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形而上謂之道
匈奴是生活在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們生活在漠北,逐水草而居。漠北大草原水草豐盛,能夠養育大量的馬匹。有了充足的馬匹供應,就可以南下對中原進行機動性的騎兵作戰。
匈奴人經常入侵中原,憑的就是機動性非常快的騎兵部隊。匈奴使用騎兵,機動性非常好,他們來無影去無蹤,南下搶完就跑回漠北,讓中原軍隊猝不及防。往往是中原王朝在得到匈奴人入侵的訊息後,軍隊好不容易集結好,然後再趕到事發地時,匈奴人已經從容離去,起初中原王朝也是沒有很好的辦法。
由於匈奴軍隊機動性快,所以不需要攜帶大量糧草。只需要攜帶風乾牛肉,相當於現在的牛肉乾,這種食品熱量高、易儲存、宜攜帶。每個士兵攜帶的牛肉乾夠自己食用好幾個月,根本不需要專門運送糧草輜重的部隊。這樣一來,無論是進攻還是撤退的速度都是相當快的,所以中原王朝每次都是吃灰,無奈地看著匈奴人遠去的背影。
後來中原王朝也學會了匈奴人的作戰方法,深入漠北腹地,主動出擊,在中原王朝的一再打擊下,匈奴被迫北遁、西遷。
-
3 # 圭海四記
這便是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最大的區別。
也是歷史發展趨勢中的一個“天大的玩笑”,或者稱作“不進步的轉圈”更為合適。
我們的祖先,最早也是從遊牧、畜牧、農耕這幾個過程發展而來,每個過程的轉變都是文明程度的進步,因為進步,所以生活上由簡向繁演變,從而有了更多的國家規則和文化內容。
但是,這種穩定、發達的農耕文明體,卻總是被遊牧的野蠻人征服,然後歷史又陷入死迴圈,這也是為什麼埃及、兩河文明會相繼消失,印度人會是白種人的原因。
而獨我中華是個例外,這或許是中原人對匈奴的戰法的瞭然和應對策略起的作用,我們稱之為“國家智慧”。
匈奴人,主要分佈在漠北高原,因其氣候乾冷,植被僅以草地的形式呈現,從而當地的居民自然而然的以遊牧業為生,因生產物資的匱乏,他們的生活也相對簡單,逐水草而遷移,以牛羊馬為生。
一旦遇到乾旱或者自然災害,漠北的草原失去了人口和牲畜的基本生存保障,這些遊牧民族便開始各種遷移,同時開始兼併和掠奪,而剛好,其南邊的鄰居是物產豐富的農耕社會,有著無限的糧食和金銀珠寶可以搶奪,於是乎匈奴南下成了必然的結果。
既然是遊牧,匈奴人的最大裝備自然是馬,走到哪吃到哪,只要有水草便無後顧之憂,而這一點,越是南方越不是問題,至於人的伙食,那隻要準備些乾糧,綁在馬背上便全部完備了。
這也是為什麼匈奴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緣故,如果堅壁清野,匈奴撈不到好處一定會退兵,而一旦破城有了供給,那便一發不可收拾了。
所以,在漢初,漢朝的和親政策是十分有效的,畢竟不必勞師動眾就可以收穫各項物資,這對於匈奴人來說,是撿來的便宜,何樂不為。等到漢人休養生息足夠,也學著匈奴人的騎兵模式,便可以深入漠北驅逐匈奴了,只是在生活習慣上的差異,漢人要長時間堅持下來是極其困難的,所以不管怎樣,都不可能從根本上滅了匈奴,這也是文明無法倒退的因素影響。
-
4 # 上將噯福斯
憑什麼?憑的就是強大的軍事實力。
第一,匈奴全民皆兵,兵員充足。匈奴人處於奴隸社會,實行部落兵制。一旦戰爭爆發,所有匈奴男子都要隨軍出征。這就保證了充足的兵員。而且匈奴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弓馬嫻熟,人人都是出色的戰士,相對中原農耕民族,有著天然優勢。
第二,馬匹眾多。可以組建起強大的騎兵部隊。漢高祖白登之圍,匈奴有騎兵40萬。六韜三略講,一個騎兵頂的上10個步兵。這40萬的騎兵放到古代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不可阻擋的強大軍事力量。
第三,行動神速。兵貴神速,一支軍隊的機動性越強,主動性就越大。匈奴軍隊全部都是騎兵,一日一夜可以行軍三百里。擁有無與倫比的機動性優勢。可以自由選擇適當目標,發動突然襲擊。一旦戰局不利,又可以迅速撤退,儲存實力。
就像戚繼光說的那樣。騎兵部隊打步兵。他想跟你打,你不得不打;他不想跟你打,你打都打不著。
行動迅速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極大的縮短了軍事行動的時間,減輕了後勤壓力。
第四,後勤補給簡單方便。匈奴軍隊,本來就是遊牧民族。出征之前會製作大量的乳酪,肉乾等食品,這些食品可以長期儲存,方便攜帶,熱量豐富。可以很好的維持軍人所需的營養。同時,匈奴人隨軍攜帶大量的牛羊等牲畜,這些牲畜可以提供大量奶製品,解決軍糧問題。必要時候還可以宰殺牲口吃肉。
匈奴人兇殘狠辣,每次入侵中原,都能搶到大量的戰利品,糧食草料自然也不在話下。以戰養戰,也是匈奴的法寶。
-
5 # ggyy官人
怎麼經常了?匈奴西漢以後就被基本滅了,北匈奴西遷,南匈奴歸附。說不定你我的血液裡都有匈奴人的基因呢。常年入侵中原甚至滅了中原王朝的蒙古和女真似乎歷史以及作為比匈奴更加光輝。
回覆列表
匈奴是遊牧民族,出戰時是騎兵攜帶牛群,所以不需要軍糧,他們以搶劫為目的,奪取邊境地區各族百姓的糧食、牲畜、財物、人口。