令詞曲來代替。當人物下場時,一般也要念兩句或四句“下場詩”才能下場。這幾乎是一種定例。

    有時為了節約篇幅,節省舞臺時間,也可以簡化處理。有的省去“引子”,只用“上場詩”。至於融化古典詩、詞、曲於戲中人物敘事或抒情唱段,秦腔沒有硬性規程,作者儘可以在生動感人當行本色的前提下,自由發揮。

    (五)唱詞的安排與運用

    秦腔十分重視唱詞的安排和運用,直接繼承古代說唱藝術的傳統。唱、訴結合則是它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所以秦腔劇本都要在適當的地方特意安排大段唱詞,在敘事中抒情,在抒情中敘事。透過演人唱情的手段,達到感人的效果。

  • 2 # 枯木逢春必有時168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諸子百家,百花齊放。中國古戲劇是中華名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堪稱國粹!其中秦腔以其獨特的魅力,被譽於最古老的戲曲,是中國首批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劇種。

    關中地區自古以來被稱為秦,戲曲發源於此,因此稱為秦腔。秦腔又稱為亂彈,唱詞結構是齊言體,以七字句和十字句為主。輔以各式板快伴奏,唱腔主要分為歡音和苦音;苦音演奏是悲壯,深沉,歡音演奏時歡快,明朗。秦腔的傳統絕技吹火,變臉,打碗,踩蹺,更是響譽中華。秦腔的名劇有《白蛇傳》、《法門寺》、《三孃教子》。

    近代以來,社會發展迅速,很多傳統戲曲面臨消亡,青黃不接,但是很欣喜的看到國家對傳統文化的保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玩葫蘆怎樣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